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公司座次轮动 头尾机构净利相差50余倍

消金公司座次轮动 头尾机构净利相差50余倍
2024年05月18日 03:05 中国经营报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本报记者 郑瑜 北京报道

随着2023年年度业绩信息披露走向尾声,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情况逐渐浮出水面。

截至目前,除了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尚未披露年报外,其余30家消费金融公司均已披露完毕,其中29家实现盈利。2023年,我国30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共达到1.2万亿元,净利润142.32亿元。

具体来看,部分新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扩张迅速,资产规模闯入前10名。与此同时,在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方面,各家消费金融公司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比如行业内30家公司合计创造净利润约142亿元,但头部3家消费金融公司合计净利润就高达76亿元,占据行业总利润的一半。

银行系占头部梯队七成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当前行业资产规模排名前十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7家都是银行系(有银行股东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只有3家没有银行背景。

其中,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消金”)截至2023年年末,资产总额达到742.99亿元,超过2022年度资产规模行业排名第三的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

谈及近3年时间中,整体资产规模增长时,中银消金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历年年报显示,中银消费金融从成立到2020年的10年间,公司资产规模逐步攀升至300亿元左右。截至2023年,仅过去3年,公司全力克服疫情影响,及时调整产品线,大力推动线上化转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贷款规模实现3年逆势翻倍。

“我们一方面加强与头部互联网机构合作,另一方面加快自有APP、公众号等线上获客方式建设,更好地践行了消费金融的普惠性,契合消费金融小额、高频、分散化、期限短的特点。从2020年确立目标至今,公司线上资产占比从不足5%达到超过50%,转型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前述负责人补充表示。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理事长柏文喜告诉记者,银行股东背景对于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影响颇深。首先是表现在资金成本优势上,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能够利用银行的资金优势,获得较低的资金,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接着是风险管理方面,银行在风险控制与信贷管理方面拥有成熟的体系和经验,可以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风险管理上的支持;此外,还有客户基础与渠道、品牌信誉、监管合规方面,银行广泛的客户基础和线下网点可以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稳定的客户来源和业务推广渠道,其品牌和信誉有助于提升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认可度,增强消费者信任,并且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合规性方面通常受到银行的严格监管,有助于避免监管风险。

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也认为,银行股东背景对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金来源、风险管理、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第一,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通常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包括股东的直接资金投入和银行的资金支持。第二,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通常有更成熟的经验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保证资产质量。第三,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也具有优势,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在曹辙看来,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发力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拓展资金来源,比如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得资金;二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机制,确保资产质量。

柏文喜建议,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未来发展中,应该进一步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细分,加强与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流量平台的合作,从深耕细分市场,为特定客户群体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寻求突破。

断层式发展落差

从资产规模与盈利情况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存在断层式落差。

目前,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联消金”)、兴业消金依次包揽总资产规模前三宝座,分别为2396.69亿元、1764.21亿元、869.31亿元。

在行业总资产排名前十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有两家开业时间距今不过3年。但是,成立已经8年的晋商消费金融公司在当前资产规模排名中却处于行业倒数,与第一名相比相差26倍。

行业内不止存在资产规模与净利润的巨大落差,即便行业头部资产规模已经进军千亿级市场,行业内在合规边缘挣扎的消费金融公司也仍然存在。今年4月,《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要求,金融机构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应当具备最近1个会计年度末总资产不低于5000亿元人民币的要求。同时,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要求由此前不低于30%提高至不低于50%,消费金融公司本身的注册资本应不低于10亿元。

记者对31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梳理发现,目前业内还有10家机构未达10亿元的最低限额。

再比如成立将近7年的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当前公司注册资本金仅在6.37亿元水平。相比之下,宁波银行(002142.SZ)接手的浙江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已经增资20.11亿元,未来还拟增资12.26亿元。可见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分化明显。

2023年年报显示,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招联消金实现净利润36亿元,对比晋商消金同期净利润只有0.61亿元,二者相差59倍。

从净利润排名上看,紧随其后的是马上消费和兴业消金,分别在2023年年度录得净利润20.72亿元、19.82亿元。

对于2023年公司经营情况,马上消费董事长赵国庆表示:“2023年,国内消费市场稳中向好,我们在聚合人才、创新科技方面持续发力,更好地服务用户和金融生态合作伙伴,并由此拓展了普惠金融的更多消费场景,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作为中国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受益者、参与者和推动者,马上消费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努力实现营收的稳定增长,推动数字金融服务质效提升,以实际行动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曹辙告诉记者,在消费金融市场,创新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公司的创新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那么就有可能落后于竞争对手。

“加大技术创新,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客户体验,深入研究市场和消费者行为,把握市场趋势,及时调整业务策略以及确保客户业务发展符合监管要求,避免监管风险都是消费金融公司谋求下一步发展必须要重视的环节。”柏文喜强调道。

事实上,效率提升已经得到了行业排名靠前的消金公司的重视。据悉,成立近9年来,马上消费坚持产品自研和长期技术积累,发布金融大模型“天镜”展示了出色的上下文理解和引导式对话能力。在企业知识库的应用中,知识产出效率提升了150%,大幅度提高营销物料的生产效率。在与重庆一家银行的合作中,大模型驱动的智能营销技术将人工成本降低80%以上,产能是传统人工产能的6倍以上。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净利润 银行 资产规模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