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助推区域协同中开辟发展新赛道

在助推区域协同中开辟发展新赛道
2024年05月16日 07:00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日报

廊坊开发区加速构建与京津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

在助推区域协同中开辟发展新赛道

5月9日拍摄的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这是即将出厂的数控机床产品。河北日报通讯员 陈童摄 5月9日拍摄的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车间。这是即将出厂的数控机床产品。河北日报通讯员 陈童摄

河北日报记者 刘杰 通讯员 陈哲

精雕数控机床、热景生物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1+1+4”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全面试运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城市航站楼服务京津冀“三地三场”……近年来,廊坊开发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牢牢牵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加速构建与京津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

廊坊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姚振辉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廊坊开发区承接京津转移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560.61亿元,目前已有12个项目建成投产。通过不断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廊坊开发区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融入京津中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产业转移天地宽 集聚发展新动能

5月11日,在位于廊坊开发区的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廊坊精雕公司”)生产车间,一台五轴数控机床的显示屏上,由数字、字母和符号组成的指令不断跳动,半径1毫米球头铣刀不停移动、切削,一个汽车发动机缸体模具镶件即将“出炉”。

“自2014年北京精雕集团将生产与装配基地搬迁至廊坊,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自主研发的五轴数控机床系列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实质性进口替代。”廊坊精雕公司总经理黄海介绍,10年来,他们先后建成投产数控机床制造基地一期、二期、三期项目,年产1.08万台中型精雕机,“微米级”加工工艺全球领先。

廊坊开发区是距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雄安新区最近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协同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上优势巨大、空间广阔。“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让我们的区位优势迅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姚振辉介绍,廊坊开发区瞄准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生命科学、休闲文旅等“1+1+4”主导产业,精准承接京津高端项目,吸引了廊坊精雕公司等一大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和京津产业转移项目加速向开发区延伸。

除了廊坊精雕公司,廊坊开发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场景还有很多。总投资133亿元的联通华北廊坊基地、总投资260亿元的润泽国际信息港、总投资41亿元的中国人保北方信息中心等数据中心及上下游关联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廊坊打造中国北方算力中心节点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命科学产业,是廊坊开发区的重点发力方向。5月10日,走进热景(廊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研发实验室,试剂研发工程师邓琳正在对细胞因子项目进行优化实验。“目前,我们已开发完成细胞因子项目11项,对感染科、呼吸科、急诊项目以及肿瘤内科的检测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邓琳介绍。

热景(廊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北京热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其重要的生产、研发转化基地。2021年投产运营后,该公司承接仪器、试剂的研发转化项目6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17项,成为业内少有的产品涵盖全场景应用的企业之一。

聚焦重点求突破,强化全域协同理念。目前,以华大基因、热景生物、诺道中科为代表的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企业落户廊坊开发区,形成了集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慧医养于一体的产业链条,生命科学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崛起。

2014年以来,廊坊开发区坚持把产业协同发展作为重要着力点,承接京津转移重点项目106个,总投资560.61亿元。“我们承接的企业主要是央企、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等,承接方式为全部或部分疏解,主要为京津企业在廊坊开发区设立独资子公司或分公司,同时也包括整体搬迁、设立独资分公司及参股合作等,推动形成了跨区域有序承接、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姚振辉介绍。

协同创新势头强 发力发展新赛道

5月10日,在有研国晶辉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根矿泉水瓶粗的红外锗单晶经U型流水线加工后,成为一片片如眼镜片大小及薄厚的圆形红外锗单晶镜片。

“我们依托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目前有100余项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中国先进半导体材料和红外光学材料的主要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有研国晶辉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远飞介绍。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企业是重要的‘转换器’。”廊坊开发区发展改革和科技创新局副局长刘莹介绍,他们抢抓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疏解机遇,在科研项目、创新平台、科技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大力引进京津科技型企业,加快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的新高地和聚集区。

微米加工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商廊坊精雕、国内唯一的通信石英主材制造商久智光电子……目前,廊坊开发区聚集了一大批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领先水平的科技型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3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家,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及产品16家(个),科技创新体集群效应全面激发。

加速“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廊坊开发区一方面鼓励区内企业“走出去”,深入对接京津创新资源,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开发区应用转化;另一方面,将京津科研院所、高校“引进来”,全力构建开发区科技创新良好生态。

“在‘引进来’方面,我们尤其注重引入‘国家队’。”刘莹介绍,通过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四所一局两院”、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等科研平台联系合作,廊坊开发区全面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步伐。

截至目前,廊坊开发区拥有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平台160余个,推动科研成果在域内“首发首试”和应用转化。2023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1亿元,其中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7.7亿元。

以“科技引领+协同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廊坊开发区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升级创标、研发平台协同共建、京津资源深度对接等专项行动,全面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近日,位于廊坊开发区的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他们与京津两地合作研制的超高纯石英沉积管样品,技术指标初步达到任务指标要求,向着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迈出坚实一步。

“我们负责关键原材料的研发,北京玻璃研究院负责激光光纤的研制,天津凯普林负责激光器的开发与应用,从全产业链打破了高功率激光器的一个技术壁垒。”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经理秦卫光介绍,他们拥有国家专利60余项,多项工艺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高端石英材料制造商。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集中力量强主体、建平台、促转化、聚人才,闯出了‘科技引领+协同创新’的新路子。”姚振辉介绍,截至目前,廊坊开发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742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0.9件,均居廊坊市首位。

公共服务再升级 打造发展新优势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题中应有之义。”姚振辉介绍,廊坊开发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机制,着力推动医疗卫生、文化旅游、优质教育等资源共建共享,让人民群众不断收获协同发展红利。

4月24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完成首台手术。当天,这里完成胸外科、乳腺外科、头颈外科的9台手术,标志着廊坊院区试运行期间的诊疗项目全面开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位于廊坊开发区,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重点项目。“北京总院的专家每周都会到这里出诊,患者就医信息与北京总院互联互通,北京、廊坊两院区之间还有定制公交车,患者就诊更便捷、治疗更安心。”廊坊院区内镜科主任医师姚方告诉笔者。

除了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等优质医疗资源,廊坊开发区还加快建设“智慧+医养结合、主动健康与慢病管理”服务模式的智慧养老社区,并将京津冀区域内三级和二级定点医疗机构纳入互认范围,进一步扩大京津冀区域异地就医范围,全力推动医疗卫生协同高质量发展。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借力紧临京津的区位优势,廊坊开发区依托廊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等项目,加快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打造京津冀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典范。

108个情境空间、21场沉浸式演出、365天不间断上演……自去年7月“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开城以来,这里持续吸引海内外游客,成为京津冀文化艺术新地标。“截至5月14日,我们已演出7500多场次,吸引150万人次观演,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各种文旅业态的发展。”项目运营方新绎控股董事长李晓菲介绍。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目前,位于廊坊开发区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城市航站楼,成为华北地区首座服务京津冀“三地三场”的城市航站楼,可为旅客提供集值机、行李安检、行李托运、机场巴士于一体的顺畅乘机服务;而位于廊坊开发区的怀兴城际铁路“廊坊北站”,正在加快建设,开通运行后乘客可乘坐地铁轻轨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进一步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

给企业发展和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还有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目前,廊坊开发区全流程审批事项由64项压减至32项,审批要件由139个压缩至74个,企业开办全流程网办率达99%,25项便民服务“冀时办”可办,实现了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

通过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廊坊开发区增强了对京津项目的吸引力、承载力,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仅2023年,廊坊开发区就引进京津产业转移企业及重点项目30个,投资45.5亿元,推动形成了央企承接快速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持续加速、区域协同发展不断优化的良好局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廊坊市 北京市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5-24 汇成真空 301392 --
  • 04-29 瑞迪智驱 301596 25.92
  • 04-25 欧莱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