“拔老根”、碧筒饮……在山东过端午,有啥讲究

“拔老根”、碧筒饮……在山东过端午,有啥讲究
2024年06月09日 20:39 大众网-大众日报

又到端午节,又是粽香氤氲时。在山东,过端午有很多流传下来的习俗,比如“拔老根”、碧筒饮、用桲椤叶包粽子……这些地方风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着齐鲁文化的独特魅力。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加上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端午节在各地的活动丰富多彩,不仅节日叫法各异,习俗也各具特色。在饮食上,山东过端午各地都吃粽子和鸡蛋,用香味传承节令的美好。鸡蛋用艾叶煮,鸡蛋熟时蛋皮会变成微绿色,极像了茶叶蛋,闻起来带有艾草的香气,吃起来又带着米和豆的清香,味道极佳。

如今粽子口味五花八门,但山东人钟爱用糯米或黄米包粽子,其中最传统的是黄粘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角形,俗称“枣粽子”。在沂蒙山区和日照等地区,还能吃到用桲椤叶包成的粽子,醇香的糯米和黍米,被生于山岭的桲椤叶包裹,慢慢煮熟,香气弥漫,与用苇叶包成的粽子不同,别有一番粽香。

过端午,山东有些地方还喜欢喝雄黄酒。招远一带的妇女喜欢用雄黄酒涂抹耳鼻,意在驱邪防病。儿童不能喝酒,便在耳朵和鼻孔里抹上一点,或在额角写一个“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

戴香囊、绑五色线、门头插艾,山东过端午节,还带着泥土的芳香。在鲁南等地,端午节孩子们会戴“五毒兜”,手脚上系五色的“禄寿线”,肩上还会挂山桃或者荷包。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青、红、白、黑、黄这五种颜色代表五行,被认为能带来好运。人们觉得在端午节这天,用这五种颜色的线系在胳膊上可以驱邪避疫,这是古时端午节很流行的习俗。

在胶东地区,端午节当天,人们会用露水擦脸,尤其会擦眼睛和耳朵,有明目之说。除了插艾蒿以外,胶东人民还会加插桃枝,用以驱邪,德州还会加挂纸葫芦。而在蓬莱、长岛等地,端午节还有张贴剪纸的习俗,在一扇门上贴艾虎,另一扇门上贴葫芦,叫做“贴艾虎”。济南则是将“五毒”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贴在门上,用以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正值赏荷的好时节,在济南的大明湖景区,荷花盛开,每年也会举办龙舟赛,这里还有一个传承千年的雅趣——碧筒饮。据清道光《济南府志》卷十三记载:“仲夏月五日……历之士大夫携酒泛湖,作碧筒饮。”碧筒饮是将莲叶中心刺破和莲茎相通,荷叶盛酒,可从茎管的末端吸酒喝,是一种文人雅士的民俗文化。南宋诗人陆游在《桥南纳凉》中写道:“曳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半落星河知夜久,无穷草树觉城荒。碧筒莫惜颓然醉,人事还随日出忙。”诗中提到的“碧筒”即“碧筒饮”。

在山东,端午节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饱含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历史上端午节的民俗更加丰富多彩,插柳、踏青、打马球、蹴鞠等热闹活动轮番上演,但因年代久远和历史原因,有一些民俗慢慢消失了。比如,在辽、金时代便已出现的“射柳”风俗,到了清末已经基本消失。《金史·礼志》中留下了射柳的相关记述:“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球场为两行,当射者尊卑序,各以帕识其枝,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老羽横镞箭射之,即断柳,又以手接而驰去者为上,断尔不能接去者次之,或断其青处及中而不能断与不能中者,为负。”

除了射柳,古人过端午还会打马球,这项游戏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三国时曹植的《名都篇》中有诗曰:“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就是描写了当时人打马球的情形。打马球在唐宋元时期风行一时,到了明朝,马球渐渐衰落。

山东地区也有一些有趣的端午民俗,渐渐被人们所遗忘。唐代韩愕的《岁华纪丽》曾描述“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的活动,济南也有端午斗百草的习俗。斗草分为文斗和武斗,过去老济南人把武斗叫作“杠老杠”或者“拔老根”。文斗更考验人们的学识素养,其中的乐趣可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窥见一二,文中香菱、芳官一群人互对花草之名,不仅要追求字句的对应之美,还需讲究音韵的平仄和谐,既是才华的较量,也是颇有趣味的挑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山东省 端午节 粽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7 爱迪特 301580 --
  • 06-17 永臻股份 603381 --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11.88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