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城谣》谈新时代长城保护

从《长城谣》谈新时代长城保护
2024年05月25日 04:00 媒体滚动

转自:团结报

  □ 王  凯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一首诞生于1937年的著名歌曲《长城谣》,经过了战争的洗礼、两岸的传唱,于87年后的2024年4月9日,当它在八达岭长城上空再度响起的时候,正在北京参访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登上长城同唱,哽咽拭泪。

  《长城谣》是1937年为影片《关山万里》而作的插曲,彼时国难当头,淞沪会战的爆发使《关山万里》未能完成,但刊载入《战歌》上的《长城谣》却得以流传。不久由歌唱家周小燕在武汉合唱团独唱领唱此歌,《长城谣》自此广为传唱,激起海外华人踊跃捐款、捐物,有的还愤然回国参加抗战,与国民共同筑起一道抗战长城。抗战胜利后至今,这首歌仍被一代代传唱。

  这首跨越时代仍然引起广泛共鸣的歌曲《长城谣》中的重要元素便是历经战火磨难千百年、起伏绵延两万里的长城。

  在有可推测年代的典籍记载中,中国最早的楚方城、齐长城以及称为边塞、壕堑、烽燧等的早期长城,经历因大规模修筑而命名的秦长城、明长城,至今已历两千六七百年以上。目前历代长城遗迹总长度超过两万公里,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

  我们的先民就地取材,利用夯土、砖石、草泥以及灰浆等,构筑了这个工程量浩大的军事防御体系。两千多年来,屡遭冲击的长城,留下的不只是坍塌损毁的断瓦残垣、几经修缮的墙体遗迹、零星散落的刀枪箭镞,更有长埋在长城脚下的累累忠骨。这些正在被时间侵蚀的遗迹,见证着那些载入史册以及鲜为人知的历史过往。

  千百年来,一幕幕长城历史、一段段长城遗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雕凿出一道雄伟的思想文化长城,由模糊到清晰,由感知到概念,由物质到文化丰碑,世世代代传承屹立,成为极具凝聚力的强大情感依托,它拥有唤起人们的民族情感、爱国热情、团结精神与和平信念的巨大力量。

  古时,长城挡住侵略的铁蹄,城墙上承载着和平守护的脚步;而今,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着爱国情怀。

  作为承载着历史信息、凝聚着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文化长城,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保留住它所承载的历史印记和所表达的中华文明特征,进而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讲好长城故事、弘扬长城文化,夯实中华各族人民包括海峡两岸和海外侨胞血脉相连的坚实文化基础,牢牢缔结中华民族文化情感,这是修筑一个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的中华文化长城体系的久远之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抗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31 达梦数据 688692 --
  • 05-28 利安科技 300784 28.3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12.2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