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推介丨流动的列车“招聘台”、职工自己的科技节,这两地工会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

新刊推介丨流动的列车“招聘台”、职工自己的科技节,这两地工会的创新做法值得借鉴!
2024年05月21日 14:44 工人日报

创新案例

01

列车流动“招聘台”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02

职工科技节为职工创新聚力赋能

同心共建“连心桥”  携手同赴“共富路”

列车流动“招聘台”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浙江省总工会针对浙江地区民营企业多、用工体量大,每年春节后有众多旅客赴浙务工的实际,主动与省内地市各级工会和企业进行对接,联合铁路杭州客运段工会,在途经广东、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方向的部分普速旅客列车上,推出了“列车招聘会”活动。

自2021年首次在甬广旅客列车上推出企业招聘会后,社会反响良好,深受务工人群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其后,又分别在甬西、杭成、杭兰等多趟旅客列车上全面铺开,至今已连续举办了4届。

据统计,4年来共举办列车招聘会12场,现场接待咨询人数达2900人,500人表示有意向,240人当场填写了招聘信息表。

结合春节后务工流集中来浙的特点,为南来北往的旅客与用人单位之间建起了一座“连心桥”,拓展了企业用工就业的新视野,受到各方的一致首肯和信赖。

基本做法

思想重视,谋划在先。杭州客运段甬广车队队长、全国劳动模范陈美芳,是列车招聘会的最早发起人。她从2021年春节前就开始着手准备,先后与省总工会、德清县总工会和各家企业对接,选择优质的企业上车进行招工。从车厢招聘环境的布置,到整个流程的安排,都悉心筹办,为确保招聘会的顺利进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陈美芳说:“每年春节后,有大量旅客来浙务工。我们做过相关调查,有20%以上的旅客工作没有找好,或者还没确定。所以我就想把企业请上车,让企业和旅客通过列车这个平台,进行双向选择。通过前3年的招聘会实践,效果非常好。所以只要旅客有需要,我们就把这个招聘会一直办下去。”

招聘会上铁路工作人员的快板演出

准备充分,实效为要。自组织开展列车招聘会以来,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和工作体系。前期联络相关地市总工会、通过审定招聘信息、筛选招聘单位,中期确定上车时间、布置环境氛围、邀请媒体宣传,后期收集汇总招聘结果和具体信息,做好材料归档立册工作,使整个列车招聘会工作形成闭环管理。尤其是今年的列车招聘会,各家企业大显身手,不同凡响。9家来自杭州、宁波、湖州的企业在自己的站台前,纷纷亮出自己的“绝招”,吆喝着吸引旅客前来咨询,旅客们这里看看,那里问问,思考着自己的打算。“他们这里包装工这个工作,我感觉比较好,薪资我也比较满意。”来自广东罗定的王新伟,来到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展台前,看了工作岗位、环境、待遇,填写了招聘信息表。万马的招牌专员袁亚军在现场介绍道:“今年公司的订单情况比较好,而且公司扩大产能在青岛建立了新的生产基地,所以用工需求还是比较大的。”

形式新颖,宣传落地。“来我们这里看看,我们保五险,还包住宿。”“师傅,我们有节日福利,还有职工健康体检。”“年轻人,来我们这里机会多,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助你成长成才。”这是2024年2月26日,广州白云开往宁波的K210次列车刚驶入浙江省境内不久,车上就开启了一场“抢人”大战。列车招聘会主会场,往往是设在列车中部的餐车,以方便乘坐卧铺旅客和硬席旅客前来咨询。今年的招聘会,列车乘务员们早早地用各式龙年装饰、各种招工信息,将车厢装饰得格外喜庆。在列车有节奏的前行中,面对车厢里人来人往、热闹不已的场面,耳边就会响起沉浸式的场景:“列车招聘第4年,合适工作我推荐,求职求才入浙江,共同富裕咱助力……”杭州客运段的青年志愿者们自编自演了歌曲、快板“串烧”,让旅客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到这场招聘会的诚意满满和幸福氛围。虽然,随着列车到站,列车招聘会也会落下帷幕,但《奔向共富、“职”等你来》《还没有下列车,工作就有了着落》《坐着火车找工作,列车招聘会助力返岗就业》《这场列车上的招聘会暖意融融》等中央级、省级报道近百余篇,也让“浙”里的列车招聘会声名远播,难以谢幕。

工作务实,服务细致。为了筹办好列车招聘会,杭州客运段使出了浑身解数,推出了“铁”味十足、“浙”韵可人的招聘“大单”。不但有全省多家企业的悉心介绍、岗位推荐,更有激发人感官、沉醉在信任和热情的相邀之语:梦想、情怀与福利齐聚,“职”待你的加入!我们带来了更为丰富的职位选择。专为你量身定制,“职”为与你相遇。让你在享受舒适旅程的同时,也能成为顶尖企业的“优选之星”。同时,还实实在在把列车招聘会时间:2024年2月26日10:00;主会场地点:K210次列车;分会场地点:T111次列车、K465次列车、 K530次列车、 K4174次列车;网络分会场:上铁杭州客运段抖音、上铁杭州客运段视频号、上铁杭州客运段微博等公布于众,接受监督。来自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大一的学生盛慧彤,坐火车去学校报到,没想到在列车上就遇上了招聘会:“特别意外,特别惊喜,坐着车找工作还是第一次听说。我就顺道来看看,了解下情况,为大二实习打好基础。”在湖州南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孙玉栋说:“我是2023年通过甬广列车企业招聘会找到工作的,个人的工作技能和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非常感谢列车招聘会帮我实现了梦想。”这种让寻求发展的你,在旅途中觅得理想岗位;让列车成为连接企业与人才的黄金桥梁,共建“共富之路”的魅力言语,以及倾力打造列车上的招聘舞台,为旅客提供触手可及的工作机会之举,都无疑引发了应聘者的心灵共鸣。

主要成效

近年来,省总工会高度重视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积极融入党和政府的大就业工作格局。一方面,加大资金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体系化开展就业招聘、技能培训、阳光就业行动等各项工作,不断扩大工会在组织就业工作的影响力。全省各级工会通过开展列车企业招聘会、线上直播送岗招聘活动、“工薪贷”职工创业优惠贷款等新载体,积极服务职工就业创业,确保取得实效。其中仅2023年,浙江各级工会共举办各类招聘会3000多场次,为120万人次提供就业服务,帮助4万多人次实现就业。尤其是把招聘会搬到火车上,让旅途变成就业之旅,不仅是招聘工作的创新,而且也是体现关爱与实效兼具的新形式,更是一举多得的好举措。这种模式快捷方便、温暖真诚,不仅活跃了旅途气氛,缓解了求职者的焦虑与茫然,也给“千里马”与“伯乐”创造了最美丽的“邂逅”。让彼此实现快速了解,进一步达成意愿,成就双赢,企业由此学会了改进“吆喝”的方式。在组织列车招聘会的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学会吆喝,还应学会更新、改进方式与手段。“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将立足原地的“朝南坐”吆喝,改为到员工可能存在的地方去“上门”吆喝,赋予列车招聘会时代的特征和内涵。

经验启示

思民生为所行,实招解人忧难。浙江是民营企业大省,也是用工大省。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达1860多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因此,着眼于企业用工现状,有效扩大用工渠道,破解“招工难”“就业难”,为市场化、专业化纳贤引才提供暖心的服务向导,保障和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是组织开展列车招聘会的初衷所在。列车招聘会的“浙”扇窗开启,为浙江企业围绕抢占高质量发展战略制高点,重塑着竞争优势,重塑着产业变革,重塑着技术影响力,影响并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速度领跑向质量领先蝶变,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宁波中大力德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是1家已经连续4年参加列车招聘会的企业。通过前3年的列车招聘会招到了43名员工。每年必来车上“摆摊”的设备科科长、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勇深有感触地说道:“这是一种创新的招聘模式,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社会经济发展,列车上招工我们可以双方相互面对面了解,还比较放心,招到的员工中有的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可见,每年的列车招聘会,虽是场面不大,但优势显著,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缺工企业的“求人之渴”。

变被动为主动,服务触角前伸。如今企业招聘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社会上的“固定阵地”,而且也青睐于风驰大江南北列车上的“流动阵地”。把招聘服务的触角延伸至铁路,使服务“打工者”的关口前移,此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今年的列车招聘会相比往年,为旅客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岗位。招聘现场企业提供了1000余个岗位,既有技术研发、机械设计师、信息技术员、外贸业务员等高新岗位,也有车床操作工、油漆工、包装工、木工等技术岗位,还有人力行政、销售员、电话客服、直播中控等岗位。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更是提供了年薪最高30万元的岗位。列车一路向前,还未到终点,浙江南泵流体机械有限公司人事经理马月红就已经接到了4个前来咨询招工信息的电话。当天的列车招聘会,现场向9家企业咨询的旅客就有600人左右,有初步意向并填写用工信息表的167人。列车飞驰,招聘会“火热”,俨然成了一场应聘者与用人单位的“相亲会”。车上一幅贴纸文案印证了“浙”份温馨和浪漫:“今天不只是寻找一份工作,更是开启一段与梦想的约会。”“浙”场双向奔赴的招聘会,便是旅客与企业间的桥梁与纽带。

扬己长为优势,助力社会招聘。在列车这个流动的“小社会”里,特殊的招聘会环境也是独一无二的。在餐车一端,一面背景墙、3架手机,列车临时直播间实时开启“直播带岗”。湖州市德清县人社局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费敏佳在现场喜出望外:“我们德清共带着300余家企业的7600个岗位信息来到直播间,看直播的网民扫一扫我们的二维码就能了解招工信息。”铁路杭州客运段通过网络直播,当日在所属另外几趟普速T111、K465、K530、K4174等列车上设置分会场,同步开展招聘会,向旅客提供招工信息、招工咨询。杭州铁路公安处的民警还在现场进行法律咨询,为旅客在工作、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供方便。为了进一步扩大列车招聘效应,宁波站还在车站出站口为这些企业搭了招聘展台,组织志愿者向到站旅客发放企业招工简章,在K211次到达宁波站后,车站为企业和务工人员专门安排接站服务,开通了绿色通道,方便务工人员顺利返岗。

建平台为益举,心系共富愿景。省总工会联合铁路杭州客运段自2021年起在甬广列车上举办列车企业招聘会,前3年已接待2300人到现场咨询,312人表示有意向,74人当场填写招聘信息表,还有很大部分旅客在招聘会后通过拨打招工热线找到了工作。众所周知,列车向来有着“小社会”之称。即便不是客流高峰期,列车上也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就算招聘会这样的吆喝没有立竿见影,也会将企业的招聘信息传递到更远更广的地方。列车招聘会,不在于其形式新颖,而在于其因流动性大、覆盖面广,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讯息”。试想一下,对于一些外出务工者来说,他们可能大致有一个目的地,至于究竟到哪个企业就业,心里并没有谱。而列车上的招聘会,让他们在列车上就可以选定要务工的企业,“下车门入厂门”,可以避免扛着大包小包奔波找工作的艰辛,对于务工者实有裨益,实惠定心。

通过列车招聘会的续久发力,形成路地良好合作的新模式,不仅为企业纳贤引才提供了切实帮助,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为铁路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赋予了新的成色!

多部门联动 多举措发力

职工科技节为职工创新聚力赋能

陕西省职工科技节是由省总工会提出议题发起,在2010年陕西省政府与省总工会第21次联席会议上批准设立的全省性群众性职工科技交流活动。职工科技节由省总工会、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国资委共同举办,活动经费由省财政厅拨款,省总工会具体组织承办,每两年举办一届,是陕西省展示“五小”群众性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省总工会以陕西省职工科技节为抓手,广泛开展“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成为陕西省职工创新工作一张亮丽的名片。

工作举措

强化组织保障,高位谋划科技节。2011年,在省总工会推动下,成立了由省级主管领导牵头的职工科技节组委会,由省总工会主席任组长,省总工会和相关厅委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分管领导任委员;组委会办公室设在省总工会,负责职工科技节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通过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精心设置职工创新成果评选发布、技术技能竞赛交流、绝招绝技绝活展示、工人发明家和带徒名师选树、创新工作室命名等活动项目,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搭建展示交流平台。陕西省职工科技节始终围绕高质量发展设置活动主题和内容,紧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做到“每届一主题,届届有创新”,开展职工创新创意大赛、绝招绝技绝活展演、创意作品展示、创新工作室评选、创新人物选树、创新活动视频大赛、创新成果网络直播等活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大大增强了职工科技节的吸引力。

激活基层联动项目。在职工科技节示范带动下,各市(区)总工会、省级产业工会和企事业单位工会结合实际情况同步开展具有区域、行业和单位特点的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举办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先进操作法、绝招绝技绝活、合理化建议的总结、推广、展示等科技节配套活动,基层联动项目精彩纷呈,推动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发展。

提升创新引领效应。对职工科技节中产生的优秀创新项目,省总工会优先推荐全国职工创新补助项目、参加全国创新成果交流等活动。2023年,通过省政府与省总工会第29次联席会议,确定将省总工会列入提名单位,可推荐创新成果参评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助力成果转化应用。2016年以来,陕西省16项职工创新项目获得全国总工会职工创新项目补助资金,共计280万元。

涵养创新人才。省总工会为每个省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支持资金5万至10万元,每个创新工作室联盟补助经费5万元,累计支持资金800万元。张新停、刘湘宾、彭建军等一大批高技能领军人才成为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创新工作室以发现和解决工作现场的急难险重问题为重点,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目前,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创新人才“聚集地”、技术创新的“主力团”,为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主要成效

省总工会紧盯科技创新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充分发挥工会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强化工作联动联合,高标准、高质量举办职工科技节,职工科技节成为促进陕西省职工群众技术创新活动的工作品牌。

职工科技节成为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展示、推广的平台。陕西省职工科技节由活动项目、竞赛项目、评比表彰项目、创新成果展览会、开闭幕式等构成。通过丰富的活动项目、有效的上下联动、有力的政策支持,职工创新才智充分涌流,创新力量充分展现。全省职工通过这一平台,分享创新成果,交流创新思路,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创新动力,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历届科技节共产生职工创新项目5000余项,其中职工创新成果3004项、职工先进操作(工作)法898项、职工创意作品172项、职工合理化建议100项、绝招绝技绝活42项等。

构建起群众性创新活动体系。通过职工科技节,“全员双创”活动、创客平台、创客工厂、“智创工会”平台、“金点子”征集活动等在各个企业落地开花,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部门配合、工会运作、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群众性创新活动体系,营造出“人人皆可创新,事事皆可创新”的浓厚氛围。在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中,入围前100名的陕西职工创新成果逐年升高,尤其在2023年,全省6项职工创新成果入围第七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前100名,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个“五小”课堂分别获评全国“五小”课堂精品课程(全国10个)、展播课程,并在“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展播,1项职工创新成果荣获全国职工“五小”优秀创新成果(全国共20项)。多年来,陕西省总工会以职工科技节为抓手,着力拓宽渠道吸纳人才,搭建平台成就人才,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经验启示

多部门联动,打造职工创新“新名片”。陕西省总工会积极推动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设立“十有”标准,建立组建运行、奖励激励、考核监督等制度机制,每年评选20个陕西省示范性创新工作室,积极推动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截至目前,陕西省创建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9个,省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60个,省级创新工作室联盟13个,全省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2000余个,汇聚了25000余名创新人才。

多举措发力,点燃创新创造“强引擎”。随着科技节活动覆盖面不断扩大,参加人数逐年增多,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每年带动数十万名职工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历届科技节共命名创新型职工683人,其中杰出能工巧匠148人、科技创新创业人物235人、工人发明家40人、带徒名师260人。职工科技节成为创新型职工成长成才的摇篮,成为涵养工匠人才的“蓄水池”,张新停、刘湘宾、何小虎等大国工匠都曾在职工科技节中表现突出、逐步成长。

多渠道培养,构筑创新人才“蓄水池”。以职工科技节为基础,陕西省形成了以“三秦工匠”为引领的省、市、产业工匠人才选树培育体系。2016年,陕西省总工会首创“三秦工匠”荣誉称号;2018年推动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三秦工匠”,每人给予5万元奖励;2023年,推动省委人才办将“三秦工匠”列入“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将其提升为“卓越技术技能人才”项目,支持经费由5万元提升至10万元。2019年开始,省总工会开展“陕西产业工匠人才”培育工作,入选者每人给予3万元奖励。同时,宝鸡工匠、铜川工匠、驼城工匠等市级工匠人才项目陆续实施,形成了省、市、产业工匠人才选树培育体系,先后培育160名三秦工匠、40名卓越技术技能人才、369名陕西产业工匠人才、500余名市级工匠,徐立平等7名高技能人才成长为“大国工匠”。

当前,省总工会正组织开展“向‘新’出发,劳模工匠先行——陕西劳模工匠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系列活动,通过劳模工匠宣讲行、助企行、创新行、乡村行,引领带动全省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推动涌现更多“五小”创新成果……更多更好的职工创新工作品牌悄然兴起,将进一步加快创新型职工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工会力量。

《中国工运》

2024年第05期速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招聘会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