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新能源车电池退役 两轮电动车还能用
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破千亿元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动力电池更新换代”。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快速成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超过58万吨。“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生产阶段碳排放量的50%左右,建立健全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对提升整个产业资源利用率水平、减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十分重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
■ 电池梯次利用 破解资源矛盾
截至2023年末,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041万辆,动力电池回收也随保有量增长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按照车企质保条件,动力电池最大容量如果衰减到低于70%至80%,可能就需要更换电池。“去年动力电池退役数量同比增长超140%,进入退役增长期,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帅石金认为。
动力电池回收后,要按最大剩余容量进行梯次利用。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小勇告诉记者,若电池容量处于60%—80%之间,可以用于电动叉车、两轮电动车、大型储能电站等;电池容量处于20%—60%之间,可以用于小型储能电站、通信基站、太阳能储能系统等;电池容量低于20%,就要报废并进行专业拆解,提取其中有价值的金属进行循环利用。
这其中,不乏锂、镍、钴、锰等珍贵资源。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每年可满足我国新能源汽车20%的锂、11%的镍和25%的钴的资源需求,降低我国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的进口依赖。
■ 回收技术发展 商业模式形成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含有一定成分的有害化学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有效通过正规专业渠道回收将造成环境污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相关政策,我国近年来逐步建立了车用动力电池等产品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这意味着动力电池企业、汽车生产企业应按照规定以自建或者委托等方式建立与产品销售量相匹配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在多项政策和市场机制共同促进下,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领域逐步形成了由主要动力电池厂商、新能源整车企业、锂电材料企业与有资质的专业动力电池回收拆解企业为主体的回收模式。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末,国内已有162家汽车生产企业和77家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企业共设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507个。
■ 政策不断完善 助力产业出海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相关政策体系正逐步健全。2018年至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公示5批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白名单,入选企业有156家。
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已成为行业热点。如进入欧盟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要提供符合欧盟有害物质含量限定标准的成分说明、碳足迹标签、电池“数字护照”等,并对动力电池回收提出了明确要求。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加,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也必须制定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说。
有机构表示,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量将达到602.8万吨,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综合《人民日报》《中国汽车报》报道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