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广们的采购清单上
腊味是少不了的“家乡的味道”
而腊味的代表
当属腊肠
复合调味品牌珠江桥牌的数据显示,广式腊肠在拼多多年货节热销,自元旦以来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30%。凭借产品的高品质和拼多多的流量扶持,店铺迎来很多回头客。
这些腊肠,大多出自何发坤之手。年近60岁的他,大半辈子都在跟腊肠打交道。40多年打拼下来,何发坤在黄圃这个因腊味而声名鹊起的广东乡镇已经闯出了名气。
腊肠的“数字经济学”
与广州仅一河之隔的中山市黄圃镇,是广式腊味发源地之一,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这里诞生了不少经验丰富的老手艺人,何发坤就是其中之一。
一根品质上乘的广式腊肠,不仅原料选择考究,制作技术更是关键。它通常需要经过猪肉解冻、分割、清洗、搅碎、腌制、灌制、刺孔、扎肠、烘焙等一系列繁琐的工序制作而成。何发坤做腊肠40多年,早已将技术要点烂熟于心,只要人在中山,总会亲自监督生产。
每天上午是生产车间最忙碌的时候,腊肠进入烘房前的所有工序都在这里完成。何发坤习惯性地走到车间一角,目光紧随生产线转动,不过多干涉制作。但他有一套严苛的腊肠制作“数字经济学”,能做到持续稳定地还原广式腊肠风味。
涉及腊肠的一切
何发坤是个不折不扣的“细节控”
在选材方面,使用的是重量在220-260斤的“标猪”,这样肉吃起来丰盈而不腻。肉粒大小和肥瘦比例,是影响腊肠外观的两个主要指标。比例协调才能使肠身透亮、口感扎实且有嚼劲。何发坤经过反复研究测试,决定将瘦肉切成0.8*0.8厘米的小粒,肥肉切成0.7*0.7厘米的小粒,这样搭配出来的腊肠红白分明,一经照射散发出透明光泽,看起来可口诱人。
白酒是重要的腊肠制作调料,它不仅能起到杀菌抗菌的作用,所携带的芳香物质还是广式腊肠增香的核心来源。为了能让腊肠闻起来更香,何发坤跑遍了中山、江门等地的酒厂,尝试了二三十家酒厂的酒,才终于找到一家合口感的产品。
肠衣质地对腊肠口感也有很大影响。何发坤坚持采用猪肠衣包肠,用之前在30度的清水中泡发,大概2分钟左右就能完全浸透,迅速恢复韧性。
腊味七分靠制作,三分靠烘烤。烘房里的湿度、温度和排风大小,都是对腊肠师傅的技术考验。春季,广东总是会下毛毛雨,腊肠容易受潮,何发坤就会将烘房温度调到58—60度之间,蒸汽、排气也会相应调大;冬季外温低,北风吹来也会带有一定水汽,他会把烘房温度降到53度左右,同时加大排气量。
何发坤是工厂最核心的技术人员,掌握着腊肠制作关键技术。所有进到烘房的腊肠,他都会严格把关,每隔1—2小时进入检查一次烘烤情况。
在这套严格的量化管控标准下
腊肠的品质和口感
始终都很稳定
敢拼不服输 传承先推广
何发坤十八岁那年,他带着自己打工攒下的1000元和兄弟在广州租下了一间几百平米的厂房,从此开启了腊肠生意。
2003年前后,何发坤将腊肠厂从广州迁回黄圃。彼时,镇上已经有大大小小几十家腊肠企业,腊味产量在珠三角一带遥遥领先,却始终没有一家成规模的公司。何发坤的回归,实现了当地“一般纳税人”零的突破,也为“黄圃腊味”建造区域品牌打下了基础。
2006年,黄圃腊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成功申报广东省著名商标;2009年,“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黄圃腊味入围“粤字号”2019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单。
何发坤还成为带动黄圃腊味机械化生产第一人。当所有厂商都不敢用机器生产时,何发坤不仅耐心听取了使用方法,还提出改进意见。目前,工厂月产腊肠达到300—400吨、腊肉100吨、腊鸭腿100吨。
2023年,珠江桥牌想在中山找一家工厂代加工制作腊味肉制品,走访了当地几十家工厂后,选中与何发坤合作。
合作几个月下来,工厂每天按销量为珠江桥生产腊肠、凤凰盏等产品,日产日销,以保障品质和新鲜度。目前,线上已经成为珠江桥牌国内的主要销售渠道,2018年入驻的拼多多店铺销售额位居所有电商平台第一。
何发坤生产的腊肠通过拼多多平台走出广东,触达全国9亿消费者,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最近何发坤更忙了,越来越多品牌来找他谈合作,工厂每天出货量明显增加。
“自拼多多年货节以来
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30%。”
珠江桥拼多多店铺负责人说,中国的当代匠人,把手艺与现代技术糅合,量产丰沛。拼多多持续挖掘匠心好物,让精益求精的产品高效匹配给有需要的人,同时助力手艺人创富增收,回报匠心。
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桑雪骐
编辑/李晓雨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