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竭力做好“咽喉要道”守护者

用心用情,竭力做好“咽喉要道”守护者
2024年05月17日 05:15 齐鲁晚报

  孙淑玉 烟台报道 通讯员 李成修

  重要的不是说了什么,而是要看这个人做了什么。用这句话来衡量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睡眠疾病科主任王强从医近二十年的历程,再合适不过。

  利用多导睡眠与脑电监测精准寻找病因,依托烟威最大的睡眠医学中心,为“特困户”排忧解难;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群体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不畏艰难,毅然踏上万里支医路,全心守护非洲人民的健康“底线”。尽管从未将“医者仁心”挂在嘴边,但这些年来王强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初心。始终对生命心存敬畏,王强希望能为更多人点亮生命之光。

强强联手,以多学科之力守护“特困户”好梦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夜间睡眠时长仅有6.75小时,平均夜间清醒次数为1.4次,总体睡眠得分为75分,睡眠质量欠佳。

  庞大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53岁的陈先生身高不足1.7米,体重却已超过160斤。多年来,备受打鼾困扰的他每晚都要经历惊魂一幕。每天晚上,陈先生都会被自己的鼾声惊醒,还会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家人计算过他最久会长达1.5分钟喘不上气来,夜里每小时出现近20次睡眠呼吸暂停是常态。循环往复的“碎片化睡眠”让陈先生苦不堪言,即使选择晚上坐着睡,白天他依然提不起精神。为寻求治疗,他曾连续进行了超过16个月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依然不见效。

  慕名来到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后,王强当晚就为其进行了多导睡眠监测,通过对夜间连续的脑电、眼电、下颌肌电、口鼻气流和胸腹运动、心电、血氧、鼾声、肢动、体位等10余项生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最终诊断其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考虑到正压通气治疗效果不明显,最终王强和团队分两次为陈先生进行了鼻中隔、鼻腔以及咽喉部的手术,彻底为其解决了睡眠困扰。

  “很多人误以为打呼噜是睡得沉或过度疲劳引起的,但其实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的原因有很多,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王强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率先在省内开展OSAHS的手术治疗以及多导睡眠监测、食道测压等技术,并设立了专门的睡眠监护病房。如今,拥有包括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及床垫在内的各种睡眠呼吸监测仪器近20台,每年可以为近千例患者提供检测服务,睡眠诊疗专科在OSAHS多平面手术及综合评估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全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中心研究》项目中,烟台毓璜顶医院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地市级医院参与其中。

  2019年,为解决不同群体的睡眠困扰,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强强联合,建立了烟威最大的睡眠医学中心,一站式为“特困户”们的睡眠护航。之后,医院睡眠呼吸门诊开设,向着专病专治的精准化医疗之路强势迈进。

因病施治,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五官科是“小科室”,没那么高的“含金量”,但作为患者“咽喉要道”的守护人,王强却从不敢有半点松懈。根据具体病情,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治疗方案,是王强和团队的“制胜法宝”。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主播等新兴职业的出现,咽喉病患者明显增多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及时为这部分患者找到致病“元凶”并给予对症治疗,显得刻不容缓。

  46岁的李女士因咽痛、咽部异物感及呼吸不畅前来就诊,门诊喉镜检查发现,其喉部存在巨大肿物,导致呼吸不畅。幸运的是,肿物虽大却非恶性,主要考虑是由于会厌先天囊肿感染后肿胀,形成积液导致咽喉部不适。住院后,王强带领团队采用支撑喉镜会厌囊肿切除术,顺利为其切除了巨大肿物。术后,李女士呼吸吞咽功能恢复良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早在网络直播行业兴起之前,烟台毓璜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已经建立了嗓音中心,并多次派出医生前往北京同仁医院、天津市第二医院等在嗓音诊疗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医院进行学习交流。目前,该中心可为患者提供一整套的训练方式,通过嗓音训练使一部分患者可以免于手术。此外,CO2激光结合显微镜技术实现了耳鼻咽喉科部分手术的微创化,尤其CO2激光应用于显微外科手术,可使二者的优越性相互叠加,实现了咽喉手术更加微创化、功能化,让患者切实受益。

  “很多人对嗓音问题不够重视,实际上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喉癌、声带白斑、紧张性发声障碍等都属于嗓音疾病,不能掉以轻心。”王强提醒市民,如果出现声音嘶哑、咽喉疼痛、咽干、咽喉异物感等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才能以绝后患。

  精于手术,但却不盲目“开刀”,让王强收获了很多患者和家属的信赖。唇厚凸嘴,还总是习惯张嘴睡觉和打呼噜,近年来,腺样体肥大成了很多孩子的颜值和健康“杀手”,相较于部分家长被动等待自愈,也有部分医生倡导“一切了之”。但在王强看来,这两种做法都非良策,只有因病施治,才是还这部分孩子健康的应选之路。

  “手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方式,只有当出现影响发育、睡眠和面容时,才会考虑手术治疗。”王强告诉记者,腺样体手术最佳年龄为3—7岁,黄金时间在4周岁前后。一旦孩子出现打呼噜、张嘴呼吸、听力异常,以及唇厚凸嘴等情况应及时就诊,避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在睡眠和咽喉疾病领域持续深耕,让王强在面对复杂疾病患者时有了更多底气。在他看来,最佳的治疗方案永远都没有“一定之规”,适合患者病情的诊疗方式,才是最好的。

医者仁心,以实际行动架起中非“健康桥梁”

  从当初的懵懂入行,到在从医路上勇毅向前,顺利帮患者摆脱健康之扰是王强最大的动力。时刻保持对生命的敬畏,竭尽全力为百姓健康护航,用行动践行医者仁心的每一刻都让他收获满满。

  时至今日,王强依然清晰地记得十七年前的那次“生死时刻”。晚上值班时,一位因会厌炎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突然口吐粉红色泡沫状痰液,并出现呼吸衰竭。判断该男子可能出现了心脏衰竭,王强立即为男子切开气管并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急诊科、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等多学科的协助下,通过平喘、利尿、血液净化、容量管理、改善心脏供血、呼吸康复等综合治疗,大半个月后男子终于转危为安。多年后,在门诊再次见到这位患者时,他已顺利结婚生子。尽管对方没认出王强来,但他依然很高兴。“患者康复出院有了新生活,这比什么都让人高兴。”提到当时的情形,王强的脸上满是笑意。

  这样的故事,在王强的从医路上还有很多。不求回报也不计得失,只希望能用所学技能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是王强从医的初衷。

  2015年8月29日,作为山东省承派的第24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中的一员,王强抵达坦桑尼亚执行为期两年的国家援外医疗任务。面对当地缺医少药的艰苦状况,王强没有退缩,并很快投入到医疗救治工作中。除正常的门诊、手术外,他还定期开展义诊,足迹踏遍坦桑尼亚的各个城市、村庄,为非洲人民提供医疗帮助。“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希望能用先进的医疗经验和技术,帮助更多患者解除病痛。”王强说。

  心怀患者,敬畏生命,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王强和团队始终坚持精进自身技术,以高度的责任心砥砺前行,不负患者和家属所托。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王强 外科 守护者 手术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