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中”!中国探月的闪亮逗点

我看“中”!中国探月的闪亮逗点
2024年06月05日 07:02 羊城晚报

  □王石川

  昨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采样之后,月背呈现一个“中”字,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发了一条微博:我看“中”!此前,嫦娥六号发回了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系列影像图,包括落月过程中降落相机拍摄的着陆区域附近影像、全景相机拍摄的着陆点影像。

  蟾宫挖宝,出手不凡。无论是嫦娥六号挖宝留下的“中”字,还是嫦娥六号着陆器携带的五星红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每一个中国元素都让人油然而生自豪之情。此次嫦娥六号执行的任务,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犹记得4年前,嫦娥五号探测器带着1731克月球样品回到了地球,那是我国第一次实现地外天体的样品采集。一个个首次,一个个高光时刻,让人充满豪情。

  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象中,登月、揽月、奔月,以及嫦娥、玉兔、桂树、广寒宫具有太浪漫的文化气质和太迷人的想象空间。嫦娥和玉兔的传说甚至传到了国外。

  据记载,1969年7月20日,在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的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有人要你们(在月球)注意一个带着大兔子的可爱姑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你们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国大兔子。这只兔子很容易找,因为它总是站在月桂树下。”“阿波罗11号”宇航员科林斯立刻回答说:“好的,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位兔女郎。”如今,中国的嫦娥系列在探月路上越走越稳健,一路上充满发现,充满惊喜,不断续写新时代的嫦娥叙事,令人无比振奋。

  20年前,也就是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也被称为“嫦娥工程”)正式获批立项。廿年磨一剑,从2007年的嫦娥一号到2010年的嫦娥二号,从2013年的嫦娥三号到2018年的嫦娥四号,从2020年的嫦娥五号,再到如今的嫦娥六号,每一次发射都取得圆满成功,每一次探月都不负众望,真正诠释了何谓“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具体来说,嫦娥一号获取了我国第一幅高精度的全月图,这张图分辨率达到120米,是当时世界上公布的精度最高的全月图。嫦娥二号曾约会“战神”——最大的近地小行星之一,并对被列入“潜在危险小行星名单”的它拍下了500多张照片。嫦娥三号搭载“玉兔号”在月球雨海西北部虹湾软着陆,此后,“玉兔号”迈出了她在月球上的第一步,五星红旗第一次登上月球。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并实现对月背的巡视勘察,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中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完美收官,为中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嫦娥六号究竟会带来多少惊艳之作,值得期待。

  伟大事业,始于梦想。月球探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探月工程的实施,就是圆梦之旅,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

  伟大事业,基于创新。尽管我国探月工程取得了耀眼成就,但我们不能骄傲自满,唯有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飞天揽月,中华梦圆。嫦娥六号完成在月球背面采样,并非终点。据介绍,按照部署,2030年前,中国人实现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中国人的登月梦将不会遥远。

  (作者是北京知名时事评论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嫦娥 中国 月球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