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家万户 服务千行百业

走进千家万户 服务千行百业
2024年05月20日 03:45 人民日报海外版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为高精尖技术的代表,航天科技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标注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高度和深度。发展航天事业不仅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需要,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载人航天工程—— 

  空间应用成果加速落地

  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根据计划,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试(实)验。后续,试(实)验生成的样品将由科学家深入开展分析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要的科学应用成果。

  建造为应用、应用为根本,是打造中国人太空之家的初心使命。自1992年立项实施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就着眼于充分发挥应用效益的目标,研制部署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设施,持续滚动开展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目前,我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应用有序展开、成果频出。据统计,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有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以太空育种为例,在宇宙射线、微重力等极端环境作用下,太空“出差”的种子遗传进化加速。经科研人员筛选培育,形成了特性稳定的新品种,提升了育种技术效率。2022年12月,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来自黑龙江抚远的蔓越莓种子带回地球,在全球开创了蔓越莓太空育种的先例。

  此前,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种培杂泰丰、华航香银针等,在产量、品质、抗性上表现突出。国家农业农村信息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航天小麦品种“鲁原502”累计推广面积超1亿亩,解决了大穗型小麦品种易倒伏难题,成为全国小麦种植的主导品种之一。截至目前,我国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育成主粮审定品种240多个,蔬菜、水果、林草、花卉新品种400多个,创造直接经济效益逾3600亿元,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

  航天科技是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器的研发和空间站建造过程中,应用了大量高精尖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带动了微电子、机械制造、通信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工艺提升和产业升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应用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江苏省南京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无人机起落有序,飞行通畅。4月22日14时30分,一架搭载血液冷藏箱的无人机从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起飞,经过15分钟固定航线飞行,降落在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门诊楼前,准时完成血液运输任务。2公里之外,南京市浦口区消防救援大队正在进行消防演练,无人机从飞驳车载机巢中飞出,视频画面实时回传,红外线热成像系统迅速定位“被困人员”,帮助消防员实施救援。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金培介绍,通过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无人机可以轻松获得动态厘米级精准定位服务能力,即使在外界环境干扰较强的区域,也依然能够保证定位精度,降低飞行风险,提高作业效率。此外,基于矢量、卫星影像地图,集成3D地形、气象等多维数据,千寻位置自建的低空监管服务管理平台,相当于在空中部署了无形的“交通警察”,保障无人机等低空飞行设备的有序、安全、合规飞行。

  天上建好,地上用好。近年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应用深度广度不断拓展,在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拓展生产生活应用场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时空赋能作用。

  “天作棋盘星作子”。如今,北斗系统已在众多行业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交通领域,全国道路营运车辆应用北斗系统超800万辆,超4.8万艘船舶、超1.3万水上助导航设施应用北斗系统;在农业领域,全国超过10万台农机已安装北斗自动驾驶系统,接入国家精准农业综合数据服务平台的农机装备达到25.8万台;应急管理服务方面,“北斗+安全智能监测预警云平台”已在全国布设监测点8000多个,完成超过600次安全预警。

  2023年11月发布的《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各种类型的北斗终端设备(不含消费类电子)应用总量接近2300万台/套,北斗应用渗透率超过50%。涉及国计民生主要行业的北斗终端设备应用数量超过1300万台/套。

  高分专项工程——

  高质量遥感服务走向大众

  去年8月,受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吉林北部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其中,扶余市农田积水严重,庄稼也被雨水冲刷得东倒西歪,随时有倒伏风险。

  必须尽快抢救作物,补偿农民损失。然而哪些耕地受灾、受灾情况如何,保险公司只有掌握精准信息,才能快速理赔。正当农民焦急地等待救援时,基于当年5月至8月的高分卫星遥感数据,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结合光学、雷达、耕地数据等信息,快速提取了洪涝灾害受灾区域,确定了受灾耕地的范围,为损失核定、办理理赔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赋能农业保险理赔,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以下简称“高分专项工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分卫星被称为太空中的“天眼”。自2010年启动至今,高分专项工程突破了1500余项关键技术,实现从地球静止轨道到低轨卫星群、从可见光到红外、从多光谱到高光谱、从光学遥感到雷达遥感的对地观测能力,构建了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骨干网。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书记兼高分专项工程副总设计师孟令杰介绍,高分卫星数据和成果已经为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在国内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城乡建设等28个行业,与老百姓“吃穿住行玩”息息相关。

  2022年12月,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01A卫星,标志着高分专项工程空间段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目前,高分专项工程已全面转入卫星应用阶段。高分系列卫星本领越来越强,高分卫星遥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近年来,国家航天局联合多个部门建设了国家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孟令杰介绍,该平台旨在综合高分专项工程的卫星数据、技术成果和应用经验,同时引接陆地、气象、海洋有关卫星数据,共同搭建空间信息服务资源共享枢纽。今年4月,该平台业务版正式发布。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北斗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