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见”《红楼梦》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见”《红楼梦》
2024年05月19日 06:28 媒体滚动

转自:石家庄日报

  这是5月17日拍摄的部分展品(手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赵 博 摄  这是5月17日拍摄的部分展品(手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赵 博 摄

新华社记者 赵 博 齐 菲

  “物,让小说有了画面,成为看得见的剧情。”17日下午,在“看得见的红楼梦”特展开幕讲座上,策展人王亮钧开宗明义。

  “看得见的红楼梦”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因应2024年博物馆日推出的最新主题展览,汇集了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图书馆及台湾大学图书馆的约110组件藏品,涵盖瓷器、玛瑙、铜器、漆器、玉器、古籍等不同品类。

  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件清代玉籽料,泛着温润光泽。“《红楼梦》的故事始于大荒山青埂峰下一块幻化成美玉的顽石,就让我们的展览也从这样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开始吧。”王亮钧说。

  这位年轻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助理研究员,历时一年两个月,仔细梳理《红楼梦》里的生活场景和日常用品,希望引领观众通过器物导览,领略这部文学巨著的魅力。

  展览的“大雅可观”单元,重点展示盛清时期贵族世家精致繁华的物质生活。北宋汝窑青瓷碟、清乾隆玛瑙扭丝纹碟,以及霁青描金盖碗、银镶玉木柄餐具……《红楼梦》书中提及的物品一一呈现眼前,引得观众惊呼连连。

  “不少朋友关心会不会出现贾母在妙玉住所喝茶时使用的‘成窑五彩小盖钟’。”王亮钧说,盖碗是清代才有的茶具器型,成窑所处的明代是否烧制过盖碗,着实存疑。“据我所知,北京故宫有一件与原著描述极为接近的藏品,但研究人员鉴定认为是清雍正年间仿品。”

  “从前读红楼,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若真如此,作者其实暗藏了对人物性格的臧否。”观众赖女士说,从“物”的角度品读文学著作,考据过程就像破案,十分有趣。

  “异物奇货”单元集合了书中描述的舶来品,从金星玻璃鼻烟盒到珐琅彩绘怀表,将贾府一众青年男女“走在时尚前沿”的风采展现无余。“一番梦幻”单元再现了书中主要人物的房屋摆设、起居用品。

  “我很喜欢展览对原著文本的还原。”观众李先生说,竹雕荷叶水盛与仿官釉青瓷笔筒,贴合书中描述的探春“朴而不俗、直而不拙”高雅品味。还有宝钗摆放的土定窑花瓶,湘云执用的锦绣花鸟团扇,王熙凤钟爱的掐丝珐琅手炉……让人仿佛看见了活生生的红楼人物。

  在王亮钧看来,《红楼梦》离不开“情”,亲情、爱情、友情、主仆之情。情与“人”之间的互动,紧密絣织。人又透过“物”的点缀,显得立体而有温度。

  他说,以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为主题策展,是拉近博物馆与民众距离的一次尝试。“人人都爱听故事。我希望通过文物陈设,帮助大家进入故事的情境。”

  “看得见的红楼梦”展厅内壁及入口处的背景陈列,都使用了辽宁旅顺博物馆藏《红楼梦》全本彩绘画册的画页图像。王亮钧说,十分感谢旅顺博物馆的授权,让此次展览从展柜里的文物到展间设计,都做到了尽最大可能呈现《红楼梦》的本来样貌。

  为了准备展览,他还在今年赴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访时,特地到长春宫观摩《红楼梦》壁画。

  “看得见的红楼梦”特展为期两年,将持续至2026年5月。据介绍,展出期间将配合举办多场讲座,邀请岛内爱好《红楼梦》的民众从不同视角,共品名著。

  “我们还会每三个月更换部分展品。比如,胡适赠送给台大图书馆的脂批本原品,就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出现在展厅里。”王亮钧说,期待“看得见的红楼梦”让更多人“看见”《红楼梦》。

  (新华社台北5月18日电)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红楼梦 台北故宫博物院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