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秦虎:构建具有气候韧性的“水能粮与生态”协调系统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秦虎:构建具有气候韧性的“水能粮与生态”协调系统
2024年05月27日 10:02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强化水、能源、气候、粮食、生态之间的协同关系,共同构建具有气候韧性的水资源系统、能源系统和农业资源系统。”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在5月25日召开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4年会上指出。

秦虎认为,以黄河流域为例,水、能源、气候、粮食与生态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制约的紧密联系。气候变化带来降水量的变化,这给水资源分配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极端气候事件更加剧了这一风险。此外,生态农业与能源之间本身存在着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竞争问题,特别是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对水资源的消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气候变化的框架下协调好水、能源、粮食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促进黄河流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应关注的课题。

秦虎建议,从全局出发,首先应构建具有气候韧性的国土空间开发与功能调整机制。综合利用各类气象数据,特别是水蒸发量的变化数据,整合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储能项目的空间信息,建立具有气候韧性的“水能粮生态”相关联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用途调整机制,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挖掘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潜力。

其次,要建立有气候韧性的能源发展规划体系,加快黄河流域能源转型。“能源转型过程中,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可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考虑,比如风光水项目如何应对极端气候变化事件,实现能源之间互补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等。加强与气候风险管理,水资源优化管理的协同。”秦虎强调。

针对黄河流域的农业与产业发展,秦虎认为,应该开展气候智慧型农业试点,同时加速黄河流域产业低碳转型。要建立气候智慧型农业,就要在流域建立短中长期的监测和响应机制,设置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不同作物的预案。而关于黄河流域产业的低碳转型,可通过发展基于绿氢、零碳燃料和零碳化工产业,及相关的新能源装备制造、氢能储存制造等产业,促进该地区低碳发展并提高产业竞争力。秦虎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要关注与农业和生态相关的影响,推广可再生能源+农业模式,减少对粮食生产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要加强黄河流域生态区的生态建设。秦虎强调,生态建设落实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安全,有效发挥气候减缓的作用,通过调整局部的气候变化也可以对区域和流域的水资源、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起到辅助作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美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