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走进孩子们的童年

让博物馆走进孩子们的童年
2024年05月18日 05:41 中国青年报

    坦白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博物馆教育的理解停留在讲解、导览上。随着我们国家的博物馆免费开放,进入博物馆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有一些教育活动,但还不算丰富。

    真正启发我的,和两次经历有关。

    2008年,我被选派到中国驻美国洛杉矶总领事馆,在文化组担任文化副领事。除了参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也和美国博物馆开展了很多交流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博物馆教育功能有了新的理解。这些见闻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我的职业轨迹。

    北京奥运会前,美国宝尔博物馆举办的秦始皇兵马俑特展。现场,有艺术家会去做兵马俑的造型,还有一些写小篆、竹简的活动。不同肤色、族裔、年龄的观众,在博物馆里玩得不亦乐乎。

    当看到博物馆为学生、老师,甚至老年人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服务时,我意识到:博物馆不仅是展览文物的场所,也是所有人可以终身学习的地方。这坚定了我回国后深入研究博物馆教育的决心。

    2011年,结束外事工作回国后,我就开始做关于博物馆教育和研究的工作。中国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博物馆教育体系和产品,我们也希望,从3岁甚至更小的孩子,到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都能够走进博物馆,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

    第二个对我触动比较大的经历是在2015年,受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我去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做访问学者。在那里,我确实见识到了更加丰富的博物馆教育活动。

    这个馆也有兵马俑的展览,他们会做一些模拟考古体验活动,还有“兵马俑修复”,比如兵马俑穿的盔甲,每一片是怎样连接的,怎么把一些残片绘制补充好。在展厅里面,还有专门面向0-5岁的孩子的区域,有水池、攀爬、画画、音乐,从这个年龄段孩子认知和学习方式的特点出发,去构建他们的活动。

    全世界的孩子都一样——课余时间有限,选择无限。如果博物馆做得不好,我们就从他们手里“抢”不到时间。

    这次访学,让我开始复盘、思考开展博物馆教育的方法。博物馆教育,除了博物馆自身所涉及的这些学科之外,还和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联,可能需要博物馆人跨界去做相应的研究。

    同一年,我和我的团队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共同成立了四川省博物馆教育研究所。我们致力于创新教育方法,确信并实践“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理念。

    2017年,四川博物院成为全国首家将博物馆数字资源接入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博物馆。转年,我们在全省21个市州组建了68所文博教育联盟学校;2021年我们成立了“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2023年构建了全国首个“家-校-馆”协同育人联盟,为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希望在他们的成长中,和博物馆建立起亲近的关系,爱上博物馆。

    所以,我经常会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我们要尽可能地提供好的展览和丰富的学习、欣赏活动,牢牢地吸引住他们。

    我们开课的次数最多一门课是《翘首观宇宙》。我们会把中国人探索宇宙和现阶段我国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探索及成果进行古今连接。

    比如,我们选取画像砖当中的骖龙雷车,这是马车架在星云之上,好像腾空而起,它体现了汉代人对死后生活一种很雄健、很豪迈的期许。我们也会通过现代的一些方式,展示中国在航空航天的领域的一些成果。我们希望向孩子们传递一种观念,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在探索宇宙、探索整个自然变化,然后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不仅仅要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去探索未来。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投入得到了认可。我们许多课实现了高复开率,《翘首观宇宙》这门课4年间开课68场。经过8年的不间断探索,博教所开发近200项研学课程,服务学生总数达4.4万余人。

    我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吸引更多的人成为博物馆的粉丝,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绵延与悠长,体验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感受中国博物馆文化的魅力。

钟玲 四川博物院副院长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18日 03 版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兵马俑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