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必须看到,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中央农办负责人在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时表示,归根结底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近期,《金融时报》记者在安徽实地采访中看到,安徽合肥市县域地区正在因地制宜地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特别是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和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方面,基于当地资源禀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和人口变化等现实情况,合肥县域地区近年来有重点地培育形成了一批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农业经营主体,很多农户家庭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因此得以提升。
自然,这背后也少不了金融发力。合肥当地金融部门在完善地方特色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方面积极实践,不断强化相应政策机制和服务体系建设,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切实提升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金融服务水平。截至2023年底,合肥市县域涉农贷款余额1992.66亿元,同比增长29.55%,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9个百分点;全辖脱贫人口小额信用贷款余额3.76亿元,惠及脱贫人口10479户。
为产业“领头雁”亮绿灯
“10多年前我回乡时只有不到1万元积蓄,加上银行机构的信贷支持,在流转来的50亩土地上我开始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试验。如今,合作社通过统一土地流转形成的种养基地已发展到22000亩,还能带动周边养殖基地30000余亩;近几年,合作社社员每年平均在每亩地上可实现约1500元的纯收入。”合肥市庐江县放马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放马滩合作社”)理事长吴保林告诉记者,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金融都通过创新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
放马滩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当时稻渔综合种养还是一个很新的概念。“按照我们这边的气候条件,3-6月份进行小龙虾养殖,6-11月份开展水稻种植,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在时间和空间上基本不重叠,茬口衔接技术相对简单,农民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再加上这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又能兼顾保障粮食供给与提升种粮农民收入的双重目标,合作社因此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吴保林说。
经过摸索,为了更好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并将自身试验和学习到的种养经验有效传递给农户,放马滩合作社逐步形成了统一流转土地、再转租给社员开展生产的运作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下,随着规模扩大,资金流问题很快显现出来。据吴保林介绍,除了统一流转土地之外,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社员生产投入成本,放马滩合作社对生产环节进行统一管理,这就意味着合作社还需要对部分农资进行统一采购。“像在这几年,每年这个时间合作社总共需要支出1800多万元,一方面是集中支付流转土地租金,另一方面还要备耕采买农资。”吴保林告诉记者,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每年有两轮集中回款期,但集中支出带来的资金缺口仍很难补足。
从记者在多地采访的情况看,目前合作社要获得足额信贷支持的难度仍较大。合作社普遍没有可抵押资产,用于生产的土地多数是流转来的;同时其多数也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银行较难了解其经营情况。庐江农商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合作社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传统信贷服务方式和贷款额度评估模式已无法适应其资金需要,针对这种情况,2020年,该行基于对放马滩合作社经营情况的掌握及其资金需求特征,量身打造了饲料贷款政策,并开通信贷办理绿色通道,以化解合作社和周边500余户农户的生产资料资金短缺问题。依托这一创新信贷服务方式,放马滩合作社信贷额度被提升至300万元,叠加合作社社员的信贷额度,这些资金都可以在特定时间被用于进行农资采购和土地流转租金支付。“在这种模式下,社员和农户也无需再为农资发愁了。生产季开始时,他们可以从合作社免费获取饲料,专心生产,收获后合作社再从农户出售的龙虾、水稻销售款中扣除饲料款。”吴保林补充说。
肩负着带动农户的责任,吴保林深知要不断强化对相关农产品市场的了解和判断,同时也要尽可能降低市场波动对合作社经营和农户收入的影响。2023年,当地小龙虾收购价有所下滑,合作社不少社员收入相较之前降低。“如果只停留在一产,社员和农户收入太容易受到市场因素冲击。”吴保林说。由此,吴保林决定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相应产业的发展韧性。
“目前在建的这个项目可以实现小龙虾和水稻的深加工。特别是对于近年来价格波动较大的小龙虾,有了相应生产线,我们可以在筛选的基础上进行小龙虾的直接销售和深加工,以更有效挖掘农产品价值。”吴保林告诉记者,为了支持这一总投资1500万元的项目建设,庐江农商银行对合作社的信贷支持额度调升至500万元。项目完工后,通过降低农户生产投入、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在合作社新的运行模式下,农户每亩地每年可再增收200元左右。
对放马滩合作社的支持只是当地金融部门创新服务方式、扶持产业“领头雁”发展的众多案例之一。据当地相关主管部门人员介绍,由于临近合肥市和长三角地区,本地较多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再加上庐江县是全国2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之一,当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推进较早,因此很适合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方式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户增收。为了更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向这类产业主体倾斜,负责合肥市县域地区金融管理工作的人民银行巢湖分行在庐江县推进试行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271”计划,具体而言是在全县范围内确定了20个具有一定基础和示范作用的行政村、7个具有特色和引领作用的产业、1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小微主体)作为重点支持对象,以更好带动金融支持全县产业发展。2022年依托“271计划”,庐江县金融机构对10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小微主体)发放贷款114笔1.7亿元,累计带动3064笔37.52亿元信贷资金投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多角度优化金融服务生态
“不同于过去的工程类项目,我们采取的是OEPC建设模式,就是将运营前置。”合肥美照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照酒店管理公司”)总经理申勇给出进一步解释,“这一方面有利于项目整体控成本、降风险,另一方面我们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要更多考虑项目与乡村景致、文化、产业的适配性,而这些又都是我们可以运用的资源。”
在百花村,美照酒店管理公司建设运营的少间王圩里民宿开业已有3个年头,这也是该公司在合肥市县域地区运营的首批民宿项目之一。到目前,项目整体投资3000万元。据了解,在民宿三期项目启动阶段,政府拨付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起到了较好的撬动作用,前后共拨付资金1800万元,“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民宿周边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整治等工作。在民宿正式开业后,去掉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民宿每年给予村集体5%-6%的资金回报,总共100万元;此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还负责与村集体签订农房租赁合同,再整体租赁给我们公司进行改建、运营。”申勇告诉记者,因为有了这一项目的资金回报,百花村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20万元。
除了助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之外,少间民宿也在尽可能将自身运营与本地产业、文化相融,通过保留乡村本味和风貌,提升项目吸引力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力。“最基础的,我们在民宿改建过程中将夯土墙作为主要装饰元素,留下农房痕迹。在此基础上,当地村民是民宿经营最主要的供货方之一,他们可以将自家种植的蔬菜、茶叶以及加工的米饺等卖给我们,这些可以作为餐饮原材料、伴手礼等加深游客对百花村的印象;我们还会推荐游客加入到本地的采茶节、板栗节等活动中,以更好提升其体验感。”据申勇介绍,近年来,他们还在民宿周边培育发展了“一宅两门”的家庭民宿,与少间民宿形成差异化供给、互为补充。
现如今,美照酒店管理公司在合肥周边地区开发的民宿项目已实现微利经营,自有资金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但在2021年,少间王圩里民宿一期刚刚开业,客流还不稳定,民宿二三期又需要软装投入,急需资金支持。恰逢当时,该公司被评定为AAA级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了解到民宿项目进展情况后,庐江农商银行立即给予了200万元授信额度,有了这笔资金,再加上民宿后来的良好运营,项目很快走上正轨。
美照酒店管理公司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乡村治理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当地的金融服务生态优化也为以美照酒店管理公司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输送了更充沛的金融“养料”。
人民银行巢湖分行行长谢铉洋告诉记者,庐江县是安徽省首批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试点县,也是合肥市唯一试点县。相关工作在2019年启动后,当地首先开展了农户的信用评定工作;在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评定办法和支持方案后,2021年庐江县又启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信用评定工作。而美照酒店管理公司就是庐江县内首个被评定为AAA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至2023年年底,合肥市县域地区已完成对87.5万户农户、7791个经营主体和104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信用评级工作;辖内三类信用主体存续授信户数4.28万户,存续授信金额63.02亿元,在用信户数2.85万户,用信金额42.71亿元。得益于此项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经营主体因为守信用实现增信,这进一步改善了农村金融环境;同时,信用户融资成本也在此过程中有了较大幅度降低,到去年底,AAA级信用主体平均贷款利率已降至3.35%。
庐江农商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行对三类信用主体的新增贷款利率基本都不到4%,与此同时,基于地方法人优势,该行尽可能提供足额和更便捷的贷款服务,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但近年来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和经营压力。为了降低机构资金成本,特别是让地方法人银行能够更聚焦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人民银行巢湖分行在用好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方面创新举措,强化精准滴灌和正向激励。一方面,人民银行巢湖分行建立了“再贷款+信贷产品”联动机制,以货币政策工具运用驱动信贷政策有效落实,推动人民银行低成本资金向支持乡村振兴效果好的金融机构倾斜;另一方面,创新了再贷款定向直投模式,该行会同县(市)农业农村局、经信局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对涉农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名单制管理,定期推送至法人金融机构用于定向直投,发放直贷模式再贷款。截至2023年底,人民银行巢湖分行累计向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再贴现55.1亿元,其中通过“再贷款+信贷产品”发放再贷款资金共计11.02亿元;向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1.82亿元;通过定向直投模式发放再贷款3.72亿元。
财政金融协同破解主体经营难题
除了少间王圩里民宿之外,安徽松陆农业科技开发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陆农业科技”)的起步与发展也得益于财政与金融的共同支持。
“我们公司2019年就成立了,但正式的生产经营开始于2022年。”松陆农业科技总经理姜涛说。
该公司流转形成的生产基地是在巢湖的圩区。据当地人介绍,所谓“圩区”是指平原河网或沿江滨湖等低洼易涝地区,通过圈圩筑堤,设置水闸、泵站,以外御洪水、内除涝水,从而形成封闭的防洪排涝保护区域。“在正常年份,圩区其实是很适合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因为面积较大且相对平坦,这里也适合使用大田农业作业设备进行耕种。”但让姜涛意料之外的是,2020年当地发生了一场洪灾,相应的生产经营工作也被迫中止。
据姜涛介绍,松陆农业科技一共流转了2000亩土地,主要从事稻虾综合种养、小龙虾苗种繁殖等种养和销售工作,同时公司产出的稻米直接供货给金龙鱼。“这样的大企业对供货商生产标准化要求较高,除了所在地水文、土壤要达标外,公司要严格按照绿色高质高效规格种植,同时需要配备足够的农机具,包括稻米收获后的烘干环节也要达到一定的工艺标准,这大幅加剧了前期投入。”
尽管项目刚刚启动,但当地政府和金融机构仍尽可能给予了最大力度的资金支持。“不仅是看重这个项目对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的带动作用,该公司绿色、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可以为当地农业产业带来更多积极影响。”当地金融办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基于此,当地财政拨付了400万元的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松陆农业科技以自有资金投入了200万元,剩下的400万元则来自于庐江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
“仅靠信用贷款很难满足松陆农业科技的资金需求。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我们直接参与到了该公司采购设备的环节,通过寻求省农担公司的担保支持,我们向公司贷款支持其购买农机具;公司则在正式开展生产经营后以分期还款方式按计划归还贷款。”庐江农商银行负责人表示。此外,财政在该公司采购农机具环节还给予其一定补贴。在财政和金融资金的共同支持下,公司在2022年开始正式的生产经营,并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公司生产基地亩均产出水产200斤、水稻1500斤,亩均增收2000元。公司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还让周边农户实现增收10万元以上,并带动零散农户就业30余人。
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当地设立了专项奖补政策,2023年全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兑现奖补资金1.3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1358家。在此基础上,人民银行巢湖分行加强融资担保合作,实施“农业保险+担保+信贷”行动,拓展“见保即贷”“见贷即担”等政银保担批量业务,对单户担保金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平均担保费率不超过1%。另据当地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23年底,合肥市县域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总规模5.7亿元,财政补贴占保费比重74%,为农户提供保额约120亿元,总参保率提升至78%。像放马滩合作社、松陆农业科技等主体及其所带动的种粮农户都投保了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充足的保障让他们更有底气在种植技术提升、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当地的农业产业转型形成了更强的推动作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