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 一起去看邯郸的 “镇馆之宝”

博物馆日, 一起去看邯郸的 “镇馆之宝”
2024年05月18日 06:36 媒体滚动

转自:邯郸晚报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梦洁 王易(图片由博物馆提供)

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参观博物馆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民众的外出目标选项。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多地文博单位接待游客人数创历年同期人数新高。对很多人来说,逛博物馆绝不是简单地“到此一游”,通过打卡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由此生发出文化自信,才是逛博物馆的意义所在。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记者整理出邯郸各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国际博物馆日,让我们一起出发,溯源历史、寻脉邯郸吧!

邯郸市博物馆

邯郸市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河北省志愿者实践基地。

邯郸市博物馆新馆始建于2008年,位于市地标建筑艺术中心西侧,占地约12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30679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0余平方米。

邯郸市博物馆一层为观众综合服务大厅和青少年体验中心,大厅三面墙壁还镶嵌有“磁山之光”“胡服骑射”“建安风骨”三幅锻铜壁画,面积为210平方米,集中反映了邯郸历史文化的三个重要时期,是目前国内室内锻铜壁画之最,荣获2002年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大厅中央还置有一组以赵王陵出土的青铜马为原型而创作的青铜马群雕,气势恢弘,重点突出了光辉灿烂的赵文化精神。

二层为临时展厅,设有《走进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市成语典故文化展》《理根太极 形神共养——太极拳传统文化展》等展示了“成语之都、太极之乡”的独特魅力;“邯郸数字成语VR展馆”以3100年建城史与1584条成语典故文化为基础,以数字技术应用为支撑,打造了中国首个成语数字人推广大使“邯丹丹”、中国首个成语地图等六大数字化成果,以不同维度弘扬邯郸成语文化。

三层为《“甘丹”风华——邯郸历史文化基本陈列》,展示了邯郸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全面反映了邯郸历史文化、社会变迁过程,是一个全面了解邯郸、认识邯郸的文化窗口。

四层为磁州窑展、古代佛教造像石刻展、古代钱币展三个独具特色的专题陈列展厅。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名片,邯郸市博物馆集中荟萃了全市文物精华以及最新研究成果,馆藏文物数万件,其中以新石器时代早期磁山文化遗址文物、先商文物、先秦两汉赵国文物、邯郸境内佛造像、各个时期磁州窑精品文物等最具特色。

文物介绍:

青铜马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长22.5-25.1厘米、高14.9-18.7厘米

出土于赵王陵二号陵

这三件青铜马形态各异,一匹作仰头行走状,一匹作低头伫立状,还有一匹作低头觅食状。三匹马的马尾均打结,身体各部位肌腱隆突、四肢发达、背部丰满、臀部强健、马颈有力,根据这些特征,专家推断它们是成年蒙古战马的造型。

这三匹写实风格的青铜马比汉代著名的“马踏飞燕”还要早400年左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具有写实风格的青铜马,现为一级文物,堪称“国宝”。专家推测这三匹“青铜马”很有可能是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的产物,而赵国王陵二号墓里埋葬的赵王可能是:武灵王、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其中的两位。

文物介绍:

透雕龙纹金牌饰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长7.1厘米,宽4厘米

赵王陵二号陵出土

金牌饰采用金铜合金铸造而成,呈扁平长方形,四周边框饰涡纹,牌面透雕两螭龙纹,两螭龙以牌面中心纵轴为对称分布,头向内侧,昂首曲颈,长吻尖齿,巨口大张,对衔如意宝钩,长角弯曲,尾部后扬,四肢蜷曲,作欲腾空而起状,形态狰狞威猛。背面两侧有带形穿鼻,便于与织物或革带缝缀联结。

此牌饰,形式上源于考古学上鄂尔多斯青铜牌饰,但其主体纹饰为华夏民族传统的螭龙纹,对称分布的图案布局也符合中原传统审美标准,是中原农耕文明吸收、融合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产物,是赵文化二重性特点的具体体现。这件器物为研究“胡服骑射”之“胡服”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力的证据,是先秦服饰中的精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磁州窑博物馆

磁州窑博物馆位于磁县二环路中段,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上下两层,内设四个主要展厅,另有序厅及过渡厅,展厅面积2524平方米。

基本陈列定名为《黑与白的艺术》,内容分为:序厅、第一部分——窑火初燃、第二部分——化境黑白、第三部分——余韵悠长、第四部分——美器由来,展出精品文物400余件,图片278张,其他辅助展品186件。

文物介绍:

“相如题桥”长方形枕

元代

长44厘米,宽19厘米,高17.8厘米

此方枕在磁州窑瓷枕中最具代表性,被誉为枕中之王。元代的瓷枕装饰,多采用工笔画的画风,笔触细腻,线条明快,从构图到选材,都趋向于文人画。

它器形较大,正面描绘的是汉司马相如离家前“题升仙桥”的故事。恃才傲物的司马相如应诏赴长安,在城北十里的“升仙桥”头题诗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即不作高官不再过此桥。后“相如题桥”渐成男儿离家铭志的典故。1986年,此枕曾到加拿大参加过“华夏瑰宝展”。

磁县北朝考古博物馆

北朝考古博物馆位于磁县和谐大道高架桥西端北侧,占地面积200亩,总投资约1.66亿元,包括主馆、门楼、人工湖、金驼广场及配套设施等。

北朝考古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套),大部分出土于磁县境内北朝墓群。北朝墓群1988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发现134座墓冢,是东魏、北齐时期帝王将相、王公贵胄的皇陵区,2021年被列入“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目录。

博物馆展陈主题为“走向隋唐——东魏北齐艺术文化集萃”。馆内展陈了自20世纪70年代来,出土于其中19座墓葬所发掘的陶俑、瓷器、壁画、墓志、碑刻、金银器等珍贵文物,展示了数十年来磁县境内的相关考古成果,是当时史实的凝聚和沉淀,是后人了解研究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艺术及东西方经贸往来的重要素材,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被中国考古学会命名“北朝考古研究中心”,被河北省政府授予“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被评为2022年度河北省十大精品原创展。

文物介绍:

东魏茹茹公主墓出土陶骆驼

东魏

高25厘米、长32厘米

陶骆驼1978年出土于茹茹公主墓。骆驼头微昂,作旅途中歇息状。在它的驼背上,驮有皮囊、酒瓶、大雁、白丝、陶瓷等,代表了北朝时期陶塑艺术的最高成就。古人云“驼卧,腹不贴地,屈足漏明,则行千里。”这件骆驼就是古人口中的名驼。这是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陶塑匠师着意塑造的良驼像。它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也是当时丝绸之路东西方经贸往来的见证者、文明的传递者。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