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这个村竟藏了座“金山”!

咸宁这个村竟藏了座“金山”!
2024年04月16日 17:33 咸宁发布

转自:咸宁发布

最美人间四月天,咸安区大幕乡白云山满目葱茏,片片茶园叠翠飘香。

雨后的白云山,雾气氤氲流动,山峰时隐时现,若即若离,似真似幻。而这样独特的气候条件,也孕育出一个独特的绿茶产区。

近年来,咸安区大幕乡立足资源禀赋,围绕生态茶园建设、茶旅融合、科技赋能多向发力,加速推进茶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一笔“绿色存款”

4月14日一大早,位于白云山最深处的“云秀高峰”茶叶基地,从海拔480米的晨雾中“苏醒”,一道道忙碌的身影分布在各个山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69岁的茶农从冬喜干起活来格外麻利,左手拉条,右手提拈,一芽一叶,归入篓中。

访客的到来,让她止不住多唠了几句:“这里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老板人很好,给我们20多号人包吃包住十几天,下山后,腰包就鼓起来喽!”

从冬喜口中的“老板”是云秀高峰茶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震。2015年,陈震怀着满腔热情来到白云山上建茶园,既熬过了各种极端天气的考验,也得到了政府“政策包”的支持,从山包上50亩的小茶园起步,一直干到了如今500余亩的规模。

每逢采茶季,陈震就带队下山,提前深入各村“请工”。拿当下的“谷雨茶”为例,前来采茶的熟练茶农,日收入最多可达180元。

去年,“云秀高峰”公司产茶3000余斤,大多批发到孝感、江浙一带,在陈震“实体店+固定客源”的营销方式下,总营收可达70万元,其中“头锅”明前茶能卖到1600元/公斤。

“高山云雾出好茶,好茶并不愁销,主要还是人手不够。”陈震告诉记者,茶叶不摘,就等同于“树叶”,一文不值,茶叶卖得越好就产得越多,采得越多就长得越好。

“茶园长好了,白云山茶叶就告别了‘望天收’。这是一笔为期30年的‘绿色定期存款’,足以形成产业兴、百姓富的良性循环。”大幕乡党委书记刘志敏说。

为了完善良好产业生态,大幕乡2024年拿出了新方案:鼓励企业用市场化手段引进劳务主体,组建专业化采收队伍。支持建设茶文化研学基地,开展技能培训,打造多元化茶旅融合模式。

望着正在建设中的研学基地,陈震脸上写满笑容:“面积变产量、产量变产值、产值成效益指日可待。”

一份不懈坚持

对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大幕乡而言,种茶既是产业发展所需,更是因地制宜之举。

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大幕乡曾有过茶产业发展的“高光时刻”,全乡茶叶种植面积逾万亩,几乎村村有茶园。后来,因受到市场环境影响,茶园面积日渐萎缩,最低谷时不足千亩。

国营白云山林场是少数坚持下来的茶叶生产主体之一。

“在我1996年来到白云山时,林场就已经开始种茶。”林场场长陈培根回忆道。

时至今日,国营白云山林场茶园面积也逐渐扩展至500余亩,主打湖北省著名商标——“白云杉峰”眉茶,走平价口粮茶路线,以其出色的性价比为市场所认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在人们品味求新、保健意识增强、文化品位提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无糖茶饮成为时尚潮流,市场空间越发广阔。一片茶叶,也已经从“古董”变成了消费市场的“新宠”。

“完全不愁卖。”陈培根介绍,去年,白云山林场茶产量约3吨,营收达到200余万元,带动周边60余户茶农增收致富。

今年,林场采用“新方案”,引入劳务主体,开展公司化采收,留出更多差价空间,进一步带动茶农的积极性,也让自身更专注于加工环节,实现了多方共赢。

“茶产业凭借其高附加值、强经济带动力等特征,成长为大幕乡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尤其是在白云山一带,已经出现产业集聚的势头。”大幕乡党委副书记唐阳说。

去年下半年,大幕乡开始大力推广“咸安桂茶”区域公共品牌,以标准化建设为引领,持续做优茶品质、拓展茶市场、唱响茶品牌。截至目前,全乡茶园面积超过5000亩,较过去翻了好几番,茶企数量增至6家,其中4家规模可观,具备全产业链生产服务的综合能力。

一张响亮名片

来到幕峰有机茶基地,基地负责人饶辉福与大幕乡党委副书记吴智翀一见面,就展开了技术研讨。

饶辉福从1978年参加工作起,一辈子都在钻研茶叶种植技艺,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茶教授”。吴智翀来到大幕乡的13年间,10年都在与茶打交道,俨然半个“茶专家”。

从两人的对话中,记者得知“高山云雾出好茶”的根本原因。

白云山位于咸安区东南,属幕阜山脉,海拔近700米,常年云雾缭绕。阳光经过云雾过滤,形成漫射光,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增加,也保持了嫩度。森林保护得当,形成了完整的生物链,避免病虫害。气温、降水与土壤优势,使茶叶香气更加浓郁和悠长。

而对幕峰有机茶基地而言,出好茶,可不仅限于“叶”,更在于“苗”。作为国家级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鄂东南综合试验站示范基地,这里的300亩茶园中,有近一半是用于种苗繁育。

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作支撑,外地茶苗引进来后,进行本土化繁育,就能销往各家产业基地。不论“云秀高峰”还是“国营白云山林场”,都是饶辉福的客户。

“中茶108、浙农117、安吉白茶,这边还有我曾经参与繁育的鄂茶2号、3号……总计80个品种,应有尽有。”谈起基地各类名优品种,饶辉福如数家珍,“茶苗主要通过扦插方式培植,白云山的自然条件对育苗更加友好,是天然的‘育苗床’。”

去年一年,幕峰有机茶基地共售出茶苗100万余株,这里还是目前全市唯一一家茶苗生产主体,其掌握的优质“茶叶芯片”,就是一张响亮的名片,不仅实现了从终端到源头的产业链全覆盖,更推动大幕乡茶产业走上了差异化发展之路。

回望幽静闲适的白云山,记者看到了茂林修竹、高峰对峙、径幽泉清,也看到了绿水青山正在成为“金山银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