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濮阳” 之三,看濮阳如何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

“最濮阳” 之三,看濮阳如何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
2024年05月27日 09:40 濮阳发布

转自:濮阳发布

日前,省政府正式批复《濮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明确我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材料产业基地、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幸福宜居生态园林城市。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

大濮阳都有哪些新材料?

如何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

新材料,你知道是什么吗?

新材料是指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高应用性能、较高市场价值、绿色环保性好、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等特点的高端石化产品,主要涉及通用工程塑料、功能性树脂、膜材料、3D打印材料、特种纤维、电子化学品及新能源化学品等多个材料领域,具有传统化工材料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或特殊功能。

如今,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北斗组网,一个个大国工程背后都离不开新材料的支撑。新材料产业已被视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和基石,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

新材料有很多新奇之处,我市可生产的新材料也有很多,比如:

装在玻璃瓶里的细小白色颗粒,经过改性加工,能制成承重100公斤的拉杆箱,还能制成人造卫星太阳模板、防弹玻璃、高档面料等。这是市盛通聚源公司生产的聚碳酸酯新材料具有的独特魅力。

君恒生物公司生产的二代生物柴油,以餐厨废弃油脂以及棕榈酸败油、酸化油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催化、加氢处理,实现废弃油脂循环利用。如今,这些废弃油脂还摇身变成了可持续航煤生物燃料(SAF),君恒生物也由此成为我国首家获得民航局适航批准的民营石化企业。

在南乐县国家生物基材料产业园里,玉米芯、玉米秆转化为L-乳酸、聚乳酸等工业原料,最终变身为可降解的塑料袋、农用薄膜、服装、汽车内饰材料等产品,成为化解白色污染的“绿色奇兵”……

这些,只是濮阳新材料产业的一部分。目前,我市已形成了以盛通聚源、沃森超高、惠成电子、宏业生物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为引领,生物降解材料、聚碳新材料、绿色涂料、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等特色链条为支撑的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化工新材料产业规上企业59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40余家,总营业收入超400亿元,带动就业5万余人。

雷佰瑞新材料、圣恺环保等10家化工新材料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盛华德、恩赢高分子等36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丰利石化、蔚林新材料等21家企业,荣登2023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榜单。

濮阳为什么要发展新材料?

濮阳是一座新兴的石化城市。1975年开始中原油田会战,1983年组建濮阳市。可以说,濮阳整个城市因油而建、向油而兴,形成了体系完备、门类齐全的化工产业基础。但随着油气资源衰减,2011年11月,我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为摆脱“一油独大”、资源枯竭、发展动能不足等困境,近年来,濮阳市委、市政府突破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抢抓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在原有“三大三专”产业体系基础上,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四新”产业,并把新材料产业放在“四新”产业之首,无中生有、有中出新,推动濮阳实现“弯道超车、换道领跑”。

濮阳发展新材料产业,有组织保障↓

我市坚持把化工新材料作为推动新兴产业抢滩占先的“主跑道”,成立聚碳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产业链工作专班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市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双长制”,形成“一名常委牵头、两名市级领导协同、一个部门负责、一家盟会长企业参与”工作模式,明确主要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濮阳发展新材料产业,有政策支持↓

我市制定出台了《濮阳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培育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方案(2023—2025年)》,将生物降解材料、聚碳新材料等产业链作为培育重点,并先后成立了生物降解材料、聚碳新材料、绿色涂料等产业联盟,搭建起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桥梁,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聚合效应,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相互配套、协同发展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

落实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等制度,设立“揭榜挂帅”专项财政资金;落实“1+14”人才政策,借力濮阳人才日(周)等活动,为新材料企业招引专业人才,濮阳新材料产业创新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濮阳发展新材料产业,有科技引领↓

坚持创新驱动,一批“卡脖子”技术被攻克突破,塑造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新优势。

盛源集团联合国内知名高校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光气法聚碳酸酯生产技术,攻克了“卡脖子”技术,吸引中国石油合作建设了总投资17.6亿元的特种聚合物项目,并联合研发生物基PC等高端产品。

沃森超高3万吨/年淤浆环管连续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装置实现全流程打通,工艺水平国际领先,填补了国内空白。

中原石化生产的超纯净聚丙烯电工膜料成功用于国内首批直流干式电容器,突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实现国产化。

蔚林新材料年可实现橡胶助剂综合产能6万吨,是目前国内橡胶助剂品种最齐全、在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橡胶助剂生产企业,产品出口到世界40余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我国橡胶工业企业百强。

中汇新能源的20万吨粗苯加氢项目,是国内装置最大的单体项目;24万吨高纯苯精制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连续加氢及芳烃歧化法增加主产品纯苯产能。

濮阳发展新材料产业,有平台支撑↓

成功创建了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生物基材料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获批牵头组建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河南省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实现新突破。

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鼓励建设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目前,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已入驻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等研发团队,市生物基尼龙及高端聚烯烃材料中试基地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国石化大连石化院达成合作,创新平台科创能力实现新跃升。

可以说,化工新材料之于濮阳,一头连着产业升级,为我市实现资源枯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拓宽路径;一头连着科技创新,为我市打造中部创新开放高地提供动力。

濮阳新材料产业发展到啥程度啦?

近年来,我市锚定“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战略目标,聚焦“一基五链六园区”发展格局,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全力推进化工新材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5条新材料产业链——

聚碳新材料产业链

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22家,盛通聚源20万吨/年顺酐一期、中汇24万吨/年高纯苯精制等一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成投产,以聚碳酸酯为主链,顺酐—功能聚酯、苯—聚苯乙烯、丙烯—特种聚丙烯和聚丙烯酸酯为辅链的“1+3”产业体系逐步成型,总体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链

依托宏业生物、星汉生物等重点企业,形成了以聚乳酸为主,木糖、糠醛为辅的3条产业链条,星汉生物丙交酯聚乳酸合成技术中试成功,浩森建成全球首套生物基法戊二醇工艺项目,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第一个闭环产业链集群。

绿色涂料产业链

与中国涂料协会合作组建的亚太涂料新材料交易平台顺利运行,已有146家企业入驻,涵盖了从涂料原材料到涂装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东方雨虹、展辰、三棵树、上海保立佳等20余家知名涂料及相关企业入驻,已成为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绿色涂料产业基地,被工信部列为高端绿色专用涂料优先发展产业承接地。

电子化学品产业链

培育引进了濮阳惠成、迈奇化学、恒丰电子等10余家企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子封装助剂生产基地,锂电电子化学品NMP(N-甲基吡咯烷酮)产能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聚酰亚胺膜、OLED光电材料、多晶硅等半导体电子化学品加快布局,专用化、特色化电子化学品产业链基本形成。

高端聚烯烃产业链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异戊二烯等高端产品产能均位居全国前列,茂金属聚乙烯、POE(聚烯烃弹性体)等高端新产品加快布局,正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合作打造全国首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业园区,河南省重要的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超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逐步成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今年2月,市长朱良才在全市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具有濮阳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和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

目前,濮阳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已初步成型,正以乘风破浪之势,为我市在全国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段利梅 整理归纳

精彩回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濮阳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