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老渡轮为何被240万人关注

一条老渡轮为何被240万人关注
2024年05月21日 05:35 重庆日报

  在《边城》的尾声,翠翠接替爷爷,继续守候拉拉渡,载着边城的人们一次次渡过青绿河水。重庆忠县,也有一个相似的故事:秦大益一家三代都开客渡船,自18岁那年成为船长,秦大益在之后的27年里,一年365天都守着船,守着乘船的人。

  最近,一条老渡轮驶入了人们的视野。透过秦大益的短视频账号,240万粉丝共同将目光投向西南一隅,看老旧的渡轮划过长江水,看船上一幕幕平淡从容的寻常人生,感受小县乡土间那苍老却温热的秩序。

  现代化进程有时差,总有一些人和事,走得慢一些。搭乘这条船的,多是当地年迈的菜农。行船不快,乘一次就要耗去2个钟头,坐车只消50分钟,但菜农们还是乐意坐船,因为菜筐、生禽在船上好放些。更重要的是,坐船便宜,省一分算一分。

  曾经,这趟载着菜农生计的船,几乎就要开不下去了,却因为开船的人心里牵挂而保留至今。这些年,客轮运营每况愈下,秦大益借了一整页名单的账,才给儿子凑足了学费。但一想到停航,“老百姓的菜会烂在地里”,秦大益还是选择了为他人继续坚持这份事业。

  如今,240万粉丝的注视,将民意聚焦于凡人微光。三代人的坚守令人动容,如长江水般浸润无数心灵。这种感动,已经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直播收益,不仅解决了摆渡的运营之难,还回馈了辛苦的菜农们。至此,人性温暖的传递完成了闭环,独属于乡土社会的文化质感也抵达彼岸。

  240万次关注的背后,其实是无数个体对人情味的眷恋。当人与人间的“敬而远之”逐渐拉大,恐怕每个人都尝到过情感链接的淡化。一条老旧的渡轮吸粉百万,不仅让我们看到现代工具放大传统价值的作用,更证明了人们依然珍视真善美、记挂远方的陌生人。归根结底,是那种对乡亲的关爱、对秩序的守护,坚定有力地触动了现代心灵。

  呵护真善美,人与城再度默契地达成共识。忠县长江段“最后的水上公交”,让人联想到陆上的“背篓专线”。一样是对菜农的关怀,一样是想尽办法多为民生谋利。当地海事部门,专门为这趟“水上公交”开辟了一条单独航线;前不久,在离码头不到100米的地方,一个由政府建设的临时交易市场投入使用,菜农可以就近售卖农货。

  对重庆而言,这何尝不是城市精神在水陆间的一次互文。城市很大,容得下一个个菜筐;发展很快,也留得住一条条慢船。在这座城里,每一个认真生活的人都会被温柔以待,每一条承载生计的路都会被用心保护。正是这些从山城角落里涌现的温暖故事,连点成线,描摹了真实的、鲜活的、热气腾腾的重庆。

  木心在《从前慢》里写到,“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从前轮渡慢,一生只够做一件事,秦大益和船员们还在诚恳地书写着这首现代版的《从前慢》。慢,也可以是一种最适宜的速度,正如作家乔叶所言:“因这慢,我们得以饱满和从容,我们得以丰饶和深沉,得以柔韧和慈悲。慢是人性的本质,是心灵的根系,是情感的样态”。

  每天清晨6点半,渡轮缓缓划开长江的水面。船开了,很多人的心就安了。

  请记住,这艘船叫“渝忠客2180”。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渡轮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