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滩上开天河 引水灌溉建绿洲

戈壁滩上开天河 引水灌溉建绿洲
2024年05月17日 04:51 兵团日报

●齐露莹

记忆是一条河。

在新疆,几乎每一段渠水都与生命相关,它们静静地流淌着,默默述说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949年,王震将军奉命率部队进疆,在完成剿匪任务后,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推行屯垦戍边的策略,开荒造田、兴修水利,十八团大渠、红星渠……无数渠道,伸向大漠戈壁。于是,荒漠有了绿色的希望。水,年复一年不停地流淌,这就有了今日新疆的绿色。

修建十八团大渠

库尔勒有条河,名字叫孔雀河。70多年前,王震将军勘察到此,看到大片的荒地和孔雀河后,兴奋地跃马扬鞭,就此,将军的蓝图上,画上了一条大渠和几十万亩良田。

王震将军把修建大渠的任务交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军六师十八团。

1950年9月,大渠顺利开工建设。冬季,从地窝子里钻出来的1000多血肉之躯,在硬如岩石的冻土上奋力挥动十字镐、坎土曼,迸出来的却是闪闪火星。对这些久经枪林弹雨的战士而言,这是另一种战场。战士的快乐,有时候也能从苦中夺来。

库尔勒距西汉时鼎鼎大名的轮台不远,这里是西汉最早的屯垦之地,古称渠梨。岁月如白驹过隙,一晃2000多年过去了,一位叫刘丰乐的老人,在此度过了60多个春秋。老人曾是二师二十九团政委,他的青春和眼前这条十八团大渠融为一体。他这辈子的使命,与遥远的西汉将士相似,都叫屯垦戍边。

当王震将军决定在此开发农场,就确定要从孔雀河延续着,挖一条大渠。而不与民争水、争地,是这支部队踏上这块土地时定下的铁的纪律。在荒原上,为了部队的生存,为了新疆的未来,这些从南征北战中走来的战士开始向戈壁开战。

“那时,满眼是白茫茫的盐碱滩,当地人称此地为‘吾瓦’,就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刘丰乐回忆道,“一开始大家都露宿在戈壁滩上,后来因为刮风下雨,就在戈壁滩上挖了一些1米深的坑,上面搭点芦苇和柴草,供大家休息使用。第二天早晨战士们起床,被子上经常会盖上一层厚厚的沙子。可战士们却没有一人叫苦,没有一人喊累。”

1951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疆后修建的第一条大渠终于完工,为纪念十八团战士们的功绩,这条渠以部队命名,称为十八团大渠。

通水那天,是大家的节日,战士们来了,将军来了,当地群众来了。大渠通水那一刻,战士们都跳到水里欢呼雀跃。有了水,就有了日后年年的丰收。

在新疆,有了渠,有了水,就有了生命、有了丰收。今日轮台渠梨一带盛产的长绒棉和库尔勒香梨,早已举世闻名。每当看到孔雀河边的旖旎风光,刘丰乐总会回忆起自己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和当初那满川的盐碱风沙。

二师二十九团老军垦阎佩伟说,从他们那个时代走过来的老兵,无论扎根在天山南北,都有一个美好的憧憬:戈壁滩上建花园。

如今,当戈壁滩真的变成了花园,日子好过了,当年的战士却老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已与世长辞,埋骨边疆。但是,他们养育的第二代、第三代,如今已成为建设兵团、保卫边疆的中坚力量。

修建红星渠

哈密位于新疆东部,在这里,有一条引来天山雪水而形成的长渠,名为红星渠。70多年来,红星渠日夜不停,哗哗流淌,造福着当地的职工群众。

1951年2月,在天山东麓,有2000多名解放军官兵在冰天雪地里开山修渠。那时,新疆没有工业,砌渠,需要水泥。不知是哪位军垦战士发明了“代水泥”——先到山上烧石灰、烧红砖,再把红砖砸碎,用石碾碾成粉,拌上石灰,搅拌在一起,这就是“代水泥”。“代水泥”为新疆早期的水利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

十三师红星一场老军垦黄秀卿还记得当年造“代水泥”的往事。“哎呀,碾陶粉(即红砖粉),这个不容易。干活时房子里尘土弥漫,一两个口罩根本不顶用。拌‘代水泥’要加石灰,夏天的时候热得不行,战士们身上的灰和着汗往下流……”

“那时搞建设就像打仗,大家干起活来都很拼命,烧石灰的时候,身上的衣服烧没了,头发烧没了,鞋也没了,没有一个后退的。”老军垦孙慎回忆道。

碾陶粉的房子里尘土弥漫,没有卫生防护设备,大家咳出的痰都是红色的。碾陶粉的骡子,干了8个月就累死了,开胸一看,肺部早结成了硬块。但在当时,一心想着水渠建设的战士们眼里没有粉尘,只有修渠任务,工地上是一派斗志昂扬的景象。

黄秀卿还记得当时战士们干活时唱过的歌词:“从三道岭到大营房,‘代水泥’的工厂战线长,三道岭烧石灰真呀紧张,大营房烧砖日呀日夜忙,落石灰的房里尘土飞扬……”

从当年的歌声里,你能感受到一个时代的氛围。红星渠需要用石头铺砌。上山采石的战士们风餐露宿,一块块巨石靠肩扛车推,战士们的肩上、胳膊上经常血肉模糊。

十三师红星二场老军垦冯振海当时在天山上打石头,他回忆说:“整天用钢钎砸石头,累得受不了。往山下抬石头更难,肩膀压得生疼,后来有人想出了办法:到戈壁滩上捡羊皮,把羊皮毛朝外垫到肩膀上。”

当时战士们没有布,衣服破了只能用羊皮做补丁。一年下来,那些曾经历过枪林弹雨的战士们,仿佛个个出自原始部落。

1952年8月1日,32公里长的红星一渠开闸放水。采石的战士雄赳赳列队下山,一个团的战士,个个衣衫褴褛。看着这些可爱的战士,百姓们流下了热泪。当天山之水顺渠而下时,现场沸腾了。虽然山上流下的雪水彻骨冰凉,可众人却纷纷扑入水中。

冯振海至今还记得当年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天山雪水太凉,可当地的群众根本不在意,他们兴奋地连衣裳都没脱就跳进水里,在水里开心地打滚。

红星一渠完工以后,渠长37.4公里的红星二渠开始兴建。1953年4月,红星二渠开闸放水。

自此,天山雪水汩汩流入干涸的戈壁滩,戈壁滩上种出了粮食,焕发出勃勃生机。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新疆 将军 王震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