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即满不可取 苦中自有真滋味

小成即满不可取 苦中自有真滋味
2024年05月18日 05:14 齐鲁晚报

  20日,也就是再过两天就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每年5月20日-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北半球的节气又有了变化。长江以北地区,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充盈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相当于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这个节气到底是什么意义,又有哪些故事?我们一起来聊一聊。

  孙晓明 孙辰龙

“小满”的满也是雨水的满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其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满预示着夏天真正到来了,先民还以色声味触来观察和理解小满这一节气的物候和时空属性。小满节气之于生命的意义可谓重大,它让人们更深刻地把握日常饮食。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长江以南地区总结的农谚则说:“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多寡,即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垄干裂,甚至到芒种时无法水稻插秧。“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南方防汛的关键阶段。当北方冷空气南下,与南方强盛暖湿气流交汇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在黄淮河流域的小麦产区,麦子刚刚进入乳熟阶段,如无雨水,再遭受干热风,就会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不饱满。

  可见小满节气跟农事息息相关。农谚说得好:“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三车指水车、油车和丝车。此时,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要忙着踏水车汲水。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古法压榨成浓香四溢的菜籽油。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清嘉录》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

  从小满节气开始,各地渐次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在北方的小麦主产区,此时应抓紧麦田病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干热风对开花到乳熟期间的小麦危害极大。它加速作物的蒸发量,使作物体内的水分很快蒸发出去,破坏叶绿素,停止作物的光合作用,使其茎叶很快枯萎,因而籽粒干瘪、皮厚、腹沟深,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5%—10%,严重的减产30%以上。南方地区,则要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抓住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如果出现夏旱、出现低温阴雨天气,也会影响早稻稻穗发育和扬花受粉。此时的低温阴雨天气俗称“五月寒”,又称“小满寒”。

小满节气的物候特点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吴澄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个候,其中小满三候为:“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然后麦子开始成熟。新鲜的麦穗可以品出清甜之味。掐一个麦穗,扽去麦芒,就可以品尝到新鲜的麦子了。青嫩麦子颗粒里面,是一小汪浓浓的、甜甜的乳白色的汁;再成熟点的麦子,放在手里搓,手里就有一小把的麦粒了,放进嘴里咀嚼出香甜来。在古人眼里,如果苦菜不开花,说明贤人潜伏不出;如果靡草不枯死,说明国内盗贼泛滥;如果气候不变热催熟麦子,那是阴气太凶恶。

  小满节气跟生长相关。这是反映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现象的节气,人何不如此,人体的生理活动在此节气内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故应及时补充营养,清淡饮食,调适心情,才能使人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尝新麦”的悲剧故事

  小满是从春季青黄不接的日子里迎来了粮食接新接济的关键节气。曾几何时,“粮食短缺”一直左右着国人,春末夏初,上年的粮食缸瓮见底了,“瓜菜半年粮”的苦难日子来了。先民对小满物候的观察以“苦菜秀”为一大特征,印证了“苦菜充饥”的悲惨历史。对先民来说,在小满节气里迎来新麦初熟、品尝到新麦,意味着身体获得了新生加持和新的能量。但历史上有名的“尝新麦”的故事却上演了一场悲剧或闹剧。

  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做了一个噩梦,梦见鬼魂骂他。他召来桑田巫,桑田巫解梦后预言他活不长了,等不到吃新麦就会死,“不食新矣”。景公病重,他向“国际社会”求医,秦国派来名医医缓,景公梦见有两个小鬼因害怕医缓而说要逃到肓之上、膏之下,医缓来后诊断景公的病已经无药可治,“病入膏肓”。到了丙午这一天,景公想吃新麦,就命人把田里的麦子收上来做了麦食。他把桑田巫召来,见证自己能够吃到新麦后就把桑田巫杀了。但景公正要吃麦食时,肚子痛了起来,这位视人命如草芥的国君只好去上厕所,结果他掉进粪坑里淹死了。“将食,张;如厕,陷而卒。”

  关于饮食故事和记忆在小满里有很多,甚至很神奇。小麦在此刻要灌浆成熟,需要雨水。有了雨水,每亩地增产一二百斤不在话下;如果没有雨水,减产就成定局,乃至颗粒无收。但大自然与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匪夷所思,生物在千万年的进化中,有着气候年周期的记忆。神奇的是小麦记得这一时段阴阳比例构成的雨水情况,本能地选择在此时灌浆以待结实。如此的大自然奇观不胜枚举。夏季的雨水对中国内地的主要农作物麦、稻、黍、稷的成熟至关重要。

  小满节气的时空是一个生长期的时空,自然之象是仰天等待雨水,人生之象则是青少年时期等待饮食。雨水与阳光给植物提供了饮食之需,植物给食草动物提供了饮食所需,动植物又给人类提供了饮食之需。在生长期,万千生物最重要的是饮食之道。

  小满节气之于生命的意义可谓重大,它让人们更深刻地把握赖以生存的日常饮食。中国的先哲对此时空观象系辞说:“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云气上升到天上,这是需卦时空。君子在此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需要等待,只有守着正道,不急于躁进,安心以科学饮食调养身体,宴乐联谊众人,以养心志,方能团结奋进,取得好的结果。

小满来时要“吃苦”

  夏天的味道是什么?中国文化对时空的理解多会落实到身体语言上来,对小满节气的观察就是如此,人们往往以色声味触等来理解时空的属性。夏天的味道,在中国人看来,就是苦味。夏日的瓜果蔬菜多有苦味,人们甚至直接以苦命名,如苦瓜、苦菜等。《诗经》曰:“谁谓荼苦?”何以苦味?人们常说:“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可见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苦味与火热的夏天之间的关系。

  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中说:“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有“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之句。苦菜遍布全国各地,叫法各异,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本草纲目》中记载:“(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中国人认为,心火旺是不少疾病的病根,需要吃“苦”排毒。

  辛苦这一汉语词汇也包括“心苦”,中国人对“心苦”有独到不为外人所知的体验。心之孤苦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的双重经验。鲁迅感叹对心的把握之难:“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一句话,有苦难言啊!

  苦味是夏天的本味,也是青春的滋味。夏天需要吃苦,青春也需要吃苦。称赞一个人会说这人能吃苦耐劳,其实也说明了生命力的坚韧不拔跟苦相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麦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