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举行 让文化遗产鲜活起来

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举行 让文化遗产鲜活起来
2024年05月25日 08:46 深圳新闻网

转自:深圳特区报

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现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陈家豪 摄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现场。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陈家豪 摄

深圳新闻网2024年5月25日讯(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谢晨星 徐黛茜)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深圳,探讨文化遗传的保护、传承。

此次分论坛由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彭云主持,深圳市副市长张华致辞。张华说道,“深圳也是一座拥有6700多年人类活动史、1700多年郡县史、600多年古城史并留有丰富历史遗存的城市。深圳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统筹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协调发展,持续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分论坛上,高星、赵燕菁、方勤、王晨阳分别围绕华夏族群与中华文明的远古根脉、保护“活着的遗产”、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坚持非遗人民性等主题展开演讲;何晓军就潮州古城的保护实践进行案例分享;圆桌会谈环节,杨雪梅、王军、张松、赵燕菁、曹劲围绕分论坛主题开展深入探讨。

论坛现场,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也惊喜亮相,并对于文物保护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一定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只有把文物保护好了才能不断地研究它。我研究不了,下一辈研究,再下一辈研究,越研究越深。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弘扬,要一代一代地把故事传下去。”

应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向更久远的史前推进

“中华文明体系的形成与神州大地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华夏古人群的连续演化及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是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史的华彩篇章。”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首先以《华夏族群与中华文明的缘故根脉》为题展开演讲,他表示:“我们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屡次遭受劫难,但每次都能劫后余生并复苏发展,这种韧性和强大生命力,应该得益于旧石器时代华夏文化的多样性和强大的文化基因。”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以《整体保护与活态传承——怎样保护“活着”的遗产》为题,讲述了他对于文化遗产传承的思考。他表示,整个历史街区的完整、整体非常重要,在更新的过程中需要渐进更替,要针对不同的历史街区作不同的保护标准。最后他强调,能够新陈代谢的遗产才是活着的遗产。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则从考古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了如何保护与弘扬长江文化,他以《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弘扬长江文化》为题作主旨演讲,他指出,研究长江文化,要注意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始终处于交流融合之中。正是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不断地碰撞和融合,才激发了中华文明强大的内生动力,从而造就了绵延发展至今、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

中国工艺美术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在论坛中发表了题为《坚持非遗人民性焕发文化生态保护新气象》的演讲,他提出,人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在与自然和历史的漫长互动中创造出来的,今天所看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完全是靠一代代从未间断地传承至今的。

潮州路径:保护古城也能延续文化遗产的“烟火气”

主旨演讲后,广东省潮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晓军在现场进行了案例分享,他以潮州为例,介绍了如何尽可能地保留古城原貌。何晓军介绍说,近年来,潮州坚持“建设新城、保护古城”的发展思路,在古城区内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房地产开发,依靠群众参与,用好“绣花”功夫,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潮州路径。

论坛的圆桌座谈环节,由人民日报社文艺部艺术编辑室主编杨雪梅主持,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同济大学教授张松,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经济学院双聘教授赵燕菁,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就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案例进行讨论。曹劲提及她曾多次去过潮州,潮州的动人之处在于它是一个活的古城,以“微更新”的方式得以修复,这是潮州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重要方式。张松表示,真正的体验和感悟就是要去城市真实的历史环境中,这就是真实的历史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完整性的源头,社会景观的、环境的、人的关系。王军指出,活态传承尤其需要产权保护,历史上正是有产权的保护,一些著名的私家园林才得以保存下来。赵燕菁也表示,潮州以家庭为单元保护古代的院落,而且往下继承,这个经验希望能够被总结并复制,这是微观上实现历史名城保护,也是实现活化传承最基础的工作。

嘉宾观点

要发展旅游首先要做好文物保护,撇开文物谈旅游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把文物保护好了,才能让中华文化的故事更好地传承下去。我在敦煌保护、研究文物61年了,我研究不完的,要靠下一代、再下一代人研究,越研究越深、越研究越好。

——敦煌研究院荣誉院长樊锦诗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几代考古人接力奋战取得了丰硕的考古成果,实证了“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年文明史”,为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

在总面积2.33平方公里的古城内,完好保留720多条街巷,散布着古城墙、古桥、古寺、古牌坊、古井、古府第等众多文物,以及大批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潮州坚持“建设新城、保护古城”的发展思路,在古城区内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房地产开发,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潮州路径。

——潮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何晓军

中国特定的地理地貌和生态条件对华夏人群、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远古中国气候环境相对稳定,支持、保障这里的先民生生不息、延绵不绝。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屡次遭受劫难,但每次都能劫后余生并复苏发展,这种韧性和强大生命力,应该得益于旧石器时代华夏文化的多样性和强大的文化基因。

——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高星

对于已经“死去的”文化遗产,可通过赋予其新的价值,将其“唤醒”。比如博物馆。而对于仍然“活着的”文化遗产,要接受其随时间推进而自然地变化。只有让历史的“年轮”演进下去,遗产才能保持“活着”。保护“活着的”历史街区和保护死去的木乃伊完全不同。很多历史街区在现实里仍在被使用或承担实际的功能,完全不改变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完全不同的历史名城保护理论,接受历史社区的成长和衰老。

——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赵燕菁

人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在与自然和历史的漫长互动中创造出来的。非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无所不在,非遗传承人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保护好传承人,培养好传承人,发挥好传承人的作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绵延不绝的关键所在。

——中国工艺美术馆党委书记王晨阳

说起潮州,广济桥很美,牌坊很热闹,但更打动我的,却是潮州的寻常巷陌和百姓人家,这里有潮州人的鲜活生活。在潮州城的一个绣坊里,阿姨们都是街坊,白天她们一起来刺绣,到该做饭的时间就回家做饭,这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令人羡慕。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潮州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