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云集!共研激发中小学科学教育新动能的首都经验

大咖云集!共研激发中小学科学教育新动能的首都经验
2024年05月19日 08:35 北京日报客户端

探索·创新·实践

如何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如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5月17日,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教育科学研究》编辑部主办,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十一学校承办,以“探索·创新·实践——激发中小学科学教育新动能”为主题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研讨会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本部举行。来自高校、教科研机构、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负责人及教师齐聚一堂,对如何激发出学校科学教育的新动能进行研讨,分享区域经验与学校实践。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活动现场

领导致辞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李青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党委副书记李青

“春夏之交,风和日丽。非常高兴和各位相聚在北京市十一学校,进行思想的碰撞。”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李青副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探索科学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是紧密相连的。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创新实验区和创新实验校建设既要协调教科研的力量,也要协调数字教育的力量,协调督导的力量,形成科学教育的首都经验。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所属的《教育科学研究》作为专业的教育学术期刊,需要主动承担学术交流、成果推介的责任。

 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王鲁豫 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王鲁豫

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王鲁豫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各位嘉宾致以诚挚的敬意,她同时向会议的主办方、承办方、指导单位对十一学校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市十一学校一直致力于建设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课程体系,积极探索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和成长提供教育服务。期待研讨会在专家们的引领下,能够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

交流分享

北京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方中雄北京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方中雄

科学教育的目标指向与改革路径

从科技人才培养来说,如果离开数学大概是不行的。数学与科学密不可分,而且科学发展取决于与数学结合的程度。”北京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方中雄以“科学教育的目标指向与改革路径”为题,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强科学教育主要旨在培养创新人才;二是要以因材施教的原则来统筹科学教育的面向全体与拔尖培养;三是要通过改革科学教育来促进科学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同时,方中雄书记对比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认为培养创造力越来越需要关注培养创新素养。他以PISA测试为例,分析科学素养涵盖的相关因素。他指出,科学素养涵盖面非常广,同时也是动态演变的, 不同的人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并不相同。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

中小学科学教育关键问题与应对策略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颍惠指出,目前科学教育存在诸多误区。如,将科学教育等同于学科教育,将科学教育等同于科技活动,将科学教育聚焦于校内教育;同时,不少学校缺乏实验室,导致科学教育的“探究研究”无法实施。她同时指出了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路径,坚持科学与人文统一,坚持学习与实践统一,坚持学科与跨学科统一,坚持校内与校外统一,聚焦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材料科学等新领域,以小设计、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为载体开展科学教育。

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曹彦彦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曹彦彦

何以撬动科学教育的新质生产力

“向实践者学实践,向研究者学研究”“儿童在前”“没有亲历所见,就不会有终身难忘”,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曹彦彦以生动的故事讲述了该区在教育新质生产力优化与探索方面的生动实践。门头沟对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从教师角度,提出以“学做半个专业工作者”“张开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翼”培养新生产者;从课程资源角度,提出以“绿水青山”“学术文献”为新生产资料;从教育方式角度,提出以“教育+AI”为新生产方式;从学生角度,提出以“评价改革”检验新生产产品;从绘制教育新地图角度,提出促进生产率大幅提升的全要素优化组合;从新质之“质”的角度,提出新质是新本质、高质量、高品质、“质”优势六个维度向大会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徐志芳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徐志芳

扬科学教育之帆 筑人才强国之基

科技教育如何向科学教育迈进,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如何开发出有价值的科学城科教资源?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主任徐志芳以“扬科学教育之帆 筑人才强国之基”为题介绍了怀柔区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大科学教育”格局经验。他同时分享了怀柔教育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探索科学教育体系;用好“科学家”资源,启迪学生科学思想;依托“科学城”资源,开拓学生科学眼界;围绕“科学+ ”资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四项举措,擦亮科学城科学教育金名片的探索。

学校案例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李金栋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李金栋

孕育未来创新力量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是首批金鹏科技团及科技教育示范校,校长李金栋以“孕育未来创新力量”为题,介绍了学校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聚·宽课程体系做好科技课程的定位,设立人工智能课程育人目标框架,让学生在一体化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及体验中,激发学生利用AI解决问题的持续兴趣。同时,通过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不同学科融合发展,学校《小初高一体化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此外,学校还利用院士讲堂与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点燃学子科创精神的火焰。

教师分享学校“科学教育”的实践
教师分享学校“科学教育”的实践教师分享学校“科学教育”的实践

发现潜能   成就优势

北京市十一学校重点实验项目和课题管理部主任彭了与北京市十一学校科创中心主任范爽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科学教育”的十一实践。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北京市十一学校自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选课走班,逐步形成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生成个人的专属课表。以“志远”课程为例,通过名家大师进校园、名师讲堂、校园吉尼斯社会职业考察、校内职业考察等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确立远大目标,启发学生成为某一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杰出人才。此外,学校还提供了面向个体、适性扬才的数学建模与实践高端实验室课程。

两位老师在分享中展示了大量的案例,围绕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科学与工程课的开设、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孵化”及科研类产出与科创类产出,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十一学校学生们学校生活“同而不同”的每一天。

活动总结

《教育科学研究》副主编鲍丹禾《教育科学研究》副主编鲍丹禾

“今天下午的研讨会不但有市级层面专家的讲解,也有北京市多个区教委领导的介绍,还有学校的实践探索,可以说是一场科学教育的饕餮盛宴。”《教育科学研究》副主编鲍丹禾对研讨会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各位发言嘉宾贡献的智慧与经验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了刊物的定位与栏目设置,他同时表示,期刊不仅关注经典的教育话题,也关注热点话题,日常工作不仅聚焦于办刊,也搭建多个平台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希望能在社会各界,在各位教育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教育科学研究》办得更好,未来与大家有更多的链接,更多的沟通和交往。”

参会感悟

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 彭博博士:作为在高校里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一员,我们一直致力于将国科大科教融合模式融入科学教育发展,认真开展科学教师培养工作,为中小学扩展科学教育资源,助力大中小科学教育体系贯通。今天有幸来到论坛,听到了、学到了很多,为我们未来工作指明方向,衷心感谢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感谢论坛组织者。

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 穆铭:科学教育事关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感谢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等论坛组织者提供的宝贵学习机会,本次论坛既有高水平的理论引领又有鲜活的案例分享,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教育需因材施教,学生为先,教师要充分尊重、相信、保护孩子创新创造的潜能,给孩子好奇、发现、探究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为学生创造条件去还原、模拟、接近科学家创新、创造的过程。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宋世云:科学教育是当前学术界研讨的热点,关于科学教育的会议活动频频举办。这次以“探索·创新·实践——激发中小学科学教育新动能”为主题的科学教育研讨会,大咖云集、交流深入、内容务实,涵盖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面的创新策略,观念、方法、机制、案例等多个方面都有新意,拓展思路,给人启迪。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科学教师 王巍:本次论坛令人受益匪浅,论坛的内容紧跟政策步伐,精准定位目前科学教育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为今后科学教育改革指明方向。一个个典型案例和创新做法具有前瞻性与实践性,让我们有据可依,作为从事科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深受启发。感谢论坛组织和各位专家。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科学教育 北京市 中小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