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寻高质量发展底色

“碳”寻高质量发展底色
2024年06月04日 06:05 贵阳日报

转自:贵州日报

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园。 谢佳杰 摄 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园。 谢佳杰 摄
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厂区。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供图)

位于凯里市的贵州炉碧经开区。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供图)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 龚世煊 摄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 龚世煊 摄

张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是多彩贵州发展的底色,而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绿色效益、能源消费、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全面发力,扎实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正加速形成,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我省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绿色经济占比达46%,节能降耗形势总体保持稳定,能耗强度下降3.6%,超额完成下降2.8%的年度目标,“十四五”能耗强度累计下降8.93%,完成总体目标的68.7%,居全国前列。

■ 向绿而行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2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超14000人。”

今年4月,备受关注的“贵州史上最大投资项目”——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正式落户织金县,标志着贵州在“富矿精开”上取得巨大成效。

目前,该项目正围绕一期工程,进行项目规划设计、路网建设、产业配套等准备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成为新风向。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实现绿色发展意义重大。我省深入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聚焦“一图三清单”精准发力,以“培育壮大”为重点,瞄准当前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竞逐新赛道,聚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总投资约100亿元,建设用地1800余亩的贵州美锦“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

该项目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大型顶装焦炉清洁生产技术,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将资源“吃干榨尽”,建成后将实现传统煤焦化向新型煤化工的转型升级。

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2023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贵安新区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A8数据中心入选2023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贵州信息园在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布局及集约建设等方面获国家级认可,充分诠释了我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果凸显,动能持续增强。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我省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八年位居全国前列,数字经济占GDP比重从8年前的19.8%提高到42%。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以数字经济为突破,我省抢抓新能源“风口”机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擦亮了“绿色发展”主色调。

近年来,我省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政策机遇,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电动贵州”新名片愈发闪亮。2023年,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95.05亿元,较上年度增长超过160亿元。

宁德时代比亚迪湖南裕能、深圳盛屯等头部企业入黔发展,中伟股份振华新材安达科技等本土企业迅速成长并成功上市,筑起了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动能。

向“绿”而行,随着我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集群加速聚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开辟出了高质量发展新空间,新动能不断积蓄,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注入了新动力

■ 富矿精开 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5月10日至14日,在上海举办的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多彩贵州馆内,贵州磷化集团围绕“富矿精开”战略与磷化工全产业链,集中展示的磷矿石、化肥饲钙、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工业副产石膏五大板块系列产品备受青睐。其中,主打环保,有着防水防潮抗压优势的无水石膏包装箱,可谓是“明星产品”,引来许多经销商和群众参观。

无水石膏包装箱成为市场抢手货,是我省近年来不断探索工业固废如何资源化、价值化、产业化,取得新进展的缩影。

贵州是全国磷矿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生产基地。作为磷化工工业固废的磷石膏,可谓是一块“烫手山芋”,不仅堆放占用土地,还有一定的污染性。

近年来,我省持续在精确探矿、精准配矿、精细开矿、精深用矿四个环节下功夫,高效利用磷矿资源,做好“富矿精开”这篇大文章,资源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结出产业发展硕果。

贵州磷化集团围绕“磷石膏+”循环利用产业链,已累计投入30亿元,构建起了“磷石膏制新型建材、高温无水石膏高分子填料、磷石膏制酸循环利用”三大产业化路径。2023年,贵州磷化集团磷石膏综合利用737.02万吨,综合利用率80.75%,产业化消纳170.13万吨,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贵州泰福石膏有限公司经过特殊工艺加工,将磷石膏中的有害物质有效去除,经过分割、烘干、包装等环节,“摇身一变”成为整齐的石膏板,走俏装修材料市场。

在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胜威化工集团不久前与贵州大学相关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双方将利用一款新型催化剂,使磷石膏中的磷、硫、氟等元素得以分类提取,实现回收增值;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则已规划在工厂与矿山之间架设一个长约5公里的皮带运输走廊,一边把磷矿石运往工厂,一边把制酸的副产品磷石膏运往矿山用于采矿充填,实现闭环耦合发展。

黔东南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再生铅、再生铝、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生产,扎实推进再生资源循环材料产业发展。2023年总产值突破70亿元,占五大主导产业比重的38%,为构建黔东南州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再生力量”。

2023年,我省成功启动两批13个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创建,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量达1112.74万吨,综合利用率91.83%,继续保持全国领先,锰渣、赤泥等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2022年,全省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64.5%,大幅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磷石膏绿色、高效、高值、规模化利用,今年5月,省政府制定实施《关于全面加强磷石膏综合利用推动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坚持“富矿精开”,制定了提高磷资源利用效率、推行磷石膏无害化处理、加强磷石膏综合利用等重点工作任务,为提高我省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指明了发展路径。

■ 节能降碳 擦亮新型工业化生态底色

在“双碳”目标下、能源“双控”形势下,向节能降耗要产出、向绿色低碳要效益,正成为广大工业企业的主动选择。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在提高水、电利用率上下足功夫,一边建设污水处理站,对生产生活废水进行回收处理,继续用于生产;一边建设光伏项目,在厂区房顶铺设光伏发电,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一期光伏项目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2023年度发电量已达到528万千瓦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二期光伏项目正在建设中,三期项目预计在年内建设完毕。待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光伏发电预计装机容量可达50兆瓦。届时光伏发电的总电量每年可达到4000万千瓦时,每年将减少2.2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只有企业“绿”起来,产业才能“强”起来。作为绿色工厂,绿色低碳一直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对有着“花园工厂”美誉的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来说,绿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也是动能。

自2019年被评选为国家绿色工厂以来,贵阳海信电子有限公司就将绿色低碳理念,深度融入各个生产环节。

工厂建造采用采光技术,通过在屋面布置透光板,将自然光引入室内,不仅降低了照明电能的消耗,还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舒适度和生产效率。

此外,该公司还通过安装智能变频空压系统、光导照明、太阳能路灯、LED照明等多种新能源体设备,大力发展绿色生产。

该公司重点打造的EMS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能实现实时掌握工厂运营过程中的每一项能耗数据,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节能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随着我省积极加快工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许多钢铁、水泥、建材等制造业企业,点“碳”成金,逐“绿”而行,实现了绿色发展的华丽变身。

2023年,我省扎实推动工业节能降碳技改,一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综合能耗优于国家公布的标杆水平,磷铵、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钢子午线轮胎成为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将加强绿色发展政策宣贯,用金融“活水”浇灌产业发展,帮助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改。重点聚焦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当好节能服务“店小二”,按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提升潜力、设备更新难易程度、企业自筹资金保障情况,分批分次推动我省传统产业工艺和设备绿色化更新,提升产业产效、能效,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 绿色转型 新型工业化发展添动能

“8秒采集一次生产数据,每分钟可生产近100件产品,日均产量达40万只。”

这是国家级绿色工厂——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雅光电子以创新绿色技术开发和探索智能制造为核心,持续开展节能降耗改造,通过技术改进、工艺优化和新型设备投入,致力于发展绿色生产力,提升企业发展动能,是我省构筑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色,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成效的最佳注脚。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聚焦重点行业和产业,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入融合的现代产业格局。2023年,全省35个工厂、4个园区、3个供应链获得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称号。同时创建了一批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绿色制造成效显著。

随着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单位加快绿色转型步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下好产业数字化先手棋,加快“智改绿转”步伐,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绿色成为企业发展的鲜明底色。

生产能耗方面,该公司以三级能源体系为基础,持续推进全局能源管理系统(ENMS)稳健运行,确保了用能的精细化管理。

资源循环利用方面,该公司坚守“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将轮胎生产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源炭黑“吃干榨净”,变废为宝的同时,替代了化石燃料原煤的使用。与此同时,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还建设了再生胶生产车间,回收市场上本企业生产的废旧轮胎,通过钢丝分拣、粉碎、脱硫等工序后,产出再生胶并再次运用到轮胎的生产过程中,实现循环利用。

“绿色工厂是实现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对工业企业而言,绿色生产是降本、减排,也是增效。

近年来,贵阳永青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刀阔斧地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能耗大幅度下降的同时,产能和效率不断提高,让企业真正实现降本增效。2023年,该公司全年营收实现4.33亿元,发展再创新高。

我省工业企业审时度势,抢抓绿色发展机遇,打造建设绿色工厂,积极拓展了发展新空间。绿色园区也是如此。

贵州乌当经济开发区紧扣绿色制造,以新质生产力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新引擎,依托健康医药和电子信息制造“一主一特”及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布局,通过持续打造绿色工厂、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持续开展生态环境评价等,园区底色更绿,发展底气更足。

2023年,贵州乌当经济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0余亿元。目前有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规上工业企业65家,发展势头强劲。

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绿色转型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更是贵州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据悉,为补齐我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短板,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于今年5月制定印发了《贵州省绿色制造梯度培育及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绿色制造培育机制以及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园区(开发区)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建绿色工厂的培育机制,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贵州省 数字经济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6-11 中仑新材 301565 --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