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为啥越来越清

黄河水为啥越来越清
2024年03月30日 05:14 齐鲁晚报

  主笔:于梅君

  近日,有网友在黄河壶口瀑布,拍到“清流飞瀑”的壮观景象。不少人惊叹“黄河水竟然变得如此清澈!”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那么,黄河壶口瀑布水质变清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屡现“清流飞瀑”

近日,多位网友在陕西延安黄河壶口瀑布,拍到了“清流飞瀑”的景观。黄河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自2020年5月以来,平日浊浪滔天的黄河壶口,不时变身清流飞瀑,在20多米高的陡崖间奔腾直下,令不少网友感叹“黄河水不再黄了”。

  黄河之“黄”,实为泥沙。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所以,古人很早就开始关注“黄河清”这个话题,并将其记录下来。

  据媒体报道,在清乾隆年间《古今图书集成》这部书的《山川典·河部》中,详细搜集了东汉至清初千余年间黄河澄清的史料。就目前资料看,“黄河清”现象,最早的记载在光武帝建武九年(公元33年),当年“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一带)河水清”。

  此后,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和清朝,都有关于“黄河清”的记载,其中以明清的资料最为丰富,既有正史、杂史,也有地方志和碑刻等,共有65次之多。《申报》1935年2月2日还曾报道,在山西石楼,黄河第67次被记录河清、见底的情形。

  有专家分析称,实际上,历史上的“黄河清”,只是黄河输沙量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平均水平,至于“清如井水”“见底”和“纤鳞皆见”的记载,不过是因黄河水量过少而导致的清澈见底。

  近年来,随着生态持续向好,沿黄各省(区)不断传来黄河变清的消息:从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1200多公里的黄河中游,多处出现“一河清水向东流”的景象。直到开封以下,黄河才呈浅黄色。

  这意味着,连同基本是清水的上游,在非汛期,黄河80%以上的河段是清的。涉及流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史所罕见。

  专家分析,此次黄河壶口瀑布水质变清,主要是由于冬季雨水相对较少,上游来水随之变少,也就不会把黄土高原的黄沙带入河水。除自然因素外,万家寨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黄河蓄水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水流变缓后,泥沙自然沉淀比较多。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减少了泥沙流失,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黄河壶口瀑布水质变清。

近十年黄河年均输沙量减少2.35亿吨

  其实,黄河变清并非只是人们的感觉,多项数据也证明,“沙退河清”正成为现实。

  黄河泥沙从哪里来?九成来自黄土高原。这里土质疏松,易蚀易散。每逢暴雨冲刷,则流失大量水土,奔入黄河。近代实测资料分析,黄河干流年均输沙量为16亿吨,含沙量为35千克每立方米,含沙量为世界河流之冠。

  如今,黄河得到系统性治理,“沙退河清”正成为现实。据《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的统计,近20年来,黄河中游平均每年拦减入黄泥沙超过4亿吨。黄河的年均输沙量已从16亿吨减少到本世纪的3亿吨左右,减幅达80%。

  据黄河入海前最后一个水文站——利津水文站的监测,近几十年,黄河来沙量大幅降低。

  1981-2010年,黄河年均输沙3.86亿吨,2011-2021年,年均输沙1.51亿吨。相比于2010年之前30年的平均值,近十年黄河年均输沙量减少了2.35亿吨,减少超6成。以前一矿泉水瓶黄河水中,最多有超过16克沙子,如今只有3.55克。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地处黄河上中游。1995年遥感调查实测,全市八成面积水土流失,每年约1.5亿吨泥沙流入黄河。面对严峻形势,全市开始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如今,鄂尔多斯不仅水土流失面积较1995年减少50%以上,森林覆盖率也接近三成,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水土流失,破坏容易治理难。形成1厘米土壤需要120年到400年,而流失1厘米表土,常常仅需1年。为此,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保站在陕西开展了淤地坝试验。所谓淤地坝,就是在沟里修个坝,把坡上冲下来的泥沙拦住,慢慢淤成大片良田,既拦泥又收粮。几十年来,黄土高原上建成了5.9万多座淤地坝。

  绥德水保站对比了1977年与2017年发生在当地的两场暴雨数据——雨量几乎相同,输沙量却从764.2万吨降到13.42万吨,减少了98%!

  一座座淤地坝的建设,大大减少了汇入黄河的泥沙量。仅以黄河主要支流中,年平均来沙量第二位的陕西无定河为例,1971—1980年比1952—1960年输沙量减少了62.4%。

  陕西平均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已从多年前的8.3亿吨,减少到2022年的2.68亿吨。

黄土高原由黄转绿,植被覆盖63%以上

  黄土高原曾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曾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千百年的开垦和利用,造成这里植被大面积退化,水土大量流失。如何修复生态环境,成为困扰当地的一道难题。

  于是,人们想到一系列妙计:将山上流失下来的水土,拦截在沟里的淤地坝;为了能在高山陡坡上种树,垒成一个个鱼鳞状的树坑;将倾斜的山坡,变成台阶状的旱作梯田……加上每年定期飞播造林,使得水土流失逐渐被控制住。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当地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沙区植被平均覆盖度达到60%。

  如今,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由之前的34%提高到现在的63%以上。黄土高原历史性地实现了主色调由“黄”转“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已由监测以来最严重的4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3.13万平方公里,黄河输沙量大幅减少。

  2022年,央视曾公布了一组黄河沿岸生态画面。从卫星视角拍摄的黄河画面可以清晰看到,十年间绿进沙退,黄河生态绿线最宽处向前推进了约150公里。不断增长的生态绿线,锁住了黄河流域更多水土。排放到黄河里的泥沙量,平均每年减少3亿到5亿吨。十年间,黄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2.6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多上海的面积。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调水调沙,建立现代化水利工程,解决下游淤积。我国在黄河干流上兴建了多座水利工程,包含三门峡、刘家峡、八盘峡等众多知名枢纽,利用各大水利工程,调节水流冲击,从而合理地将淤积泥沙送入大海。

  水沙调控,使黄河中下游流域获得大量生态补水。如今,内蒙古巴彦淖尔的乌梁素海,水面扩大、水质明显改善,草鹭、赤麻鸭、灰雁等260多种鸟类找到栖息家园;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出现了“水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动人景象。

  199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为32%

  随着持续二十年的

植树造林、退耕还草。

  如今黄土高原已有超过63%的区域,被绿色覆盖,主色调“由黄转绿”,入黄泥沙也大幅减少。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黄河 黄河壶口瀑布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