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随着画家张择端拾起台口的梅船,大屏逐渐升起,时间回到北宋宣和三年。6月8日,国风悬疑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演。
国风近年成为演出市场热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连续改编《红楼梦》《西游》。源自豆瓣同名高分小说的《清明上河图密码》,与耳熟能详的经典不同,“以名画为灵感,融入悬疑、历史元素。”在剧组看来,“当代作家小说天然带有年轻人的个性表达。”
《清明上河图密码》是作家冶文彪历时十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将《清明上河图》画卷中的人物逐一赋予故事,前五册豆瓣平均8.3分,第六册评分高达9.1分。读者评论,这是“近年来读得最过瘾的一本原创推理小说”。张颂文、白百何主演的同名剧集已完成拍摄。
舞台剧《清明上河图密码》选取小说“梅船案”与“八子案”,故事始于八位北宋文人因王安石变法引起有关党争的辩论。
《清明上河图密码》充满宋代元素
得益于小说影响力,舞台剧票房成绩亮眼。不少读者在社交平台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宋制汉服、文人雅集、琴、棋、书、画、茶、酒、香汇聚一堂。剧组在音乐、服装、礼仪、生活方式等下足了功夫。服饰复刻宋朝制式,辅以手绘纹样与手工缝制。女性角色身着的“抹胸+褙子”就是宋朝女性典型装束。开封府左军巡使顾震穿着的锦缎,迥异于文人角色身上的粗麻。低饱和度的蓝、绿、灰、棕等传达北宋素雅、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
探案三人组
演员具备多种技能
场景带有悬疑性
台上,弹琴作诗、挥毫落纸,看似信手拈来的日常雅趣,是演员们历经三个月密集培训的成果,导演王骏晔挑选演员时,找了好几位自带才艺的年轻人,“有的会书法,有的会唱戏曲,有的具备武术功底,进组后,老师教演员宋朝礼仪、精进书法琴技,学习点茶打香印。”训练过程中,创作可能性也在不断生发。雅集伴奏的《春启》,便是演员从零开始学习,在舞台现场演奏的古琴曲。
临近中场,《清明上河图密码》迎来突转,汴京汴河上,两艘大船忽然相撞,漫天梅花飘下,一艘大船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另一艘船舱内出现二十余具尸体,悬案剧情从而展开。还原小说“大船凭空消失”情节,成为舞台剧一大亮点。不同的形制、体量的木料纵横相交、层层叠叠。
“如果说好看是观众对人物演绎、剧情故事的肯定,对北宋文化抽丝剥茧的追根溯源,满足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相关负责人表示,《清明上河图密码》是继《红楼梦》《西游记》之后对国风舞台的又一次探索。2021年,上话推出6小时全本话剧《红楼梦》广获好评。今年首演的《西游》中,唐僧、孙悟空均由女演员担纲,再次夺人眼球。唐僧饰演者钱芳说:“如果唐僧还是那个唐僧,我觉得没有必要创排话剧《西游》,我们必须找到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
除了经典文学的重新演绎,编导们也将更多眼光投向近年问世的全新文本,它们往往像《清明上河图密码》一样在豆瓣拥有高分评价,自带流量。去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的单人独幕剧《夜晚的潜水艇》,改编自青年作家陈春成同名小说,讲述2000年左右的男孩如何告别青春期,小说荣登豆瓣读书2020年度中国文学(小说类)Top1,在豆瓣Top100中国小说榜上位列第68名。去年在上海开启全国巡演的《皮囊》,改编自销量近500万册的同名文学作品,被称为“非虚构写作丛林中独具样貌的林木”。与《清明上河图》一样发生在河上的《两京十五日》,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这些舞台剧一轮轮巡演,意味着从文学到舞台的大IP改编有了更多、更新选择。
栏目主编: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