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沙丘哪里去了

转自:邯郸日报

王植林

清明节刚过,还在假期,几位老同学相约去冀南新区南豆公村看梨花。朋友用微信发来小视频,茫茫大地之上,数万棵梨树,花儿盛开,左右辅之成片的油菜花,整个画面看上去很是艳羡、壮观。

早饭后,我们驾车驶向梨园,不足一小时,便顺利到达。大家争相观赏,拍照。我的思绪突然回到了五十二年前。

那是一九七二年,我上高中时,学校组织来这里帮助生产队干农活儿(时曰走“五七”道路)。这里是一道南北走向的大沙丘,绵延十余里,沙丘最高处足有三层楼房高。为防风固沙,他们种植了成片的洋槐树。当时我们置身盛开的花儿世界,一股股清香沁入心脾。劳动累了,我们一屁股坐在松软的沙地上小憩。

劳动结束回到学校,老师让同学们以此次劳动为题写了作文。我清楚记得,我写的作文开篇是:“登上高高的沙丘,宛如登上山巅,向远处眺望,社员们正在田间劳作,一派学习大寨,战天斗地的新气象。”

而眼下,向四处瞭望,一马平川,沙丘哪里去了?我向陪同我们的老张提出疑问。老张他很是惊讶。“你还记得那道沙丘?!”我把我的记忆告诉了他。他说,伴随着改革开放,沙丘的高度在一年年下降,直到前几年彻底不见了,沙丘变平原,洋槐变梨园。

我对老张的解释甚觉疑惑。他见我不解,便细述了周围村庄建房,到他们这里拉沙的历史。大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富起来后,一年比一年建房的人多。建房砌墙必须要沙浆,垫房基地更要大量沙土,来这里拉沙的大小车辆常年不断,尤其到了春季,农村建房旺季,来拉沙的车排成长长的队。开始每车沙子卖5元,以后涨到10元,再后来随着物价上涨和需求的旺盛,每车涨到15元,20元……眼看着农民收入增多,眼瞅着一栋栋新房建起,眼望着沙丘削平。沙丘没了,洋槐林也随之消失了,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栽了大黄梨树。还好,几年过后,梨树挂果,农民又有了新的致富门路。说话间,我们一行人走到一户梨园门口。我想顺便了解一下梨农的生活。于是,敲开这户的篱笆门,主人带我们走进了她的小院。主人大约六十多岁,生活蛮有情调,收音机里正播放着邓丽君的《小城故事》。

与梨园主人攀谈,得知她家种了15亩梨树,年净收入5万元左右。他们老两口常年吃住在梨园。主人满脸笑盈,说,果园空气好,在果园一边劳作,一边呼吸着新鲜空气,身强体壮。他们在树下种花生,种红薯,还围建了一个简易的鸡舍,养了几十只母鸡,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赏过梨花,我们打道回府。来的时候根据导航指引,我们走的是村东的一条沥青油面乡间小道。回去时,大家一致意见,改道,往村里转一下,目的想一睹今日农村之变化,看看农村的新房。

农村的街道,也绝非我当年的印象,如今全部硬化、亮化。更让人眼前为之一亮的是,一栋栋二层小楼,独门独院。院内养花,门楣和围墙安装着摄像头。你可别想偏了。这摄像头并不全是为了监视盗窃毛贼。它们一个最主要的功能,是和外出打工的子女联络。子女们把手机和家里的监控装置接通,随时可以看到年迈父母的行动,好生心安。看着这一切,车上人开始议论:“哦,这一栋三百平的别墅,放到市里,购置下来,少说也要两千万。不,要放到北京,下不来八千万。”“啧,啧……”满是赞叹,又满是羡慕。

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短短几年,让乡村更富,更美了。农民朋友们,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太辛苦了!他们也该享福了,如今也有条件享福了。恭贺他们,祈盼他们未来的日子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梨花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86.96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