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品牌向上、技术向新 上汽向新汽车时代加速跑

【财经分析】品牌向上、技术向新 上汽向新汽车时代加速跑
2024年05月25日 17:33 中国金融信息网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5月25日电(记者 王鹤)“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指示在2014年5月24日发出,为汽车行业注入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中国汽车产业也开启了十年向“新”之路。如今,凭借电动化、智 能化的硬实力,中国汽车产业站在全球舞台中央。

上汽集团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企业,“十年磨一剑”,让世界看见中国品牌的技术实力与底气,是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向上发展的重要基础。在24日举办的“向新十年”新能源技术发布会上,上汽发布了面向“新赛道”的新一代底座技术,展现了中国老牌车企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先进的前瞻科技。

中国汽车产业从“跟跑”“并跑”走向“领跑”

回顾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7.5万辆增长到950万辆、全球占比超过60%,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1%,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2024年,这一增长势头仍在延续。

新能源汽车出口更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全球化进程提速的重要推动力。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再创新高,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池共同成为出口“新三样”的重要代表。

以上汽集团为例,2023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112.3万辆,同比增长4.6%;全年海外销量达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较2014年增长280倍,规模位居全球行业头部阵营;海外销量较2014年增长13倍,连续8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2023年集团总销量中,上汽自主品牌占比为55.3%,较2014年增长18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作为市场及创新的主体,十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整车和供应链企业,以及卓越的企业家群体。上汽集团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佼佼者,连续18年全国整车销量第一的汽车集团,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的领军企业,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

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说,十年来,上汽集团顺应时代变革,把握产业趋势,以自主创新为抓手,在电动智能网联“新赛道”上,扎实做到“市场向新”“技术向新”“生态向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历经一代代中国汽车人的接续奋斗,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完成从‘跟跑’向‘并跑’再到‘领跑’的角色转换。”

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说,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浪潮,上汽以用户为中心,推进体系变革、技术创新、产业合作,持续加快在新赛道上的转型发展步伐,践行“科技上汽、品质上汽、责任上汽”。 “十年以来,上汽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近 1500亿元,累计有效专利超过 26000项。”

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战略机遇和新的市场格局,也遇到各种严峻的挑战。在行业发展“下半场”如何继续保持“加速跑”,是巩固和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的重大课题。

打造“新汽车”“新物种”

下一个十年,中国车企如何继续“向新”“向智”“向上”加速跑?上汽的答案是,一个具备“自学习、自成长、自进化”能力的智能科技全新物种——“新汽车”。

陈虹说,“新汽车”能有效适应“场景创造价值、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发展趋势。基于“场景创造价值、软件定义汽车、数据决定体验”的发展趋势,上汽正在塑造从“芯片、操作系统、软件、运动控制系统、三电系统”到对应场景的整车集成能力和创新技术优势,打造全新“科技生命体”,向着“电动+智能+生态”的新汽车时代加速前行。

为推动新汽车“脑更智慧、身更健壮、心更强劲”,上汽集聚全球研发资源,打造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和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七大技术底座”,技术水平行业领先。

今年以来,全固态电池、智能车“中央大脑”、数字智慧底盘等最新技术,已实现量产应用,助推上汽“七大技术底座”全面跃迁升级进入 2.0时代。

上汽介绍,在电动化方向,上汽集团未来两年瞄准三个目标,一是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应用;二是将混动驱动系统的热效率提升到46%;三是挑战纯电整车能耗12公里/千瓦时的行业新纪录,让用户以最少的能量,跑更远的路程。

智能化方向,上汽将于明年全面落地“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3.0,实现“舱、驾、算、联”四域合一;融合整车运动集成控制(VMC)技术的线控底盘系统也将于未来两年分阶段投入量产应用,为用户提供更安全、更灵敏的驾乘体验。上汽还将加强生态建设,围绕车规级大算力芯片、智驾算法和平台、智慧出行生态等领域,继续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推动高阶自动驾驶、跨域融合智能座舱等技术加快落地,为用户提供更愉悦、便捷的出行体验。

抢占电动化竞争新“高地”

固态电池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竞争焦点。日本、美国、韩国等均在大力发展固态电池,日本企业专利布局领先,专利占全球的68%,全球固态电池专利申请前5名企业有4家日本企业和1家韩国企业。

祖似杰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固态电池还没有真正进入量产阶段,处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积累的状态。所有国家在这个领域都有非常大的机会。

“中国在全固态电池量产领域,最大的优势是产业规模和市场规模。我们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有最大的市场、最多的研究人员。我们对全固态电池量产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路线非常有信心。”祖似杰说。

上汽清陶总经理李峥说:“全固态电池的量产,事关产业主导权之争,中国高效的产业链和市场是我们敢与之一较高下的最大底气。融合吸收先进的技术经验后,清陶形成了自主技术路线,奋起直追。”

上汽最新全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该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更高,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电池容量能够超过75Ah;安全性能更好,在针刺以及200℃热箱的场景下,能够确保电芯不起火不爆炸;适用范围更广,固态电池低温容量保持率超过90%;物料成本更低,基于材料和工艺的简化和创新,从电芯端到 PACK端,单位成本最多可降低40%。

今年4月发布的智己L6搭载行业首款量产上车的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按照上汽规划,今年10月,搭载光年固态电池的智己L6,将正式交付用户,能量密度超过300Wh/kg,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2026年,上汽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交付量产,并完成样车测试,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是传统动力电池的一倍以上;2027年,搭载全固态电池的智己新车将实现量产交付;上汽还会持续发力,将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至500Wh/kg。

编辑:王媛媛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能源汽车 中国汽车产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