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尖传艺,这届小学生真“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尖传艺,这届小学生真“牛”
2024年06月04日 07:40 新疆网

转自:新疆网原创

核心提示:近日,乌鲁木齐市美术馆展出的“在灿烂阳光下”乌鲁木齐第十届“庆六一”美术画展中,600件全市中小学生创作的绘画、书法和综合类展品不仅展现了少年儿童的创造力,更是学校美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煜)废旧衣物改造成精美凤冠、超轻粘土拼搭出醉翁亭……近日,乌鲁木齐市美术馆展出的“在灿烂阳光下”乌鲁木齐第十届“庆六一”美术画展中,600件全市中小学生创作的绘画、书法和综合类展品不仅展现了少年儿童的创造力,更是学校美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拼搭醉翁亭 展示“大单元”教育“

(全媒体记者王煜摄)市第39小学的作品《醉翁亭》。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市美术馆一楼展出的醉翁亭建筑,为现场增添了一丝古色古香、自然典雅的意味。

“这么精致的亭子,是小学生做出来的吗?”往来的观众在欣赏完这座亭子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站在一侧的指导教师、市第39小学美术教师张翠骄傲地回答“:是三、五、六年级的师生共同创作的。”

凑近看,瓦片雀替十分逼真,这是如何搭建的?张翠揭秘说,亭台上的瓦片由超轻黏土捏成,在它半干时进行加工塑形。有时需要花整整一天的时间,才能捏成一排瓦片,废旧纸壳精心裁剪后制成雀替。

“收集纸壳就花费了半个月,学校里的纸箱基本都被我们用了。”张翠说,旧物改造既要物尽其用,还要精准还原。为此,市第39小学劳动教师宋文凯专门去了趟滁州,拍摄了大量醉翁亭的细节图,为学生制作提供参考。

耗时3个月,终于搭成了这个高1.5米、长和宽均1.08米的微缩版醉翁亭。

“这样精美的亭子,搬运困难吗?”参观者继续发问,张翠笑着说,在制作初期就考虑到了搬运的问题,因此设计方案时,亭子顶部和周围的16根柱子以及花格门窗都是可以拆卸的。

三年级(6)班的杜吴成参与了醉翁亭的制作,他说制作过程中要计算材料的尺寸、手绘雀替造型,平日数学、美术课上学的知识都用到了。

事实上,这件美术展品正是市第39小学“大单元”教学的成果。

今年,市第39小学深挖语文、美术、数学、劳动等课程的内在联系,设计了校本课程《古建筑中的中国智慧之醉翁亭》,在三、五、六年级试点。各学科老师一起备课,语文老师解析文中对建筑的描写,数学老师则带领学生计算复刻醉翁亭的缩放比例,美术老师教学生手绘古建筑纹样,设计制作雀替等。

张翠介绍,学习古建筑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习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增进了文化认同。

纸浆加工 复原三星堆“文物”

市第108中学的作品《三星堆大面具》。(全媒体记者王煜摄)市第108中学的作品《三星堆大面具》。(全媒体记者王煜摄)

近两米长的“三星堆大面具”出现在市美术馆二楼,观众发出阵阵惊叹,争相与这件展品合影。

小心翼翼地触摸这件“三星堆大面具”,“感觉制作材料很硬,应该不是用纸做的吧?”观众不时发问。

市第108中学美术老师窦世昕揭晓答案:这件展品主要是用纸板塑造大体轮廓,再按照比例制作纸浆进行局部塑形,最后用超轻黏土加工细节。从去年开始做,先后有两个年级的十几名同学共同参与制作。

三星堆的魅力在于其独特而神秘的古蜀文明,以及这些文明所展现出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刚开始做“三星堆大面具”时,学生都非常激动。

“就像燕子筑巢一样,每一步都得慢慢来。做这件展品对技法的要求并不是很高,主要就是需要认真的态度和耐心。”窦世昕说,在用纸板搭基础造型的时候,用了4天时间才搭好,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逐渐静下心来,耐心打磨作品。

近年来,市第108中学美术组积极打造具有再现青铜艺术特色的作品,主要以青铜器件为主,将美育教育具体化到教学实践中,让孩子们以文物为原型,动手制作创意作品。学校还专门准备了一间会议室,里面陈设着学生们复制的一百余件青铜器文物,活脱脱一个“藏品”丰富的博物馆。

今年,社团将目光转向了新疆本土文物复刻,老师带学生在新疆博物馆研学,加深学生对文物的认识。

窦世昕介绍,不同的国宝文物背后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故事,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孩子们要自己查找资料,思考古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用这些材料……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非遗技术 让旧物焕新颜

(全媒体记者王煜摄)市第127中学七年级(3)班张欣怡的作品《明制六龙三凤冠》。

学生的手可以有多巧?当在美术展上看到这件“明制六龙三凤冠”展品时,一定会超乎你的想象。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看到色彩艳丽、造型精致的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时,市第127中学七年级(3)班的张欣怡就萌生了想要做一件凤冠的想法,美术教师李新滢欣然应允。

这件凤冠主要的制作材料为废旧衣服,在制作方法上将非遗绒花和掐丝点翠技艺相结合。

凤冠的制作过程较为漫长,由张欣怡和父母、老师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其中,绒花制作技艺远比想象中复杂,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多道工序,非常考验耐心。在上铜丝的过程中,需要把极细的铜丝一条一条地排上去,每一条还要间隔相等,接着再进行修剪,在这个过程中张欣怡也失败了不少次,但她不气馁,总结经验继续制作。

“制作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张欣怡说。

2023年,市第127中学开设了非遗绒花课程,为了给学生们传授更专业的知识,李新滢在寒假期间专门去向北京绒鸟(绒花)第六代传承人蔡志伟学习非遗绒花技艺。回来后,学校采用了分段教学的方法,低段的孩子先用“扭扭棒”进行练习,高段的孩子则组成绒花工坊进行系统学习。此外,学校还开设了金箔画、墩绣、木刻画、京剧、葫芦画、桑皮纸画、剪纸、书法等多种非遗教学,融入学生们的美术教学和社团活动中。

“非遗文化是历经岁月长河后的深厚积淀。”李新滢说,非遗技艺进入课堂,为学生种下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