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风花街全景图
九龙口全景图
盐镇水街全景图
盐镇水街漂舟戏苑广场
珠溪古镇夜景全景图
欧风花街“就要爱”冷焰火秀
西溪景区全景图
□ 通讯员 金龙飞 景步阳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爽 徐宁
每逢节假日,“人从众”已然成为盐城的主旋律。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春节8天假期,盐城市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724.13万人次,同口径增长51.91%。去年一整年,盐城实现游客接待量48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80亿元。
让经济融入人文,以人文浸润经济。在致力打造“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道路上,盐城重点推出21个不同类型特色文化街区。D·A艺术街区、KK-PARK国际街区等火爆出圈;“串场夜画”“名画行为艺术”等街区演艺引发热议;西溪景区活化“非遗文化”;淮剧小镇“文旅+非遗”实现文旅融合加速度……
“四色”文化城市盐城,正以“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声名远播。海风拂过千年,盐阜大地这片热土上所孕育的开放包容、坚韧不拔的人文精神,既是盐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盐城的文化软实力。
融合传统时尚,孕育地方特色街区
火树银花不夜天,璀璨烟火耀西溪。今年春节期间,每当夜幕降临,东台西溪景区内的海春塔苑流光溢彩,聚满了翘首以待的市民游客,这里的无人机烟花秀,实现了传统与科技的交互融合。
“董永传说”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是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尤以东台西溪古镇历史最为悠久、地名遗迹最多。作为国家级非遗“董永传说”的发源地,沐汉唐之风采,打造出一片文旅融合的新天地。身着汉服与身边人携手信步古风市集,欣赏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的仙幻实景演出《天仙缘》,中式浪漫让“董永”不再是传说。
在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过程中,东台西溪坚持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紧密结合。先后建设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海春塔苑、草市街等一批重要景点,打造出集人文体验、娱乐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景区。依托国家级非遗“东台发绣”“董永传说”和东台鱼汤面、陈皮酒等41项省级和地方非遗资源,引进西安肉夹馍、许河猪头肉、绍兴臭豆腐等128种地方名小吃和非遗民俗演艺。特色美食叠加精彩表演,当视觉与味觉得到双重满足后,游客更加难以割舍在西溪的每一刻。
当特色非遗走出国门,世界也能看见盐城。2月25日,国家级非遗项目盐城淮剧和杂技走进韩国地标景观。“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位于韩国首尔市中心的景福宫前门光华门广场上,一群来自中国淮剧杂技发源地——建湖县淮剧团和江苏省杂技团的青年演员,伴随着娓娓道来的淮歌《声声慢》,身着华服,水袖拂面,胭脂墨粉,缓缓走入人流当中,奉上了一场淮剧淮歌、杂技表演,引来路人和游客纷纷驻足。
“九条大河九方走,一片芦荡心中留。”提起建湖,就不得不说九龙口淮剧小镇。建湖淮剧作为核心载体,牵动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淮潮大街让从前单一的湿地游,发展成如今文旅融合的小镇游。
此外,以“九龙九鲜”为特色的地方美食,为九龙口淮剧小镇的文化品牌塑造做了良好的策应。据统计,九龙口餐饮年营业额实现成倍增长,截至目前已超500万元。
经济效益的增长带动了地方村民的就业创业,目前有1000多人服务小镇各类运营工作。当“忙”成为常态,当地一位服务景区的摄影师笑逐颜开:“忙得根本停不下来。跟拍一天收入500元,每天都有游客有此要求,所以不愁‘没饭吃’。”
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以文化人,以文惠民。去年,《西溪景区活化“非遗文化”》和《淮剧小镇“文旅+非遗”实现文旅融合加速度》两个案例入选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当经济“活化”文化,人文经济也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汇聚多元业态,打造前卫个性潮街
“盐城是一个适合打卡的城市,随手一拍就凑齐了九宫格。”文艺类、国潮类、国际类、怀旧类、科技类文化街区让盐城备受关注,特色文化街区要想彰显“个性化”,既要发展本土文化,也得融合外来文化。
盐城欧风花街,作为城市“微旅游”特色街区,围绕“青年人”和“特色餐饮”的定位要求,用“鲜花”和“绿色”来营造空间氛围,以“品牌”和“创意”来构塑商业形态,着力打造最靓“微旅游”目的地、最美“城市客厅”,为游客提供一种全新的吃、游、玩、购的体验式旅游方式,现已成为盐城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入夜,整座欧风花街宛如京剧变脸,变成另一副模样。餐厅精致的落地玻璃窗外,冬季的冷风和餐厅里橘黄色的灯光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在这里,冷暖色调互相冲突而又交融,无数的游客度过假期的美好时光。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欧风花街就像是漂泊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
盐城潮街的吸引力,在以文化为主题的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中不断提升。充满时尚气息的KK-PARK国际街区围绕中韩文化主题,采用开放式运营模式,打造1.1万平方米的宜业、宜商、宜乐、宜游的城市商业新空间。D·A艺术街区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类前卫个性街区的打造,为进一步释放消费活力,繁荣消费市场,塑造年轻态的城市新形象注入更多活力。
“四色盐城”中的“白色文化”即指海盐文化。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盐镇水街作为海盐历史文化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大运河支流——串场母亲河东侧,占地约9.6万平方米,承载着海盐历史与发展变迁的轨迹。
盐镇水街内保留盐商会馆、盐宗祠、游船码头、漂舟戏苑等独具盐运文化、海盐历史与老盐城历史记忆的传统景观,也有来自盐城护国永宁禅寺下院——永兴寺与水街地标性建筑水云阁展现的禅意文化、龙文化。
作为一个综合性文旅休闲商业街区,盐镇水街招引盐城八大碗、秦淮人家等知名餐饮品牌;打造“好市来了”盐城名小吃街、盐田音乐夜市美食市集品牌;围绕串场河“最盐城”庙会IP,结合海盐文化、水云阁龙文化与节假日特点,年均接待游客量约500万人次,市民游客普遍点赞“盐镇水街——最盐城”。
特色文化街区是“城市会客厅”,也是“城市名片”。汇聚多元业态,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对于加强城市更新升级,传承挖掘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消费场景,发展新型文化消费模式等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深挖古韵风华,开发记忆中的街区
在千年古镇开一场“全国高校乐队人气争霸赛”会是怎样的场景?近日,“珠溪古镇音乐游”在网络上刷屏,引发全国大学生争相抢票。作为盐城市区唯一现存的古镇,珠溪古镇可谓是活力四射。
古镇所在地伍佑场始建于西汉,复兴于北宋,鼎盛于明清,置盐史已长达2160多年,在两淮盐场中享有“三十六盐场,大不过伍佑场”的美誉,古镇内“六河、九街、十八巷、二十六桥”传统肌理保存完整。
走进珠溪古镇,最能体验属于盐城的人间烟火。文曲巷,这个珠溪古镇烟火气最足的地方,美食遍地,是古镇最有人气的街区之一。盐城传统小吃琳琅满目,一个个小吃店用最质朴的模样,做着最用心、可口的美食。
国潮风在珠溪古镇盛行。围绕“国潮新文创,国庆潮盛地”,珠溪古镇打造体验式国风国漫消费节,为消费者开启了一场国潮新消费盛宴,“珠溪古镇国风国漫消费季”主题活动自开幕以来,共计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3000万元。
据统计,这里先后举办特色文旅活动450余场次,如“仲夏奇遇,珠溪有戏”珠溪古镇亲子戏剧节,在炎炎夏日吹来了一股属于戏剧的劲爽风潮。活动期间,每周末不间断开展的不同主题精彩演绎活动,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古镇既是文化资源,也是经济资源。2021年底,盐南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要求,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方向,开启重塑千年古镇工程。该项目核心区规划面积665亩,其中首开区180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被列入“江苏省城市更新第一批省级试点项目”。2023年4月29日,经过近两年建设,珠溪古镇项目首开区对外开放。
政府的保护性开发,既要传承民俗文化,也要适度开发旅游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为留住“烟火气”、维护“原生态”,珠溪古镇采用纹理型、针灸式保护性开发,拆除的部分仅有五分之一,保护古建筑56处、修缮重点民居68处,目的就是努力还原大家记忆中的古镇模样。
盐城在品牌打造、活动策划、业态创新、要素集聚、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对特色街区支持力度,将其作为城市文化品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珠溪古镇的打造,既促进了古镇的可持续保护,又实现了创业增收,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让鱼与熊掌兼得变为可能。
铺就人文底蕴,塑造共荣共生典范
一街一巷都承载着历史,一砖一瓦都写满了故事。越来越多的“老街巷”变为了“新地标”。“一条建军路,半部盐城史”。建军路文商旅街区,这条充满历史记忆的城市街道,在过去几年里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其中,竹林大饭店和1956星剧场,作为这一变革的亮点,见证了盐城的文化传承和经济繁荣。
竹林大饭店坐落的地方,曾是20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的竹林商业城原址,承载着几代盐城人共同的情感记忆。然而,在新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的冲击下,人气颇旺的竹林商业城一度门庭冷落,空置废弃多年。在2021年10月底,竹林大饭店重新开业,它以文化消费空间的极致还原和多维文化体验的丰富呈现华丽转身,吸引了本地和外地游客慕名前往。
2023年,竹林大饭店实现销售1637万元,同比上升8.6%;客流达107万人次,同比上升6.2%。围绕“回味老盐城、品味最盐城、赏味新盐城”的定位,竹林大饭店采用的是复合经营模式,每一层楼的业态都各有侧重。通过不断推陈出新,民俗文化、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融入其中,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
位于竹林大饭店5楼东侧的“礼遇盐城”文创旗舰店,400平方米创意空间内汇集了近2000件特色的精品文创。作为集合全市特色文创的旗舰店,它是展示盐城文化创意产业成果的重要窗口。
在建军路的中心,1956星剧场也焕发出新的生命。时代变迁,曾经城中最热闹的老影院蝶变成以剧场为主要功能,兼具人文书店、文创美学、艺术展览、咖啡茶饮空间的复合型城市文化会客厅。
近日,沉浸式戏剧《于多多的绿野仙踪》登陆1956星剧场,该剧讲述建军路上老于家一屋三代人“打鸟、护鸟、画鸟”的故事,以现代化的场景设计带来了原汁原味的复古体验,从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等角度,宣传近年来盐城生态保护工作的成效,点燃了整个建军路商圈。
小剧场也能成为艺术大舞台。1956星剧场专注于推出各种形式的新型文化演出,以“剧场+阅读+创意生活”为功能定位,吸引了当地年轻人和外地游客的目光,为推进盐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填补了盐城在小剧场领域的空白,成为亭湖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楷模。2023年1956星剧场获得第三批江苏省示范小剧场认定,成为盐城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文化空间。
“春节文旅市场的繁荣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以经济复苏带动消费,以城市特色为核心竞争力,盐城文旅将会持续高光时刻。”正如盐城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侯德志所预测的,如今的盐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经济繁荣与人文发展交相辉映。当城市与游客在喜悦中“热情相拥”,文化街区与人文经济也在“双向奔赴”。
“外揽水绿之幽,内得人文之胜”,盐城用数十年时光,将一座浸透盐风海韵的城市,装点成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向海图强的一片热土。兼具海盐文化、新四军文化、滩涂湿地文化以及海洋文化特征的盐城,呈现出的人文经济学样态必然是厚重的、丰富的、融合的。
(图片由盐城市委宣传部提供)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