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农奴讲故事丨藏北草原上,斯曲旺姆和她的“百口之家”

翻身农奴讲故事丨藏北草原上,斯曲旺姆和她的“百口之家”
2024年03月26日 21:45 新华社

02:25

新华社拉萨3月26日电(记者孙非、丁增尼达、黄智琪)坐在自家的玻璃暖房里,边晒太阳边和亲人们聊天,是斯曲旺姆一天中最喜欢的时光。今年85岁的她,家住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甲根村,天高云阔的藏北草原上。

海报制作:新华社记者邱星翔海报制作:新华社记者邱星翔

当雄,藏语意为“精心挑选的牧场”,平均海拔约4200米。这片位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的牧场,水草丰美、牛羊成群。但在旧西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生活艰难得令人难以想象。

斯曲旺姆曾是一名“堆穷”(农奴的一种)。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草原上没有医生,得了病就自己扛着,扛过去就能活,扛不过去人就没了。”斯曲旺姆说。

斯曲旺姆和外婆相依为命。她回忆说:“那时我们没有自己的牛羊,替农奴主放牧一整年,换来的糌粑也不够吃,仅有的收入还要交种类繁多、难以负担的税,许多时候只能靠乞讨过活。”

据《当雄县志》记载:旧西藏时,牧民要承担乌拉税、人头税、送礼税等税赋、劳役共二十余种。收入不足以生活和交税的牧民,只能向农奴主借贷,利率高达22%。永远还不完的“子孙债”,让牧民只能选择逃荒、为奴或乞讨。

这是斯曲旺姆(3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这是斯曲旺姆(3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1959年,雪域高原掀起了一场彻底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运动,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新生活就从分到草场和5头牦牛开始。”斯曲旺姆说,“牲畜不断繁衍,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也渐渐有了起色。”

20世纪80年代,靠着国家的惠民政策,以及牲畜出栏积累的财富,斯曲旺姆家从土坯房搬进石木结构的新房。2019年,斯曲旺姆家再次更换住房,搬进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房。“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以前农奴主的房子都不如我家。”她说。

这是斯曲旺姆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甲根村的家(2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这是斯曲旺姆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甲根村的家(2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如今,斯曲旺姆儿孙绕膝,11个儿女各自成家立业。曾经和外婆相依为命的小家庭,已发展成有百余人口的四世同堂大家庭。

时代的发展,赋予翻身农奴和后代们新的可能。

斯曲旺姆的儿孙们有着和她不同的人生轨迹。1972年出生的儿子尼玛扎西,认为“自己生在了好时代”。他刻苦读书,一路读完初中、高中,还拿到法律专业的大专文凭,成为拉萨市公安局的一名工作人员。

斯曲旺姆的孙子孙女中更是人才辈出。孙女桑琼从天津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孙子巴桑罗布是当雄县城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她们家还有军人、老师、卡车司机……

斯曲旺姆(中)和家人们欢度藏历新年(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斯曲旺姆(中)和家人们欢度藏历新年(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现在,斯曲旺姆身体但凡有不适,儿子索朗罗达就会开面包车载着她前往拉萨。“妈妈年纪大了,心肺功能也不是特别好。”索朗罗达说,“感冒之类的小病可以去村里的卫生室,大病还是去市里的大医院做检查才放心。”

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甲根村,斯曲旺姆(前中)和家人们一起拍摄全家福(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公塘乡甲根村,斯曲旺姆(前中)和家人们一起拍摄全家福(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

今年藏历新年,斯曲旺姆的儿女们带着各自的小家庭来甲根村团聚。孩子们依次给老人献上哈达,敬上青稞酒,被围坐在中间的斯曲旺姆,身边满是欢声笑语。

斯曲旺姆说,“希望这样的好日子能久一点,再久一点……”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旺姆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
  • 03-29 灿芯股份 688691 --
  • 03-27 无锡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