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圈,蔬菜制品寻觅消费者味蕾

零食圈,蔬菜制品寻觅消费者味蕾
2024年05月28日 06:00 媒体滚动

  蔬菜制品一直以各种形态出现在休闲食品市场,品牌们想让消费者“变着法儿”多吃菜。正餐吃不够蔬菜,就需要更多加工蔬菜制品是大城市许多人的生活写照。目前,蔬菜制品也正在寻找餐桌以外的新舞台,比如零食圈,2023年,卫龙蔬菜制品所得收入增长为21.19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43.5%;良品铺子卖“藕”,2022年卖了374万包。中国蔬菜汁市场预计从2020年的51.28亿美元增至2027年的92.7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84%。

蔬菜制品趋于多元

  提到蔬菜制品,绕不开增长中的蔬菜汁。

  2021年全球果蔬汁市场规模为1316.2亿美元,预计2022年至2030年将以6.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诞生于1933年的可果美(KAGOME)番茄汁,是蔬菜汁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可果美和伊藤园,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果蔬汁两大品牌。在国内,农夫山泉子品牌农夫果园,将番茄、胡萝卜等蔬菜带入饮料领域,推出不同风味的复合果蔬汁。养乐多2023年推出了青汁+羽衣甘蓝汁的混合饮料,并加入果汁调整风味。还有一些看起来更像饮料的蔬菜汁。例如美国品牌Beam推出的饮料“Greens On The Go”,由十种有机果蔬制成,包括黄瓜汁、芹菜汁、西兰花、羽衣甘蓝、菠菜、橙子、香蕉、木瓜、香菇和菊芋。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多元化,在蔬菜汁以外,品牌也推出了更多样化的蔬菜零食。

  日本推出的卡乐比蔬菜片含有青椒、菠菜、胡萝卜、南瓜、西红柿等多种蔬菜,可以从颜色分辨不同蔬菜。美国品牌8GREENS推出每日蔬菜棒棒糖,产品加入8种绿色蔬菜原料,包含菠菜、羽衣甘蓝、小麦草、芦荟、大麦草、蓝绿藻、螺旋藻和小球藻,为热带柑橘风味。百草味推出的九蔬小饼,将青梗菜、芹菜、西蓝花、西红柿等9种蔬菜融入面团中,利用烤炉烘烤,制成2毫米的轻脆小饼干。

  国内零食的卤制品赛道,有一席之地属于蔬菜。例如,良品铺子的卤藕销售规模超亿元。除了藕、金针菇、土豆片这些卤菜,以及较新的魔芋爽、海带等。2023年,魔芋爽已经成为卫龙第二大产品,也是业绩的第二增长曲线。

  国内还有更多有地方特色的蔬菜零食。比如折耳根被做成零食售卖,有麻辣、椒盐、烤肉等多种风味。同样常见于餐饮店的贡菜,如今已经被做成带有零食属性的即食产品,川湘咸辣,从材料到调味,颇具特色。

  除了咸味辣味零食,甜味蔬菜也可以有自己的高颜值零食,比如有多个品牌在售的零食马蹄(荸荠)。百草味冰糖脆马蹄在某电商平台获得了超过10万条消费评价。

蔬菜零食上限在哪儿

  尽管我国食物越来越丰富,但居民的饮食营养结构失衡仍需重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田建新表示,我国人均蔬果等摄入量与推荐量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人均蔬果摄入量少的大背景下,中国蔬菜加工市场增长迅速。2017年,中国蔬菜加工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9800亿元,2017-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6.9%;加工相关产品产量约为1.4亿吨,同比增长约2.9%;加工产品市场均价由2015年的6000元/吨,上涨到2022年的7400元/吨。

  对于大城市居民而言,工薪族白天时间紧张,午餐较短的就餐时间,使许多人的午餐通过餐厅中的预制菜解决。重庆市南岸区政府发布的《预制菜食用指南》,就提议预制菜二次加工搭配新鲜蔬菜,以及食客食用预制菜时搭配生食蔬菜。而除了工薪族,儿童挑食偏食,不爱吃菜,也是父母时常遇到的问题。怎样让儿童多吃蔬菜,蔬菜零食上场的时候到了。

  除了午餐,早餐同样也是缺菜重灾区。中国营养学会营养健康研究院发布的《早餐营养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早餐食物结构种类较单一,多以馒头、包子、粥、油条、鸡蛋等传统早餐食物为主,新鲜蔬菜、水果、乳制品摄入较少。受传统饮食习惯影响,我国居民早餐中食用蔬菜水果的比例较低,仅42.4%,而以谷薯类食物为主的比例则达到89.4%。

企业加码布局

  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种种场景的“蔬菜缺口”表明,蔬菜制品增长空间巨大。卫龙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蔬菜制品呈现快速增长。年报显示,2023年卫龙蔬菜制品营收为21.19亿元,同比增长25.1%,占总收入的比重超过43%,而在2022年,这一数据仅是36.6%。在销量上,蔬菜制品从2022年的5.45万吨上升到2023年的7.15万吨,同比增加31.1%。卫龙认为,蔬菜制品销量上涨主要由于公司积极挖掘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需求,不断迭代升级该品类。

  今年4月份,良品铺子推出泡椒味野山笋、野山笋尖、野山笋条、野山脆笋节、大野山笋、鸡汁味野山笋条等6款笋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减盐20%的野山笋系列新品上市15天,全渠道销售破500万元。据良品铺子相关负责人介绍,笋系列产品倡导“五减”理念(即“减盐、减糖、减脂、减油、减食品添加剂”),围绕纯自然健康食材制作产品、生产过程中减少添加剂产品两个研发方向,让零食配方更简洁,低负担更健康。首波野山笋的“轻减出山”,再度证明消费者对企业快速、高效、突破性地顺应消费需求做出的调整和升级给予了认可。

  业内人士表示,蔬菜加工产品的形态变化,一方面是上游农业生产力的提升,带来丰富大量的果蔬原材料,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功能性、便捷度,好吃、营养、高颜值是未来食品的关键词。从年轻群体对健康的实际需求出发,鼓励企业品牌做好新农食的创新开发,增强蔬菜加工食品的价值转化能力,蔬菜零食市场潜力无限。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4年05月28日07版)

  (责编:王金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蔬菜 味蕾 蔬菜汁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