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向杲 杨 洁
近期,部分银行贷款利率低于另一些银行存款利率的现象引发银行机构的广泛关注。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部分银行发放的三年期经营贷等贷款品种,利率已低于3%,部分经营贷经过政策贴息后,利率最低可至1.8%;而部分中小银行的三年期定存等存款品种的利率仍在3%以上。即,同期限存贷款利率出现了较明显的“局部倒挂”现象。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存款定期化、存贷款利率调整机制差异、部分银行信贷增长“以价换量”等因素导致了“局部倒挂”现象。出现这种状况将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并可能会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但是,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政策引导等积极因素推动下,存贷款利率中长期有望趋向合理水平。
贷款利率
最低可以“做到1.8%”
目前,一些中小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仍高于3%。如,陕西麟游农商银行发布的信息显示,该行对“存款利率一浮到顶”,三年期存款利率达3.2%,该存款活动截止到今年3月31日。再如,记者从遂宁银行(四川)了解到,从3月20日起,该行三年期存款利率为3.5%,且五年期存款利率与三年期存款利率持平。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超过10家中小银行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超3%,包括遂宁银行、五华惠民村镇银行(广东)、新疆天山农商银行等。其中,部分银行为了揽储,曾在今年2月份逆势上调了存款利率,调整后三年期定存利率突破3%。
通常而言,银行的同期限存款利率要低于同期限贷款利率,不过今年以来,同期限的存款利率高于贷款利率的现象不时出现。
目前,一些三年期及以上期限的经营贷利率已低于3%。如,有一家农商行3月15日发布的信息显示,该行一款贷款产品“年化利率(单利)低至2.98%”。另一家城商行近日公告称,该行新客首借可享年化利率(单利)为2.98%。
北京朝阳区一家助贷机构的业务员告诉记者,如果名下有满1年的营业执照,经营贷利率可以压到2.5%至2.8%,贷款期限为3年至5年。如果名下公司的经营注册地在北京中关村、通州等地区,且符合政府对高新技术公司的贴息政策,还可以享受1%的贴息,贴息后贷款利率能降到2%以下,最低可以“做到1.8%”。
业界人士认为,存贷款利率“局部倒挂”是多因素共振的结果。
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对记者表示,贷款方面,需求不足导致了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存款方面,尽管监管部门已连续多次引导商业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但一部分中小银行抓住同行调降的时间窗口逆势高息吸储。两方面原因共同导致存贷款利率形成“局部倒挂”。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认为,利率倒挂有三个层面的原因:从定价机制来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调整能够对新发贷款定价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相较而言,存款利率调整更具刚性,其调降通常具有“领导者定价”特征,表现为大型银行调降之后中小银行再跟进,导致存款利率调整需要一定时间方能显效。从信贷投放策略看,为完成信贷投放目标,部分银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以价换量”情况。从存款利率来看,近期存款定期化趋势依然延续,存款利率调降存在一定挑战。
不同银行资源禀赋的差异也是重要原因。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称,各家银行贷款定价以综合资金成本特别是存款付息成本为基础,资金成本不同,贷款利率必然不同;同时,由于不同银行在存款市场上地位不同,叠加客户经营能力分化,付息成本差异导致存款利率出现差异。
利率倒挂
使部分银行净息差承压
业界颇为关注的是,“局部倒挂”对商业银行将带来哪些影响。
在受访人士看来,国内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存贷款利差获取利润,而“局部倒挂”本质上反映了部分银行贷款利率过低,以及另一些银行存款利率过高,这两种情形都会对银行净息差造成一定的压力。
某股份制银行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局部倒挂”会导致市场过度竞争、存贷款定价不合理以及部分产品的收益与风险不够匹配,这增加了银行净息差压力,不利于可持续经营。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等业界人士也认为,部分存款和贷款品种的利率倒挂,以及定期存款利率和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倒挂,均会导致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当前银行业净息差明显低于维持资产增速和经济增长相匹配所需要的合意净息差水平。
从行业净息差现状来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再创历史新低。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低至1.62%、1.57%。据《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监管机构为商业银行划定1.8%的净息差“警戒线”,若低于1.8%将会在评估中被扣分。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局部倒挂”会进一步压缩部分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净息差的不断收窄无疑会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也会影响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受多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通过留存利润等内源性资本补充方式提升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下滑势必会削弱部分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可能减少信贷资金
流入实体经济规模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局部倒挂”可能会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其传导路径有两个层面:一方面,净息差收窄不利于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另一方面,理论上“局部倒挂”背后存在资金空转的可能性。
具体来看,“局部倒挂”会降低部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而不利于其提升资本实力,而商业银行的贷款投放等风险资产的扩张与资本金挂钩,资本规模增速趋缓势必影响信贷投放。娄飞鹏也表示,“局部倒挂”可能会减少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规模,从而影响实体经济融资能力,也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与此同时,杨海平认为,“局部倒挂”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借款企业或个人挪用信贷资金进行套利,这会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并影响货币政策执行效果。
不过,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这种套利操作难度较大。一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对象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资金流向面临约束;二是,利率较低的小微企业贷款多为1年以内的短期贷款,而利率较高的存款产品多为1年以上的中长期产品,在实际操作中套利面临一定的难度。此外,利率超低的个人消费贷款主要面向优质客群,并非人人可以申请。
与此同时,记者咨询业内人士了解到,部分高息存款业务需至柜台办理,并需要存款者提供社保公积金缴纳证明、居住证、房产证等辅助证明。这意味着,若想追求高息,异地储户还需开启“特种兵式存款”,其中还需付诸不少时间、精力及经济成本。对于此种情况,有银行人士提示,“确实需要综合考虑”。
多举措降低
“局部倒挂”的负面影响
基于前述分析,受访者认为,不同主体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局部倒挂”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一家大型银行总行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在监管层面,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效能,赋予存款利率调整更多“随行就市”的市场化特征;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监管考核机制,在引导银行理性合规揽储的同时,存款利率还要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在银行层面,可以主动提高精细化负债管理水平和监测力度,按照适度原则把高风险、波动大、不稳定的存款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严守风控环节,提高负债的质量与稳定性。同时,商业银行要通过不断调整存款结构,避免“高息揽储”。
此外,董希淼表示,超低利率容易给部分小微企业带来“利率幻觉”,导致其对信贷资金过度依赖以及杠杆率过快上升。因此,对大型银行,监管可以提升其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贷户的考核占比,降低因其非市场化过度下沉给中小银行带来“挤出效应”的影响,推动构建可持续的小微金融服务生态。对中小银行而言,监管机构可以在资金来源、资本补充、资产处置等方面采取更多的差别化支持措施,鼓励中小银行更好地发挥体制机制灵活、贴近市场和客户等特点,更精准地服务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杨海平也表示,在当前利率环境下,解决“局部倒挂”问题既需要监管部门细化存款贷款两端的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需要商业银行加强贷款用途管理,避免信贷资金被用作他途。
“需要高度关注的是,贷款利率较低可能反映出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下一步,宏观政策宜进一步采取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激发经营主体有效融资需求。”董希淼表示。
从短期来看,杨海平表示,引发“局部倒挂”的主要因素暂时不会发生趋势性改变,因而“倒挂”现象短期内或会持续。
不过,从中长期看,李一帆认为,未来,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监管政策有效引导,以及银行主动强化存贷款定价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存贷款利率将保持在合理水平。
责任编辑:江钰涵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