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网
【本报记者郭钇杉】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再度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的焦点话题。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对记者说,从1994年发起“光彩事业”产业扶贫到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从开展乡村振兴“五五工程”到实施“十万绿领新农人培训计划”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在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的指导和支持下,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累了丰富的脱贫和振兴经验。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刘永好说,长期以来,乡村中青年、有文化的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素质偏低、结构失衡等问题较为突出,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有效激发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需要打造育得出、留得住、跟得上、空间广的乡村人才生态。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需要在育才、留才、用才方面下功夫,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沃土汇聚扎根。
为此,刘永好建议引导农业院校加强学科建设,满足新时期乡村产业发展需要。拓宽乡村产业空间,鼓励支持年轻人就地创业就业,把人才留在乡村。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人才培训,共同打造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人才能力建设体系。
“做优做强农业产业,首先要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以区域优势求生产,从而形成地方特色产业,这样才能获得长久持续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可持续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建敏如是说。
“我来甘肃二十多年,从最初做天然气到做农业产业,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国家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我想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选择了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尹建敏说,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海拔高2660多米,气候干燥),选择了肉羊养殖和食用菌两个特色产业。同时,以兰州市红古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金砂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利用先进技术、人才、资金及优质种源,以“龙头企业+乡镇+行政村+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当地剩余劳动力,进行了肉羊和食用菌产业的规模化养殖,带领老百姓,尤其是妇女脱贫致富。
在提升乡村产品知名度、增加产品附加值方面,农产品标准化和土特产品牌建设十分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来伊份总裁郁瑞芬接受采访时说,2023年自己深入云南等乡村一线调研发现存在三产融合变现手段单一、产业链环节分散等问题。“今年我的提案是关于完善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来伊份作为食品销售企业,产品原材料大多来自田间地头,希望通过我的提案,呼吁全社会帮助更多乡村振兴农产品和农村企业扩大销路,培育和推动更多深耕农产品的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郁瑞芬表示,在过往帮扶基础上,来伊份实现了从简单的商品供应,到指导供应商当地开设工厂、创新产品研发、优化原材料品质和产品标准、产业技术培训、市场资源对接等方面的跨越。截至2023年,来伊份已累计销售500亿元农副产品,其中来自帮扶地区的产品近45亿元。助力10余万农村种植户、养殖户安居乐业。
企业在做优做强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推动者。如今,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已经越来越宽,中国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也在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多样化路径,通过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多种路径,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形成与企业共生互补的新业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编辑 鲍坤子)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