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寿无疆 艺道永恒

硕寿无疆 艺道永恒
2024年05月25日 13:46 新民晚报

吴昌硕《行书诗稿》

吴昌硕《临八大山人鹿图轴》

吴昌硕集《石鼓文书七言联》

吴昌硕《水墨双松图轴》

吴昌硕“癖斯”印和“大辩若讷”印

吴昌硕《石友诗画之砚》

吴昌硕《观复斋横批》

潘天寿《指墨耕罢图》

潘天寿《秋光烂漫图轴》 潘天寿《秋光烂漫图轴》

童衍方

今年是吴昌硕诞辰180周年,“硕寿无疆——吴昌硕潘天寿作品展”在宁波宁海县前童镇童衍方艺术馆举行。吴昌硕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以诗、书、画、印四绝而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1923年,27岁的潘天寿,任教于上海美专,后经好友诸闻韵介绍,认识了近80岁高龄的吴昌硕,深得其器重。本次展览汇集了两位大师书画、金石作品共92件,本刊特邀馆长、收藏家童衍方论艺评展,感受金石文化的恒久魅力。 ——编者

吴昌硕:

自我作古,金石传薪

吴昌硕先生的文友朱正初在《蕪园记》中评曰:“寡言语,安简默,取于不苟,长于啸歌而金石文字之艺最精。”可以说,书法、篆刻是吴昌硕先生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展览中,吴昌硕先生十二副楹联,最为瞩目。其中八副各时期的篆书联,均高古浑穆,各显姿韵。如其46岁所书的“妻梅子鹤林君复,食肉参禅苏长公”联,用笔尚存杨沂孙意,却已具自家风貌。其72岁时为吴隐所书的“君字好遯,弥勒同龛”联,则纵横豪肆、力能扛鼎。此外,为邹梦坡所书的参《泰山刻石》笔意的块金大联,为菊舫集《石鼓文》写在有朵云轩水印特制笺上的佳联,均为昌硕先生的篆书代表作。

为张秉山所书的“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行书联,跌宕奇肆,极具金石之趣。昌硕先生爱才若渴,曾以此句作篆书联并另有长诗赠潘天寿以作勉励,已成一段佳话。

吴昌硕先生的隶书、匾额作品及自藏、题耑的《三老碑》存世甚少,吴昌硕先生对金石文字的取法至深至广。他四十岁左右时,常居苏州吴云两罍轩中,遍览吴云家藏钟鼎彝器、秦汉玺印、名家字画,得到诸多滋养。

吴昌硕先生是海派最有影响力的写意派大师,三十余岁起作画,取徐渭、朱耷、石涛、李鱓、赵之谦、蒲华诸家之长,融合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面目一新。潘天寿先生曾曰:“昌硕先生在绘画方面,也全运用他篆意的用笔到画上来,苍茫古厚,不可一世。”

展中《四季花卉屏》为昌硕先生76岁时所作。分别为梅花、菊花、芭蕉、牡丹水仙,皆上下偃斜,俯仰回侧,各显生姿。芭蕉纯用水墨,浓淡枯湿,乘势写出,故题曰:“今人谁解为草书。”其余三幅均伴之与石,枝遒花茂,生气勃勃。《水墨双松图轴》,双松相倚,顶天立地,老枝杈枒,相聚相散,笔力劲爽,淋漓挥洒,全以篆籀之笔写之。此图乃昌硕先生为诸宗元所画。相传诸氏曾自言得缶庐书画佳且多,果不谬也。

昌硕先生佛像画甚少,《古佛图》为其81岁时所作,古朴高逸,有金石味。红袍之形以篆籀笔法写之,红袍之色皴擦自然,爽利而有层次,立体感宛然。古佛长眉,捧经持偈,方瞳灼灼,真切传神。

吴昌硕先生的写意画受八大山人影响甚大,可谓“雪个入梦,画禅寄意,自我作古,金石传薪”。《临八大山人鹿图轴》,小鹿翘首凝望,得静穆之趣,鹿形以干笔皴擦,滋润明洁之气毕现,鹿之脊部墨色浓淡相间,极富层次。昌硕先生谓:“王孙画鹿意无他,修到还兼福寿多。”可谓点睛之题矣。

吴昌硕先生创造性地将诗、书、画、印熔治一炉,在诸艺中,名世最早,在昌硕先生所书的《西泠印社记》中曰:“予少好篆刻,自少至老,与印不一日离,稍知其源流正变。”

“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白文印,为昌硕先生自用印,西泠印社建社120年时,吴越先生捐赠。此九字印界栏随刀划出,起讫明显,文字欹左让右,十分自然,用刀则披、削、凿互用,流走自然,宛如手书,篆书“缶庐”二字顶款凝重内敛。

“癖斯”白文印为昌硕先生31岁所刻的至精之作。二字信手勒出,左右相揖相让,不激不厉,为求浑朴之趣,上下印边由浅入深有坡度地进行凿残,使钤印时有浓边淡之效果,厚重至极!

“石芝西堪收藏墨本”白文印,为词人郑文焯刻,昌硕先生时年55岁,印文作三行排列,虚实相生,稳中求变,虽印文大小相差甚大,但相让得法,无突兀之憾,而有酣畅流走的笔墨感。

“吴氏雍穆堂印”为唯一存世的吴昌硕先生手书印稿而未镌刻之印,吴超先生捐赠。昌硕先生晚年治印已炉火纯青,善将金石书画意趣融入印石,此印稿俯仰造势,穿插得妙,淳朴苍古之趣盈然。是研究吴昌硕先生篆刻的重要资料。

吴昌硕先生铭砚绝佳,向为艺林珍品。其曾为沈石友铭砚158方,集拓成《沈氏砚林》,为砚林至宝。“石友诗画之砚”即著录于此册,今藏西泠印社,为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捐赠。此砚边侧吴昌硕先生篆书铭“石友诗画之砚”,砚背行书铭曰:“胜万金,谁题此。天下士,不如尔。甲寅四月,吴昌硕。”昌硕先生时年71岁。《沈氏砚林》中昌硕先生铭书均为赵古泥先生所刻,亦为一绝艺也!

吴昌硕先生单刀自刻铭砚,尤为罕见。展品铭刻于砚背,文曰:“三分火捺,七分焦白,赠者香叶,铭者苦铁,惜乎水坑微裂。庚辰三月,试邬亭六刀于寓楼。”时年为光绪六年(1880),吴昌硕先生36岁。砚石较印石更硬,先生腕力强、功力深,刻砚石如刻印款,朴茂之气盎然!

潘天寿:

予不懂画,故敢乱画

潘天寿先生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擅意笔花鸟、山水、指墨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笔墨雄浑,布局奇崛,气势磅礴,意出人表,为当代中国画坛独树一帜的艺术巨匠。

潘天寿先生的《绯袍图》作于1921年,图之右上角,阔笔奇石,取象不拘,得自然之趣,左下朱竹斜串而上,笔势遒劲挺立,极有厚度。枝叶不多,贵能神完气足。双题跌宕奇肆,苍郁宛然。潘氏谓:“予不懂画,故敢乱画。”此语当为潘先生艺术蜕变期的自谦和自信。

《济公与象图》作于1922年,济公与象皆作背面,图无衬景,主题尤显。人像轮廓勾勒皴擦,浓淡枯湿,兴到笔随,充满动感。潘天寿的胸襟、气度,早年已具!

潘先生善画巨幅水牛,《耕罢图》有直横多帧存世,此即其一,作于1949年。右下角画出水之牛,双角横犄,炯炯有神,并以纵姿酣畅之势,写出耕牛大半身躯,略施淡赭,放笔皴擦点簇,墨色浓淡交融,滋润浑厚,气势宏大。对岸背景、杂树、坡石浑然一体,密而不乱,繁而有韵,此巨幅之作笔意纵横,新意独具。牛之力、牛之神,赫然!

《南溪花卉卷》,妙在画、题左右上下穿插,兰蕙、墨竹、奇石自上、下、左三方向中聚合,有向有背,有倚有斜,各显其姿。奇石淡淡,融融雅然。右上题款,大小、轻重相宜,笔力雄奇宕逸,得风神萧散之趣矣。

潘天寿先生的《行书自作诗册》,为早年诗作。其时取黄道周、倪元璐笔意,并参以“二爨”,方圆笔并用,妙在生涩。内容为“题兰”“读石涛、八大画展以后”“沪杭车中偶成寄阿愔”。诗曰:“吴越虽邻比,心轮转似飞。樱桃肥谷雨,柳絮乱征衣。芳草依然绿,王孙尚未归。南天青没了,云树影依稀。”虽寸缣尺素却骨势洞达矣!

《隶书五言联》《行书目不视恶色轴》均为潘先生1948年所书。隶书取法《祀三公山碑》《开通褒斜道刻石》,纯古遒厚,方广多姿,孕育变化,而成潘先生高古博大之格。行书三行则取倪元璐之法,结体纵横有势,行笔疾而多变,贵能淳古中出新意,古质中见斑斓。

潘天寿先生1962年喜返故乡,住南溪温泉,留下一字一画六尺对开横披。《行书南溪温泉口占诗横批》诗曰:“踪迹十年未有闲,喜今便得故乡还。温泉新水宜清浴,爱看秋花艳满山。”此横披直书十几行,抑扬尽致,纵横得宜,似不经意而法度谨严,大气而稳健。

昔吴昌硕先生对潘天寿先生有知遇之恩,更有师徒情谊,亦使得昌硕先生与宁海有了缘分。笔者与潘天寿先生同邑,书法篆刻则是颇多取法缶庐,且藏缶翁书画铭刻多年,仰慕昌硕先生大半生。今值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之际,萌发我编辑《硕寿无疆》以纪念二位艺术大师并贺“童衍方艺术馆”开馆十周年。我们崇敬先贤的艺品艺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努力向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吴昌硕 潘天寿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