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数字峰会分论坛上的“好声音”

听,数字峰会分论坛上的“好声音”
2024年05月25日 09:32 福州新闻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致辞。记者 邹家骅 摄

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政务、数字生态文明、数字教育……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如约而至,一场场分论坛上,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政企代表等齐聚一堂,以“数”论道。一次次直击人心的观点分享、一个个眼前一亮的产品展示,伴着智慧观点汇聚,思想火花碰撞的动听旋律,数字中国发展的澎湃动能正加速汇聚。

企业数字化转型分论坛:

数字化转型永远在路上

在中国建材集团,各式各样的玻璃上演“十八般武艺”:空心玻璃微珠成功应用“奋斗者”号万米潜水器,并通过“神州”飞船返回舱验证;国内首创高透光伏玻璃核心技术,全球技术市场占有率9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首席科学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负责人彭寿介绍,当前,我国进入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时代,中国建材集团坚持数字化,为玻璃新材料创新赋能,围绕数字研发、数字设计、数字工厂、数字服务、数字生态等数字链条,打造数字化与材料创新发展融合新范式。

“在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彭寿表示,面向未来,央企要严格按照国资委战略部署,加速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安全支撑等作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国家战略领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许多国有企业抢抓机遇,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数字技术成果应用推广等方面取得新突破。24日,一批国有企业数字技术成果同步发布,包含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化底座架构、数字化汽轮机监视仪表(TSI)系统、6G通感算智技术验证平台、“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源启”金融级数字底座等创新成果。

数字政务分论坛:

“一表同享”

实现75%数据自动获取

围绕“‘人工智能+政务’赋能基层减负”主题,数字政务分论坛上,江西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张丽分享了该省全力推进“一表同享”的改革做法。这项创新能实现一表填、自动填甚至不用填。经过在3个县区试点,75%数据可自动获取,填表时间缩减80%以上,实实在在为基层减负。

多头重复填报、数据共享难、统计效率低……这是长期以来困扰基层工作人员的痛点问题。为整治“数字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去年以来,江西省开展“一表同享”改革试点工作,做到能合尽合,实现“一表同享”。试点县一名工作人员感叹:“以往县民政局收集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名单需汇总填报百余次,现在只需填报一张表格,数据自动更新,随时导出使用,既方便又快捷!”

这项创新还将多张表格整合为一张表格,依托“赣政通”建设乡镇(街道)、村(社区)主用,省、市、县各部门共用的江西省“一表同享”平台,与全省电子政务共享数据统一交换平台对接,实现填表报数全流程网上办、掌上查。今年底,江西全省有望实现“一表同享”县区全覆盖。

24日的分论坛上,还发布了《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标准化研究报告》和《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行业生态服务商自律公约》。

数据资源与数字安全分论坛:

数据资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

让农业种植更精细,让工业制造更智能,让科技创新模式产生新变革……数据资源与数字安全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吴建平与与会嘉宾一道,共同探讨数据资源的管理、利用、发展和保护,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数据资源开发意义重大,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吴建平认为,数据资源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与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相融相生,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一,要将数据资源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强数据系统协同,在部门联动、政策引领、技术支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数据安全等方面共同发力;第二,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促进数据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国际实验室等新型科研力量牵头,深入挖掘数字技术创新潜能,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有组织攻关新模式;第三,要筑牢可信、可控的网络空间安全屏障,从体系上思考网络空间安全的防御体系问题,培养高水平网络安全人才队伍;第四,要在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中贡献数据工作的中国方案,提升我国在数据资源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数字社会分论坛数字教育专场:

人工智能将改变教育格局

“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赋能各个领域,从教育领域来说,我认为未来的教育将突破现有的老师和学生二元结构,转变成为三元模式。”在数字教育专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带来人工智能赋能创新教育新格局的主题演讲。

在他看来,传统教育是由老师和学生二维构成,今天人工智能以智能体的形式,全面参与到教育当中,人工智能在这个过程中,和老师学生一样互学习、同进步、共成长。“为人类提供各种有智能的,甚至有自主行为的各种智能体,这是我所想的未来教育的新格局。”

郑庆华说,面对未来教育新格局,首先要解决好人对人,人对机,机对人,而其中最重要是人对机的训练。“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关键,也就是人工智能能够朝着科技向上,为人类提供正确价值引导的第二类教育。”

郑庆华也分享了同济大学在这方面的思考与实践。据悉,5月16日,同济大学发布了“1+N人工智能赋能学科创新行动计划”,归纳了八大任务。这八大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做强人工智能本体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这方面的核心工作。特别是在无人系统领域,以及打造学校共享的算力数据平台,支撑学校科学研究,还有参与国家人工智能专项建设。

数字文化分论坛:

探索线上线下

专业融合的新业态

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创新观演模式,推动戏曲“破圈”;VR舞蹈《十二生肖·卯兔邀月》将生肖元素、数字特效与舞台艺术相结合,呈现别样美感……在数字文化分论坛上,“数字+演艺”成为热议话题,应该如何抓住机遇,推动舞台艺术资源数字化转化与开发?

科技的发展给艺术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形象空间和更多元的传播渠道。“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例,到目前为止,剧场演出超过500场,线下观众超过60万人,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的人次则超百亿。”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说,作为出品方,“只此青绿”的强IP效应,更让其深刻体会到数字技术对文化的加持作用。

因此他认为,要从创作、运营、推广、传播等方面,全方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探索线上线下专业融合的新业态。“还要进行数字产品开发,推进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增值;开展数字演艺演播,打造数字演艺产品;探索管理运营平台建设,推动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

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

探索数字化、绿色化与资产化

“三化融合”新路径

激增却使用率不高的数据总量、接近上限的大模型规模……美丽中国建设过程中,数字化支撑至关重要。面对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中的症结,该如何未雨绸缪?

“要深化数据源头治理,发展数据循环经济。”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上,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数字生态研究院院长傅毅明从问题出发,带领与会人员一起探索打造数字化、绿色化与资产化“三化融合”的新路径。

他认为,和生态环境保护一样,数据治理应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型,数据生产也应由粗放生产向集约生产与循环经济转型,实现数据垃圾的源头减量和系统空间的集中治理。

“数据资产价值化的重要源泉是绿色化,绿色资产也高度依赖数字化的支撑与数据驱动。”傅毅明说,因此,数据资产应与绿色资产融合打造,加快“双化协同”。

在傅毅明看来,生态文明跟数字文明是“一体两翼”,要着重打造供给侧数字化转型与需求侧的绿色化转型的大循环。“要以绿色化牵引数字化,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以资产化破解‘双化协同’难题,形成‘三化融合’的数据循环经济新模式与新引擎,打造中国特色的数字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径。”傅毅明说。

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基础设施分论坛数据基础设施专场:

篡改攻击

是数据安全面临的挑战

在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基础设施分论坛数据基础设施专场,以“夯实数据基础设施 加快数据价值释放”为主题,邀请相关部门主管领导、地方领导、院士专家及知名企业负责人等共同参与,围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内容,分享实践经验,明晰建设路径,凝聚行业共识;共同探索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机制、路径和方案,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与会专家表示,密码算法被破解,正在威胁基础设施安全,数据篡改攻击已经成为数据安全面临的挑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重视发展后量子密码。

据介绍,当前部署的大部分公钥密码算法都无法抵抗未来量子计算机攻击,能有效抵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后量子密码在过去30年取得惊人的研究进展。在众多后量子密码算法中,格密码被普遍认为是一类经济且安全的算法,其安全性基于高维格理论数学问题的计算困难性。后量子密码国家标准、后量子密码迁移在未来10年需要重点研究。(记者 孙漫 颜澜萍 李白蕾 张铁国 林晗 燕晓 欧阳进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人工智能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