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有迹可循,让世界看到江苏制造“含绿量”

“碳足迹”有迹可循,让世界看到江苏制造“含绿量”
2024年03月14日 19:30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碳足迹”成为热词之一。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多位代表委员也带来了相关的建议及提案,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提出,可建立汽车行业统一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并推动汽车产品碳足迹的国际衔接互认。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在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去年年底,在江苏苏州一家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一款将要销往欧洲的智能控制器,完成了碳足迹的核查,也拿到了江苏省首张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的碳足迹证书。证书显示,每个这样的产品的碳排放量在1.9千克左右。

而为进一步建立健全省级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日前,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江苏省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省将出台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力争完成400个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电池、光伏、钢铁等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省级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运行,产品碳足迹标识工作体系初步建立。

积极探路,应对低碳领域全球挑战

碳足迹,是用来衡量个体、组织、产品或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指标。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一些国家逐步建立起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和认证制度,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将产品碳足迹纳入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要求。比如,宝马公司此前宣布到2030年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40%,据此对原材料采购、部件生产乃至回收环节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也一直在加快提升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水平,促进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

“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前沿,江苏省电池、光伏、钢铁等行业产业链齐全、企业数量多、产品种类广、出口份额大,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压力大,亟待加快推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认证,有助于企业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更好畅通国际循环;有助于企业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发展新质生产力、繁荣绿色消费市场;有助于精准指导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企业层面,多位企业家向记者表达了提升碳足迹管理能力的渴望。“我们核算产品碳足迹的动力与紧迫性,主要来自合作的跨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出口合规要求等。”苏州一家新能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由于国内没有得到国际广泛认可的数据库,国内企业进行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主要应用欧美企业发布的商业数据库。不过,欧美数据库中的中国相关数据存在无法表征我国生产技术现状、无法追溯和验证数据来源等问题,导致我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面临不公。

一个业内共识是,为了出口需要去核算产品碳足迹的国内企业,往往本身已经在产品性能、能效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相对领先的绿色技术,并使用了更具优势的可再生能源。“然而,在现有国际通行的碳足迹管理体系之下,本应具有低碳优势的国内产品反而经常在国际竞争中处于竞争劣势。”上述企业负责人认为,归根结底,很多企业都在期待我国通过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国际话语权,从而为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时提供国家背书。

立足江苏,七大任务具备鲜明特色

《实施意见》的印发,回应了企业期待。除明确到2025年的近期主要目标外,《实施意见》还放眼长远,提出到2030年,全省产品碳足迹管理标准体系基本完善,电池、光伏、钢铁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得到广泛推行,完成1000个左右产品碳足迹核算工作,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市场主导、多方协同、高效服务的碳足迹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碳足迹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应用广泛,碳足迹国内外多边互认机制不断完善。

为完成相应目标,《实施意见》明确了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标准体系、推动重点行业碳足迹核算、建立重点行业碳足迹数据库、推进产品碳标识认证工作等七个方面重点工作任务。这些重点工作一方面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根据江苏实际,具备鲜明的江苏特征。

“《实施意见》重点突破,立足江苏实际,聚焦重点行业,优选市场占比高、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基础数据好的电池、光伏和钢铁行业率先开展产品碳足迹核算与认证,每年完成约200个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数据归集。”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还聚焦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融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安全有序归集电池、光伏、钢铁等行业数据资源,有效为行业提供数据共享和技术服务。

数据是“双碳”战略的强力引擎,《实施意见》结合江苏实际提出,全链条实现产品碳足迹的“标准引领-数据集成-核算评价-认证溯源-场景服务”在线服务,同时一站式打造覆盖核算评价、认证标识、检验检测、科技金融服务的全流程、多场景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并且高质量建设行业碳足迹数据库,实现我省碳足迹管理标准化、便捷化和精准化,为“江苏制造”争取话语权。

开放合作也是《实施意见》的特征之一。《实施意见》提出共建共享,省市联动,多方参与,会同省级部门,吸纳相关产业集群所在重点城市、研究机构、认证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同时,《实施意见》提出要促进互信互认,推动碳足迹核算评价、标识认证等方面跨区域衔接互认。确保产业生态共荣,《实施意见》还将聚合一批咨询、认证、商务、金融、技术、数据服务商,搭建低碳服务业生态圈。

成熟一个、设立一个,我省还将逐步开展产品碳足迹等碳标识认证。省市场监管局认证监管处负责人表示,为推进《实施意见》尽快落地,充分发挥质量认证助企降碳增效作用,省市场监管局结合质量认证创新试点示范工作,本年度已确定5个地区的7个重点产业链率先探索开展碳标识认证试点,分别是南京市钢铁产业,无锡市输配电设备、电动两轮车产业,常州市动力电池、绿色建材产业,南通市家纺产业和盐城市的光伏产业。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加强工作指导,制定创新试点示范工作方案,推动在年底前颁发一批碳标识认证证书,引导企业节能降碳,助力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站上风口,更多企业拿出绿色“刻度”

一边探索,一边践行。记者调研中发现,在产品碳足迹领域,我省很多企业已经提前探路。“钢铁行业是节能降碳的重要力量,公司非常重视双碳工作,专门成立了产业发展研究院系统推进相关工作。对于企业来讲,碳排放分两个层面,一个是组织层面,另一个是产品层面。”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双碳发展总监刘长亮介绍,相比之下,产品碳足迹涉及内容更广,不仅包括企业自身排放,还包括了上游供应链带来的间接排放。

“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政策要求和用户诉求,它同时还是一个促进减碳节能的重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减排潜力,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系统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并建设数字化的计算和管理平台,覆盖公司的大部分产品,更快速响应相关方的需求。”刘长亮说。

协鑫科技是我国光伏行业的先行者之一,从2021年开始,协鑫科技在光伏领域再次主动自我革命,加快自主研发的颗粒硅技术产业化,仅用两年半时间,实现了颗粒硅产能从1万吨到42万吨的飞跃,助推光伏产业沿着新技术路径效率向上、成本向下。“协鑫颗粒硅的降碳减排优势十分明显。”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业内专家测算,硅料环节生产1吉瓦颗粒硅可减排10万吨左右二氧化碳。2021年,协鑫颗粒硅产品获得由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颁发的碳足迹认证,证明其每生产1千克FBR颗粒硅,碳足迹数值仅为3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就在今年3月5日,协鑫科技召开首次碳盘查启动大会,进一步放大颗粒硅低碳优势。通过系统地盘查各个基地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能够精准把控各项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源头,了解在能源使用效率、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产业链协同等方面的真实表现,从而为后续的碳减排规划和全面的碳管理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从单个企业到整条产业链,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形势,碳的“足迹”需要越走越清晰。今年1月,省市场监管局公布了2024年省级质量认证创新试点示范项目,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江苏有限公司申报的“电池产业链碳足迹认证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信息披露研究”入选,该项目聚焦我省动力电池产业链,选取链主企业主要产品,建立动力电池产品碳核算规则,为动力电池碳足迹标准体系和数据库建设提供支撑。同时,第三方技术机构出具产品碳足迹核查报告,指导出口企业掌握CBAM机制信息填报要求,助力出口企业有效应对欧盟CBAM机制贸易壁垒。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江苏公司绿色低碳部部长顾正认为,开展碳足迹认证可以带来多种效益,产品碳足迹认证增加了产品的环保属性,还可以帮助企业摸清自身碳排放的水平和程度,从而证明自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贡献,更易获得市场青睐。同时,还将推动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的创新升级。

不过,在顾正看来,目前想要进一步推进碳足迹认证,仍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目前涉碳的内容太多太乱,尚没有统一的政策指导,大家碳足迹认证依据的标准和算法不尽相同,导致最终计算出来的结果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另外,在碳足迹认证的程序上还没有一些明确的法律规定,存在程序混乱的情况。”顾正分析,想要解决这两大问题,需要对碳足迹认证机构和涉及碳足迹认证的从业人员进行管理,认证机构首先要经过国家的监督和检查,解决机构不合规的问题,从而保证碳足迹认证过程中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澄 许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江苏省 绿色低碳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3-22 广合科技 001389 --
  • 03-18 星宸科技 301536 --
  • 03-15 平安电工 001359 17.39
  • 03-13 戈碧迦 835438 10
  • 03-11 骏鼎达 301538 55.82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