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81届惠特尼美国艺术双年展,眼下正在纽约举办。这一届的展览主题为“比真实更美好”。
现场来看,这届惠特尼双年展的策展人和艺术家都趋向于保守,作品在“视觉上礼貌而友好”,但惊喜难觅。展览中有虚张声势的“大”作品和没有灵魂的人工智能(AI)艺术。反倒是美国艺术家Nikita Gale的装置作品《被偷走的时间》,一架剔除了音乐和装饰的钢琴造型作品,让人产生出身体的感受与浮想。艺术工作者如何“把自己作为方法”,突破自身局限和人工智能的加速挑战,是本届惠特尼双年展留给观众的一个思考。
今年三月是艺术爱好者们与惠特尼美国艺术双年展的约会。惠特尼双年展(下简称“惠双”)是美国本土艺术界举办的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群展,1932年以来成为惠特尼美术馆的招牌至今已是第81届。过去几年因为馆址搬迁以及疫情的影响,展览时间略有异动,不过总算坚持了下来。
与以往的“惠双”相比,今年的展览规模委实不算太大,71位艺术家或艺术组合的作品占据了惠特尼美术馆四层展厅及户外空间,另有按期在剧场播放的影像作品、行为表演和首次开放的线上虚拟展览——人工智能艺术家先驱Harold Cohen(1928-2016)1972年发明(2023年重新编程)的软件AARON作画的直播录像,以及一个游戏空间一样的需要注册登录的虚拟展厅。
五楼与六楼展厅入口的主题墙上均印有前言,阐释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比真实更美好”(Even Better Than the Real Thing),探讨有关“真实”的概念(tackles ideas of “The Real”)。前言内容空洞乏味,言之无物,看了好几遍之后,除了一堆时髦的词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身体政治”,并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印象。近几年的政治环境严重地影响了美国艺术界,接二连三地有艺术家、批评家或策展人因为政治立场或者不当言论而遭到禁展或丢掉工作,这让各大美术馆的策展人们噤若寒蝉,然而缺乏了态度的艺术创作倒真的像是没有灵魂的人工智能(AI)艺术,价值堪忧。
虚张声势的“大”作品
今年的惠特尼双年展较以往少了很多肖像作品,虽然展览中有不少关注身份的作品,以往常见的自传、半自传性质的作品数量大为减少,艺术家们似乎不再那么自恋了,不啻为一桩幸事,取而代之的是风景和自然景观,直指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却也仅仅限于指出问题。展厅内外不乏虚张声势的“大”作品——顶天立地的帐篷或是画布,希腊罗马石柱的断垣残壁,印第人的雕塑,泥土堆成、飘扬着美国国旗却已然倾斜坍塌的白宫模型等等,这些作品有的仅凭巨大的体量对观众起到视觉和心理上的压迫效果,内涵却陈词滥调,缺乏新意,有的虽然贴上了政治正确的标签,却无法以作品的形式美感真正地打动观众。
两件需要由时间来完成的作品倒是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加拿大裔艺术家Lotus L. Kang的《在瀑布中》(In Cascades)于一间展厅中悬挂了大幅的摄影胶片,这些胶片仍然在感光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产生不同的图像,堪称“以时间为画笔”的马克·罗斯科抽象绘画作品。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是一种永远处于变动之中的状态,胶片显影成像对人生的隐喻也恰到好处。
另一件是美国艺术家Eddie Rodolfo Aparicio以琥珀(树脂)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如纪念碑一样的大型装置作品《白鸽让我们飞翔》(White Dove Let us Fly)。根据艺术家自述的创作思路,1950-60年代加州从外移植来大量树木,最终又因为街道空间不足以让树根生长而不得不将它们迁出;与此同时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合法移民劳工进行了遣返;作品内还封存了涉及1932年原住民叛乱遭到萨尔瓦多军政府大规模屠杀的档案复印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琥珀将在阳光和周围温度的影响下逐渐融化,封存的内容也会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艺术家籍此想要表达的是创伤记忆在人的身体中随着时间而发生的变化(或是不变)。不过讽刺的是,艺术家是1990年出生于美国的第N代移民,并未亲身经历作品试图暗示的任何历史事件,却又急于把各种历史课上的知识融为一堂,过于丰富的背景知识徒乱人意,过犹不及。我只想过几个月来看看这件巨大的人造琥珀将会变成什么模样。
美国艺术家Eddie Rodolfo Aparicio以琥珀(树脂)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如纪念碑一样的大型装置作品《白鸽让我们飞翔》(White Dove Let us Fly)。
有趣的声音装置
随着时间的线索,我来到一间只陈列了一架钢琴的展厅——美国艺术家Nikita Gale的装置作品《被偷走的时间》(Tempo Rubato (Stolen Time))。仔细观察之后才发现所有琴键上的象牙贴片已被剥除,而琴键正在不断地上下跳动着。一名上了年纪的美术馆保安一直绕着钢琴漫步,似乎也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他还特意走来告诉我这件作品是由光线控制的,当光线暗下来的时候琴键就开始跳动了,等光线大亮了也就曲终人散,只不过此处仅有观众而没有演奏者。艺术家不光剔除了钢琴的装饰,也通过技术手段消除了音乐的旋律,仅仅留下节奏,缺席的演奏者让观众浮想联翩。“身体从未从技术中真正缺席”正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观念。
美国美术馆的“御用建筑师”——意大利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将惠特尼美术馆的新馆设计成如同趴在哈德逊河畔的一艘巨舰,展厅中间的楼梯间也被设计成舷梯的样式。来自加州的年轻艺术家Holland Andrews的声音装置作品《我所呼吸的空气:无线电》(Air I Breathe: Radio)就占据了这个空间。长达一小时的作品极为丰富又非常治愈,多层次的复杂声效包含了人声、鸟鸣、风声、水声等自然声音,也有电波、频振等人造声音,既有教堂唱诗一般的和声,也有因为信号不佳产生的不和谐音,偶有停顿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让人流连忘返。参观了四层展厅之后沿着楼梯拾级而下,舷梯间空灵的歌声让人想起远航的奥德赛,不知道引诱水手的塞壬是否曾经唱得如此美妙,在我们对视觉艺术日益产生审美疲劳的当下,也许唯有声音才能够唤起独特的兴趣!
结语
尽管策展人宣称本次展览的艺术家们触及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重要问题——环境、种族、AI,入选的艺术家们来自不同的年龄段、地域和族裔,作品更是跨越了传统与最新的艺术媒介,所有的展览文字均为英语和西班牙语双语(在移民众多的美国,西班牙语是仅次于英语的美国第二大语言),等等。我看完之后却感受到一种热热闹闹的寂寞,从策展人到艺术家都趋于保守,作品在“视觉上礼貌而友好”,在可控的范围内谨慎地表达个人观点,换句话说,即深谙套路,难有惊喜。整届展览似乎是一次缺乏了舵手和目的地的星际旅行,人类将自己的命运交给自己的想象,然而想象如何可以突破自身的局限,人工智能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还是终结?
展览中唯一直接与AI直接相关的作品——艺术家组合Holly Herndon 与Mat Dryhurst接受本次展览委托而制作的软件生成的一个米其林轮胎人一样、橘色头发蓝色眼睛的形象憨态可掬,但笑不语,观众还可以在网络上随意输入词组让软件生成任何图像,感兴趣的话,就请上网站试试吧:https://xhairymutantx.whitney.org/
2024年惠特尼双年展:比真实更美好
2024年3月14日-18日:会员预览;3月20日-8月11日:对公众开放。
惠特尼美国艺术美术馆,曼哈顿庚斯伍尔特街99号
(本文原题:《一次没有目标的远航:第81届惠特尼美国艺术双年展随想》。图片来源:作者及惠特尼双年展官网。)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