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不识 月

转自:邯郸晚报

宋代 玉兔捣药镜 缘闲堂藏

□杜杰

清辉似光,温柔如玉,这样美的照临,是对人间的回馈,让我们对神秘的宇宙世界,遥望又神往——有谁不喜欢月亮呢。

月亮亘古,超过了人类,超越了万物。它在对世间的观照中,始终如一,忠贞不二。

它是高高挂在人间的神明,有庇护之恩,朝夕之盼,思念之苦,团聚之欢。

它是中国人的人文意象,艺术的源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西楼与琼台。

而今,当这面宋代手柄六出菱花镜出现在我的视野之时,空中的月与宋时的镜隔空呼应,叠加成我们儿时的白玉盘,幻化成宋代的皎月光,让这吉祥的静物,流经千年,穿过风雨,入了我们的眼。

端详这面宋镜,有趣得很——六出菱花缘内,左侧一棵茂盛的桂花树,占去一半的画面;右侧一只兔子直立,耳朵直愣愣地竖起,双手握杵在石臼容器里上下倒药;兔子脚旁,一只蟾蜍俯首而卧,依偎相伴,画面可爱至极。这便是来自中国上古的神话传说——广寒宫玉兔捣药。

东汉画像石 淮北市博物馆藏

“玉兔捣药”最早出自于汉乐府,汉画像上常有表现。本来是道教的一则掌故,却被人津津乐道,演绎成了多家版本的传说,每一则都味道不同,寓意深远。

一则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拿出的是食物,只有兔子仁义,对老人说:“你们吃了我吧。”神仙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和嫦娥作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还有一则,说很久以前,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生了四个伶俐的女儿。一天,玉皇大帝让雄兔去天宫,路过南天门时看到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过,原来是嫦娥犯了天条受到惩戒。兔仙十分同情,想她在天宫要忍受寂寞,回家便让自己最小的女儿去陪嫦娥。于是小玉兔告别亲人,到月宫陪伴嫦娥捣药去了。

而我们最乐意听到的则是嫦娥和后羿的爱情故事——尧帝时,后羿和嫦娥相爱,嫦娥看到后羿有一种不死药,后羿告诫她说,不能吃,吃了就会升天。有一天,趁后羿出门,嫦娥便偷偷尝了那药。恰好后羿回来,但他眼看着嫦娥慢慢升空,却怎么也拉不回来了。从此嫦娥寂寞地生活在月宫。唐代诗人李商隐以诗为证:“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为了圆满这个故事,有人说玉兔就是后羿,是去陪寂寞嫦娥的,但是嫦娥从不知道玉兔就是后羿。这为传说更增添了一抹凄美的色彩。

唐代 月宫菱花镜 上海博物馆藏

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铜镜上在唐代就有表现。月宫上,祥云朵朵,桂树飘香,嫦娥罗衣广袖,玉兔捣着长寿灵丹药,蟾蜍一旁相伴,此刻四周静谧,他们悄悄说着难以忘却的人间往事,遐想着去辽阔无垠的蓝色星空遨游。

毛泽东也借用过这个神话。在《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里,“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毛泽东以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运用美丽的神话故事,营造并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奇妙优美的艺术境界,用圣洁的月宫和美好的仙人来接待烈士的忠魂,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深情和崇高敬意。字里行间,充满着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了全新的高度。

玉兔的美好故事,被流年一遍遍擦亮,在银河中泛着美玉般的光泽,并被人们赋予诸多的美妙之词,譬如玉兔、玉盘、冰轮、婵娟,譬如玉弓、团扇、太清、玉蟾,譬如金蟾、金盘、银盘、广寒,譬如玉镜、圆镜、秦镜、瑶镜……这些词语,早流转日常,渗透艺术,隐身诗词,成为人类寄托情感的去处。

每月的初一、十五,人们都会祭拜这位月神,祈祷日日安好,事事顺遂。尤其是八月十五,月圆之际,众人齐聚高台,遥望碧海青天,在月下填词作诗、赋曲和歌,抒发内心的情怀与思绪。苏子的那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几乎击溃了每一个人的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普天下人的共同祝愿。

清代 陈枚 琼台赏月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京剧《贵妃醉酒》中,开场便是“海岛冰轮初转腾,那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是嫦娥离月宫……”国粹就是国粹,在婉转优雅的京腔中,拖出一道旖旎,唱出一派美好,将杨玉环的心境刻画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直抵人心。

诗词明证,前后观瞻,历代诗人都有将玉兔捣药作为典故,点化诗词歌赋。尤其是唐宋时期,文化开镜,诗运昌兴,诗人们将心意赋抒怀,望月宫而寄慨,鼓瑟而歌,踏舞而行,为自己的时代泽被文韵,诗感苍生。

李白一生爱极明月。在他留世的一千多首诗歌中,有月出现的就有300余首。

喜欢李白的那首《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白玉盘就是人心,干净、纯净、明净、禅静,没有俗世的叨扰、市井的喧嚣,哪怕孤独,但唯有孤独,才能令人澄明思静,一念意远。小时候的夏天,在鲁西老家的院子里,躺在草席上,仰望着星空的明月,姥姥在席边摇着蒲扇,我幻想着月宫的场景。充满童趣的画面,萦绕于心。

丰子恺 李白诗意图

不过,最能体现李白的诗意人生的是这首《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他笔下的明月,不只是高挂天空的一轮孤月。从问月到赏月、到怜月、再到邀月,李白用酒缩短人与月的空间距离,让月有了与人对话的生命情态。全诗充满了李白对家乡故人的深情眷念,对精神家园的哲理思索,还有对星空宇宙的幻想追问。

是啊,李白对浩瀚星空的遐想探求,才是他心驰神往的。小时候我不懂,读懂已是中年。他泼墨写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远大抱负,这种豪情壮志把昂扬的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的一切污浊和烦恼一扫而光,我们看到了他宏大的志愿、高洁的境界与坦荡的胸怀。

李白的“嫦娥”“揽月”浪漫诠释了古人的“飞天梦”,也折射出华夏民族对星空宇宙里那一轮明亮的追求和探索。东汉张衡在天文巨著《灵宪》中,特意细化写入嫦娥奔月的神话。科学著作中加入一个浪漫的神话,或许正是因为在这个传说的背后,承载着古人对月亮的向往和探究,承载着古人登月的梦想。

1965年,毛泽东就曾预言“可上九天揽月”。如今,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使中国人几千年来的“飞天梦”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神话传说和天文科学结合在一起,使嫦娥奔月的神话承载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的意蕴,浪漫而又多彩。就像这面宋人的镜子,那画面不知道是谁的留白与宏愿,一念便是千年,只一点空明,却照见万水千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嫦娥 后羿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