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珍贵的清代缂丝原是合二为一

这件珍贵的清代缂丝原是合二为一
2024年04月03日 04:35 媒体滚动

转自:辽宁日报

辽博展出的“宜春帖子岁朝图轴”缂丝珍品,图中白线为拼接处。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飞龙在天——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展”中,有一件清代缂丝引人瞩目,成为网红文物。研究认为,这件珍贵的缂丝应是清代宫廷所用,且由两幅寓意美好的作品拼接而成,接合处简直天衣无缝。

清代缂丝珍品再次展出成为网红文物

缂丝,也称“刻丝”,是一种古老的丝织技艺,起源于唐代,盛极于南宋。因其丝织工艺像被刀雕刻过一样,因而得名。因为缂丝的工序复杂,图案丰富,所以时至今日也只能靠人工编织,所以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目前,正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的“飞龙在天——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展”中,就有一件十分珍贵且独特的缂丝作品,引来大量观众拍照,已成为网红文物。

辽宁省博物馆展览策划部研究馆员、“飞龙在天——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展”策展人周颖表示,这幅缂丝作品是清代的“宜春帖子岁朝图轴”,长1.2米、宽0.87米,不论是色彩、文字还是图案,都充满了喜庆与祝福之意。值得一提的是,这件文物是由上下两幅缂丝作品拼接而成。

图轴上半部的中间位置,用缂丝技艺织造了“喜到新年百事多吉利”9个字,汉字两侧,是一幅用蓝色纬丝缂织的对联——“青帝垂恩远,三春锡福多”。

图轴下半部则是一幅“岁朝图”,图中有烟花、如意、器皿、画轴以及瓜果、鱼等新春供奉礼物,寓意“平安如意”“吉庆有余”等祝福之意。

周颖介绍,之所以将这件缂丝“宜春帖子岁朝图轴”悬挂在展览即将结束之处,一方面是图轴上半部带有文字的“宜春帖子”以金彩云龙纹为衬底,这里的龙纹可以呼应“飞龙在天”展的策展主题,另一方面,这件文物不论是文字还是图案都充满了喜庆与吉祥寓意,可让观众在结束观展前收获一份新春美好祝愿。

在朱启钤收藏前缂丝作品已经合二为一

专注从事古代织绣工艺、民族文物展览设计和研究的辽宁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朴文英说:“从内容和织造材料上看,这件缂丝作品应该是专门为宫廷织造的。至于说它到底为清代哪位皇帝织造,因缺少详细资料,目前还不好判断。”

和辽博收藏的其他缂丝文物一样,这幅缂丝“宜春帖子岁朝图轴”也出自民国时期名人朱启钤(1872年—1964年)的收藏。

朱启钤从小就爱好丝绣物品。任职期间,他曾到前门荷包巷收购丝绣文物,其中包括辛亥革命后恭王府所出精品。1929年,朱启钤撰写了《存素堂丝绣录》《丝绣笔记》,著录所藏并加以考证,内容涉及古代织绣技术和历史,对工艺美术史研究作出了贡献。

朴文英表示,目前来看,这幅“宜春帖子岁朝图轴”是一个完整的作品,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它是由“宜春帖子”和“岁朝图”两幅作品上下拼接而成的。“宜春帖子”指的是文字部分,“岁朝图”则是下半部的绘图部分。

那么,这两幅作品是什么时候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整体的呢?朴文英分析,这并不是朱启钤所为。在朱启钤收购之前,这幅“宜春帖子岁朝图轴”就已经被人拼接成一幅,变成如今这个样子了。

据了解,因缂丝作品十分珍贵,人们日常所见几乎都是整幅作品,像这样由两幅缂丝作品合二为一,且缝合之后天衣无缝的珍品,十分少见。

1928年,日本实业家想高价收购包括“宜春帖子岁朝图轴”在内的丝绣作品,被朱启钤拒绝。1929年,朱启钤组织创建了中国营造学社,并影刻宋版《营造法式》,他急需经费。此时,张学良(张学良胞弟张学铭是朱启钤的六女婿)正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最终以20万银圆收购了朱启钤收藏的丝绣作品。朱启钤提出的条件是,今后这些丝绣精品不得售与外国人。“九一八”事变后,这批丝绣落入日本正金银行。

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后,这批丝绣被空运到北平,暂存故宫博物院。1949年后,这批珍品重返东北,保存在了东北博物馆,也就是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直至今日。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