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接力,用石板米种下黑土情缘

母女接力,用石板米种下黑土情缘
2024年05月18日 04:17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妇女报

    陈雨佳全家福。    陈雨佳全家福。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李熙爽

    五月,温暖的阳光洒照在玄武湖上,金色的湖面波光粼粼。

    这里是祖国的边陲,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孟夏时节,正是这片黑土的水稻播种季。步入当地特色稻米——石板米的种植区,两个肩扛锄头、意气风发的身影格外显眼。不时就有村民跟她们热情地打招呼,路过的孩子也扭头去看,稚声稚气地说:“这是我们村的种米名人!”

    童言童语引来一片笑声,也打开了村民们的话匣子。“书记,今年种田有啥新花样,我们还跟着你干!”“雨佳回来了,又去哪儿给咱们推销大米啦?”“褚书记带着我们种米,雨佳将石板米推向全国,这对母女,是我们村的‘黄金搭档’!”

    “小家”心齐 扎根黑土地种植有机米

    “返乡种米,我是受到母亲的影响。”陈雨佳的母亲褚丽娟是上官地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宁安市玄武湖大米专业合作社的创建者。村里的大米种得好、吃着香,但始终卖不出好价格,这曾是褚丽娟的一块“心病”。

    看着母亲为卖米着急上火,陈雨佳也对大米行情愈发关注。“又香又糯的石板米,怎么就卖不上优质价?”为了从小吃到大的家乡米,2016年,陈雨佳毅然放弃教师工作,回到家乡,成了乡亲们口中的“种米姑娘”。

    “最初,听说我返乡卖米,村民们都不理解。‘孩子好不容易考出去了,让她回村干啥’‘她连苗和草都分不清,让她进入合作社有啥用’……质疑声不绝于耳。”陈雨佳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那时的我确实不懂种植、不懂农业。有一次,我挑战主持插秧节,结果脚一滑,摔了个‘大马趴’,整个人都跌到泥地里了。”

    褚丽娟也记得那一幕,“围观的人哈哈大笑,但我在那一刻特别欣慰。”她感慨道,“摔了一身泥,雨佳嘴都没停,还给镜头后的观众讲解插秧呢!那时候,我就知道,女儿和我们一样,真正扎根到农村,扎根到这片养育我们的黑土地了。”

    此后,陈雨佳和母亲分工合作,为石板米拓宽销路。褚丽娟带着村民种植水稻,在坚持人工插秧、人工除草、人工收割等传统种植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喷洒益生菌营养液、利用杀虫灯和诱捕器灭虫、稻鸭共养等科学种植方法,种植绿色有机米,守护“中华大粮仓”;陈雨佳则以网络直播为契机,将水稻从种植到秋收的各个环节展现给消费者,探索订单式种植模式,通过认购“庄主田”、举办“我的田·您做主 妇联娘家来代言”等活动,拓宽大米的销售途径,让御膳田石板米叫响市场。

    带着满怀乡愁回村,凭着一腔热血创业。8年来,陈雨佳有过许多难忘的瞬间,也经历过很多“至暗时刻”。“客户突然退单,几十万斤大米一下就‘砸’手里了;优质米卖不上好价格,忙碌了一年不仅没赚钱还要赔钱……”回忆起创业的低谷期,陈雨佳说要感谢家人的默默支持。

    “不管我出差多久、忙到多晚,每次回家,都有热乎乎的饭菜等着我;家里3个孩子,年龄都不大,是老公平衡工作和家庭,给予他们很多陪伴;卖米赔钱了,父亲拿出自己的积蓄,一句怨言也没有;最失落的时候,是母亲不断给我‘打气’,‘女儿,你要坚信,总有一天,我们的大米不愁卖、不够卖’。”陈雨佳说。

    褚丽娟说,家人给予自己和女儿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信任”。“相信我们能往前跑,相信我们找对了方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永远不撤我们的劲儿。我和女儿能坚持到现在,离不开家人的这份信任。”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团结暖心的“小家”是陈雨佳和母亲扎根黑土、勇敢创业的坚实后盾。

    心系“大家” 探索农文旅融合振兴路

    没有“大家”,何来“小家”?褚丽娟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心愿,“不仅要将‘小家’经营好,还要顾好上官地村这个‘大家’,带领村民走上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近年来,随着河湖治理、美丽庭院等活动的落地,上官地村旧貌换新颜:玄武湖畔,草木葱茏、遍植花树;民宿区内,一个个白墙青瓦的小院排列整齐,尽显田园之美。

    看到村子的巨大变化,陈雨佳跟母亲商量:“我们不仅要将大米卖出去,还要将游客们请进来,推动农文旅融合,让振兴路越走越宽。”

    让村庄变景区,让田园成景点,让小菜园成为游客们的打卡地,确定好发展目标后,母女俩再次忙碌起来。“在市里和镇里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很快修建了环湖景观栈道,开通了稻田小火车,又将田间体验游、历史文化游、研学基地游等有机融合,打包成一揽子旅游产品,吸引各地游客。”

    褚丽娟告诉记者:“每年七八月份,是上官地村最美的时候——湖水倒映着垂柳,各色鲜花依次盛开,清风吹过,一望无际的稻浪起伏翻滚,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游客们可以在玄武湖上泛舟,也可以在沙滩浴场晒太阳,可以去小菜园打卡采摘,也可以到阴凉处野炊露营。到了饭点儿,大家就到民宿品尝我们的石板米、农家菜,整个村子都非常热闹。”

    绿色种植、乡村旅游、经营民宿……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画卷在上官地村徐徐展开。“产业的多元发展,拓宽了村民们的增收渠道。”陈雨佳对记者说,“2023年,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3.5万元,与2016年相比,翻了好几倍。”

    更让陈雨佳高兴的是,家门口能挣钱了,回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的同龄人,回来了十几个,还有三四个大学生,也选择回村工作了。现在,45岁以下的青壮年,村里已有64人。”

    今年国际家庭日,全国妇联推出了“我给妈妈送束花”活动,陈雨佳报名参加了活动,想用鲜花和祝福表达对母亲的感谢。“感谢她为我们的小家默默付出,为村子这个‘大家’殚精竭虑,没有母亲,就没有我的今天。”

    “乡村振兴是一场接力赛,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坚持。”陈雨佳说,“母亲将扎根黑土、实干兴乡的情怀传承给我,希望我也能将这份责任传承给孩子,我们一棒又一棒,接力守护生养我们的黑土地。振兴乡村的心火不灭,奋斗逐梦的脚步不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民宿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5-21 万达轴承 920002 20.74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