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火:既是天灾,又是人祸

世纪大火:既是天灾,又是人祸
2024年05月22日 03:07 媒体滚动

转自:学习时报

    1997年8月30日,印度尼西亚发生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破坏性最强的森林火灾,大火持续燃烧近一年,产生的烟霾笼罩整个东南亚。这场被生态专家称为国际大灾难的“世纪大火”,对东南亚各国带来的损失绝不亚于同期的金融危机,对环境方面的损失难以估量。据世界环保专家预测,要恢复印度尼西亚大火之前的森林生态环境,可能需要300—500年时间,甚至影响了全球的气候。

  这一年,燃烧的印度尼西亚

  受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气候事件影响,从1997年4月旱季以来,火灾就在印度尼西亚各地频频发生,其中最严重的是进入8月的苏门答腊、加里曼丹两岛的森林大火。森林大火发生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加之当时正处于50年不遇的干旱,这场山火最后几乎成了不可控制的态势,以致产生的“烟雾风暴”成为当年人们关注东南亚地区的两大热点之一。

  印度尼西亚这场大火烧了粮食产地和居住场所,16万人面临饥饿、灾荒、疾病的威胁,27万人患上严重呼吸道疾病,1700万人再度陷入贫困。同时,森林大火使原生林中的动植物遭到极大破坏,成千上万的动物被烧死,无数猴子及鸟类失去家园,许多猩猩和大象群因没有食物来源或饿死,或被迫迁徙。

  森林燃烧产生的大量烟雾、二氧化碳和粉尘影响了从东到西长达3200公里,覆盖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菲律宾等诸多国家约2亿人口的广大地区,数百人丧生大火,约3000万人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同时,数千万吨有害气体和尘埃进入大气层,世界环境气候深受影响。在漫天黑雾中,印度尼西亚1/4以上的机场被迫关闭,5300架次飞机停飞,尽管如此仍未能避免214人死亡的8月棉兰大空难,同期也发生了200多起汽车、轮船相撞事故。

  世人瞩目的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随着雨季的到来才逐渐熄灭。这场大火再次给世人敲响了森林防火的警钟,其惨痛教训值得人们永远记取。

  滥砍滥伐是直接引发这场森林大火的祸首

  引发印度尼西亚森林大火有自然原因如森林自燃、厄尔尼诺现象等,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这场森林大火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据当时印度尼西亚媒体透露,这场连片大火主要是由于在滥砍滥伐中不慎失火引发的。

  一方面,种植园和林木经营单位烧荒垦殖是导致大火的直接原因。1997年2月,印度尼西亚的3家公司为了开拓新地盘,建立新的种植园区,开始在各森林地带烧荒垦地。随后,又有50多家公司在各个岛上烧荒。进入9月,烧荒的公司已增至180余家,主要集中在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两岛,各有80多家。这些人的砍伐方式往往是刀耕火种、放火烧荒,这种原始的烧荒方式直接引发了这场森林大火。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现象是引发大火的重要因素。1997年,厄尔尼诺现象使得印度尼西亚天气格外干燥,雨水少,是50年不遇的最严重干燥天气,使这场大火一发而不可收,37℃的高温延续到11月份,给大火扑救带来较大难度。

  此外,政府行动迟缓助推了大火越烧越旺。烧荒引起的大火从6月开始蔓延,直到大火燃烧近3个月无法控制时,政府才下令停止焚烧林地等野外用火。鉴于大火造成的灾难空前,9月26日,政府宣布这次森林大火为国家灾难,并采取有效措施扑灭。

  世纪大火留给人们的启示

  印度尼西亚的这场森林大火,尽管全国已动员进行扑救,世界范围的一些国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但森林火灾是在开放的大空间进行燃烧的,一旦酿成大灾,整个世界都不具备有效的控制能力。这场大火,给印度尼西亚以及东南亚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森林火灾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危险性高的自然灾害,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一方面,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普及森林火灾的危害性和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完善火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野外火源,规范生产生活用火行为,特别是对火灾多发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监督,搞好火灾隐患排查和整治,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防止因用火不慎引发森林火灾。另一方面,推进防火设施建设,合理设置隔离带、防火墙、瞭望塔等,特别是完善各重点林区取水点、停机坪、通信中继站和路网等保障设施。同时,优化森林资源管理,科学规划森林经营,合理安排造林、砍伐等活动,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定期清理林下可燃物,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加强火灾扑救机制建设。森林火灾是全球发生最频繁、处置最困难的自然灾害之一,扑救机制建设刻不容缓。一是强化预警系统,利用现代科技如卫星遥感、气象数据、无人机监控等,建立全天候、全方位火警监测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定期进行专业训练和实战演练,配备先进灭火装备,建立多层次救援网络,提升灭火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三是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制定详尽的扑救预案,包括避险路线、救援力量调度、火源控制策略等,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行动方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升各部门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响应,有效组织扑救工作。同时,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林业、应急、气象等部门优势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应对森林火灾。

  推进林火防控国际合作。林火防控是全球性的挑战,国际合作至关重要。首先,加强林火防控信息交流,建立跨国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火险等级,预警潜在火源,以便快速响应,减少林火灾害发生。其次,强化国际林火管理法规建设与执法合作,严格管控跨境火源,防止火种随意传播,加强国际司法协作,严厉打击违法用火行为。再次,建立联合救援机制,协商制定国际林火防控公约,一旦某地发生重大火情,国际社会能迅速调动资源进行支持,如提供灭火设备、专家支持及人力援助等。最后,加强科研技术交流合作,通过联合研发和国际研讨等形式,互学先进的林火预防、扑救技术和装备,推动国际林火防控科技创新发展,提高全球林火防控的整体水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