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在铜仁大龙经济开发区,红星电子锂电池再生利用生产线建设项目、中伟股份电池材料中试研发车间改扩建项目、汇成电池新材料产业园三期工程等园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是贵州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新能源“新三样”趁势成长,产品出口额持续增长。贵州将发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链主”作用,围绕建设国内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加快提升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规模效应和质量效益,力争到2027年总产值达5000亿元。
这是贵州推动“富矿精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个成果。贵州矿种多、分布广、储量大、品位优,已发现矿产137种,其中,锰、磷、铝资源储量居全国前3位,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发展有良好基础。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贵州立足本土丰富的矿产资源,启动“电动贵州”建设,制造业以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为基础,打造从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材料到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推动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向新图强。
向新图强 锂电精品化
新材料版图上,锂电企业越来越强。2023年,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255亿的品牌价值荣膺“中国品牌500强”称号,排名第295位。
“‘新三样’,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投入门槛高,动辄需要几亿元、几十亿元的资金投入,难以依靠‘人海战术’实现规模化生产。”贵州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学院教授说。
在创新要素的投入上,中伟股份持续保持饱和投入,从2020年至2023年6月底,累计研发投入超24亿元,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超80%,保持高速增长,确保研发投入强度。
除了龙头企业保持高研发投入外,中小企业在预算中同样留出更多资金。3月以来,位于毕节高新区锂电池产业基地的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所有人都在期待新设备上线,更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可将企业锂电池材料年产量将从2000吨提高到3000吨。
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14点52分,贵州板块指数涨幅达2%,成交98.95亿元。板块个股中,中伟股份、振华新材、安达科技进入涨幅最大的前5个股,分别涨11.40%、7.16%、6.02%。
“多个新能源车型降价促销,带动锂电产业链终端需求回暖,碳酸锂价格上涨带动锂电产业链价格上涨。”针对当前市场环境,伍国勇说,企业更要依靠科技创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基于贵州锰、磷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中伟股份、贵阳弗迪等新能源新材料头部企业聚集于此,精益求精,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储能技术路线广泛应用,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产业化推进,三元前驱体、湿法净化磷酸、电池级硫酸锰等原辅料产量达到全国领先。
数据显示,贵州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总产值从2020年120亿元增长至2023年695亿元,已成为支撑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增长极。
向新而行 智动力造车
高速公路上,绿牌照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截至2023年12月22日,贵州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7.48万辆,较2022年增长11.53万辆。
就职于贵阳一家大数据科技公司的90后方俊,去年前购置一台新能源汽车,今年从贵阳到遵义茅栗镇的返乡路上,意外地实现了“充电自由”。方俊说:“开始还是提心吊胆,担心要找桩、等充电,实际上都没有发生,高速服务站和镇上充电设备都很完善。”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一方面,贵州大力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于去年9月,实现了1145个乡镇充电桩全覆盖,今年还将新建充电桩6000个。
另一方面,推动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等项目取得新进展。从整车制造来看,奇瑞万达、吉利、忠辉重工、万仁汽车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均拥有完整的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设计、研发、验证体系,并持续表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如忠辉重工2023年生产观光型车辆近2000辆,产量实现翻番。“通过去年两次电力扩容,我们的生产用电需求得到很大满足,2024年产量将进一步提升。”忠辉重工总经理王有隆说。
此外,把握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机遇,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专攻无人驾驶领域,生产的各类无人驾驶车辆已经走向全球30多个国家。
贵州将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奇瑞汽车出口基地建设,促进奇瑞电动轻卡重卡、吉利电动汽车产能释放,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向新攀高 持续“追光”
乌蒙山上,“风”“光”越来越好。2023年贵州统调风、光新能源发电量达23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创历史新高。
“长远来看,人工智能耗能大幅度增长,在全球‘双碳’目标的约束下,新能源发电装机的增长也会更快,由此带来新能源投资机会也确实不容忽视。”伍国勇说,碳足迹,正在成为“外贸新三样”出海的新要求。
3月11日,宁德时代大涨超14%,锂电、光伏等新能源赛道股强势反弹,带动创业板指涨超3%。
日前,宁德时代13大产业基地之一的贵州基地获得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颁发的PAS2026碳中和认证证书,标志着该基地于2023年达成工厂碳中和,成功跻身零碳工厂行列。而该基地在投产前,屋顶19.47MW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就并网投入运行。
3月2日,贵州首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在黔东南凯里炉碧工业园区投产,该生产线日产光伏玻璃和太阳能光伏玻璃1250吨。预计全年实现产值15亿元,可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
一个多月前,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威宁制造基地光伏组件二期生产线投产,年产2.4GW N型TOPCon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全面完成建设。
抢抓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2023年,全省新型工业化建设快速推进,相关行业投资增势良好,全省太阳能发电投资比上年增长86.5%,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速75.8个百分点。
瞄准“高效清洁”优化能源结构,因地制宜设计布置“山地光伏”,大力探索“光伏+农业”“光伏+公路”“光伏+储能”等多场景综合开发应用,加快光伏项目建设,在产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贵州将在乡村合理布局建设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电力总装机超过8900万千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编辑 管云
二审 李姗
三审 岳振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