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子欲养而亲不待”

再说“子欲养而亲不待”
2024年05月21日 12:00 媒体滚动

转自:廊坊日报

■黄一辉

寓言,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寓言,与其他文体所比较,虽短小却精悍,素有“小故事大道理”之美誉,为中外作家所推崇。

当代著名寓言作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理事王述成,多年来坚持寓言创作,曾在《人民文学》《联合日报》等海内外报刊发表寓言千余则,已出版寓言集《驴子与千里马》等八部,曾获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金骆驼奖”等多种奖项,可谓是硕果累累。

王述成的寓言,不仅有伊索寓言的夸张对比,也将庄周寓言的汪洋恣肆运用得淋漓尽致,用特定的形式描绘出生活的本质,为人世间锻造出一面镜子,读来发人深省。其寓言《猴子尽孝》,是一则呼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杰作——

小猴子看着年迈的父亲忙碌地在山里穿梭,心想:“趁父亲还能干活,我一定要去山外攒些干果,将来好孝敬他老人家。”

几年过去了,小猴子藏好攒下的干果,回到山里看望父亲。它看见老猴子撅着屁股,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跋涉,又想:“趁父亲还能动,我赶紧出去再攒些果子,当它真正不能动时,就不愁吃的了。”

又过了几年,小猴子回来了。这时老猴子在山洞里蜷缩着身子,一动也不能动了。小猴子连叫了它几声,也不见回音。小猴子急了:“父亲快要老死了,我得马上去山外运回那些果子。”

很快,小猴子运回了多年积攒的干果。可是,还不等它跑进山门,老父亲便咽气了。望着父亲僵硬的身体,小猴子后悔莫及。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也有文中小猴子一样的想法,也有小猴子一样的追悔莫及。

孔子曾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因为父母高寿而欢喜,一方面因为父母年迈而恐惧。作为人子,如果该尽孝时不尽孝,等到父母亡故,想要尽孝而不可得,那就成了终生的遗憾了。

曾子亦云:“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如果父母已经过世,即使你想着养亲,谁来让你孝顺呢?而当你已经到了五六十年纪,虽然想尊敬长辈了,但谁又来让你尊敬呢?

春秋时期鲁国人子路为奉养父母,宁愿自己吃粗劣的饭菜,也要“百里负米”,给父母吃上新米。亲役之后,子路官职愈发显耀,俸禄日丰,却已无法继续奉养父母了。想让父母吃点好的,却再也没有机会了。禁不住发出一声叹息:“枯鱼衔索,几何不蠢?二亲之寿,忽若过隙!”意思是说,挂在绳索上的枯鱼,没几天就要腐烂,父母的年寿,也如白驹过隙般流逝。

与其等到父母百年之后,才想起表达孝心,不如在父母健在时,让父母吃好穿好住好才对。倘若你只是想等自己退休后,或者是等自己功成名就有能力让父母生活得更好更体面时,再去赡养父母,而当下却忽略了应该怎样去孝敬父母,或者是对父母不管不顾,那就真的会造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了。

其实,作为人子,并非一定要让父母吃上山珍海味,也不一定非要让父母穿上锦绣华服,只要当下尽自己之所能,给父母一个心情舒畅、健康快乐的晚年即可。换言之,在父母健在时,及时尽孝,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子女做出好的榜样,也就不会让自己年老后尝到遭自己子女嫌弃、厌恶的苦痛。而且,在自己的父母百年之后,自己才会心安理得,不枉为人子,不枉为人父,更不会因为自己对父母的忽略而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