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症,全球最常见且危害最大的神经疾病,全球每3秒钟就有1例患者被确诊。
在作家桑塔格《疾病的隐喻》一书中,阿尔茨海默被称为“有失人格”的疾病。每个人都会老去,而人们寄望于医学的进步能让人有尊严地老去,即使他们患上了阿尔茨海默。
近期,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了由日本制药公司卫材和美国渤健共同研发的新药“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商品名:乐意保/Leqembi)。这款药物预计将于今年7月中旬在国内上市,适应证为用于治疗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轻度痴呆。
仑卡奈单抗的获批标志着阿尔茨海默病将进入早期治疗时代,这将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为更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赢得宝贵的生命期限。被诊断为后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一般为5-6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钟春玖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由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缺乏有效的病因学治疗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AD)控制关键在于早期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但是目前来看,早期就诊求医的比例仍然非常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郁金泰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每年疾病负担超万亿美元
方林(化名)的母亲在10年前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初期向中期发展阶段。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他曾尝试把母亲送到社区日托中心,但收效甚微。最近他不得不把母亲送入专门的养老机构,每个月的医养护理费用一万多元人民币。对于家庭而言,这不仅仅是一笔不小的财务开支,更让人折磨的是巨大的精神压力。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有各种异常表现,例如不分昼夜、表现焦躁。有数据显示,超过80%的认知症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精神行为症状,如幻觉、抑郁、妄想、夜间狂躁等,随着疾病的进展,症状也会趋于严重。家属和养老机构在无法应对的情况下,只能求助于抗精神药物来抑制症状。然而目前缓解中后期患者症状的药物,例如盐酸多奈哌齐、奥氮平、美金刚等,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副作用,虽然能对患者起到一定的镇静作用,但长期服用也会造成老年人其他身体功能的衰退。
方林就表示,他很担心母亲现在的行动能力,尤其是吞咽功能衰退严重。即便是在养老机构,但他表示,护理人员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缺乏专业的护理能力,很多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应对患者的举动。
全球AD权威组织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每3秒钟就有1例AD患者被确诊,2015年全球AD患者约为4678万人,预计到2050年全球AD患病人数将达到1.3亿人。
另据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死亡原因,在全球每年导致约240万人死亡,并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照料负担。
世卫组织预计,痴呆症每年给全世界造成1.3万亿美元的损失。有统计数据显示,在痴呆症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占比高达60%至80%。
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2021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达到983万人;预计到2025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达到1550万人,到2030年进一步增至1950万人,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通常隐匿起病,缓慢进展,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主要表现为逐渐进展的记忆力下降、语言和视空间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可伴有精神症状。
相关数据显示,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AD的发病率在5%以上;而85岁以上老年人中,AD发病率更是高达30%!
钟春玖向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不同于正常衰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病理性衰老,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表现是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神经纤维缠结和脑萎缩。
阿尔茨海默病较正常衰老认知下降速度更快,会导致记忆和思考等能力大幅下滑,情绪不稳定,后期需要别人的帮助生活。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至今仍无法治愈和逆转,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早期预防并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及时用药延缓疾病进展成为科学和医疗界关注的焦点。
药企欲摘得“皇冠上的明珠”
郁金泰向第一财经记者介绍,目前市场上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大部分都是针对中后期阿尔茨海默病,用来缓解症状,主要是改善认知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MDA受体拮抗剂,还有一些改善精神症状和情绪的药物,并不是从疾病的作用机制入手。
他认为,仑卡奈单抗的上市将会改变这一局面,让疾病从“对症治疗”进入“精准修饰治疗”时代。科学家目前认为,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的堆积可能是AD的病因,仑卡奈单抗可以精准结合毒性最强的Aβ蛋白,随后被免疫细胞吞噬,从而阻止神经元细胞的破坏。
“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精准医疗实践的先导,仑卡奈开辟了靶向淀粉样蛋白疾病修饰疗法的新篇章,推动了学术界对AD靶向药物研发的热情,催生了更广泛的市场竞争和创新,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精准诊断提出了更高要求。”郁金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但他认为,对该药物治疗成本和长远临床获益的考量,以及如何有效融入现有的临床治疗模式,如何合理选择治疗潜在获益患者,如何判断结束给药物时间等,都是需要继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仑卡奈单抗是20年来FDA首次完全批准的一款阿尔茨海默病新药。根据卫材公司预测,到2030年,仑卡奈单抗以每年2.65万美元的AD治疗费用来计算,将形成约70亿美元(500亿元人民币)的全球销售额。
我国拥有庞大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基数,按照我国现存的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来计算,仑卡奈单抗的销售峰值有望达到30亿元人民币。
AD药物被视为创新药“皇冠上的明珠”。由于AD药物研发需要漫长的周期和极高的技术门槛,国内布局AD药物赛道的企业较少,该领域也成为高需求、低竞争的蓝海赛道。
根据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数据,截至2024年1月9日,我国共有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相关临床试验超过90项。目前布局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的国内药企有通化金马、东诚药业、恒瑞医药等。其中,恒瑞医药的SHR-1707系国内首款自研抗Aβ单抗,于2022年3月进入Ib期临床试验,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首例患者入组及给药。
2023年9月,通化金马发布公告称,胆碱酯酶抑制剂“琥珀八氢氨吖啶片”III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临床试验终点,试验呈阳性结果,认为试验药物的改善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在安全性上,试验药物的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两个对照组。
新型诊断方式改变未来
不过,对于国内的阿尔茨海默病市场来说,除了药物研发外,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就诊率极低。阿尔茨海默病预防和诊断的重要性不亚于药物的研发。
郁金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很多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都处于疾病的中后期,该疾病在人群中引起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根据华福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2019年,我国有71.4%的AD患者从未因痴呆症就诊过,97.2%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没有接受诊疗。接受就诊的患者中,约80%为中重度AD患者。只有14.4%AD患者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美金刚等药物,超过一半的患者因为治疗效果不佳而停药。
诊断率不足与高昂的AD诊断成本有关。目前早期AD明确诊断的主要方式有神经心理评估、体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来联合诊断。但脑脊液检查(CSF)需要住院做穿刺,检查前需要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腰椎穿刺步骤复杂,有感染风险,而PET影像检查的单次检查费用约1万元,且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
从诊断方面来看,郁金泰认为,未来生物标志物支持下的早期诊断方法有望成为主流。根据《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诊疗指南》,目前针对阿尔茨海默的检查主要有临床评估、脑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三种方式,临床评估作为常规检查,性能一般,目前阿尔茨海默症检测金标准是PET/CT脑显像或脑脊液检测,但脑脊液检测需要穿刺,因此侵入性低的PET/CT脑显像是目前主要的诊断方式。
PET检测方面,先通医药的欧韦宁(氟18F贝他苯注射液)在2023年9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这是国内首个获批的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Aβ-PET示踪剂;另外,东诚药业靶向Aβ的18F-洛贝平注射液已向CDE申报上市,Tau蛋白PET示踪剂18F-Florzolotau处于全球III期临床阶段,2024年有望递交NDA。
“寻找方便、无创、可靠的外周血AD标志物将有助于突破这一瓶颈。”郁金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有望在临床试验和临床实践中使用血液AD生物标志物这一方便的检测手段来识别无症状期AD患者,也可以用于AD的鉴别诊断,为实现AD快速、精准早期诊断以及大规模老年人AD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无创生物学标志。”他建议,将AD筛查纳入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
郁金泰强调,阿尔茨海默的预防同样重要,人们需要打破对疾病的误解,也就是AD发病早期是可以预防的。早在2020年,华山医院团队就联合了神经科学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的专家组,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了全球首个阿尔茨海默病循证预防国际指南,为65岁以下人群防范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提出了建议。按照指南预防,有望延缓或预防40%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巨大的专业护理缺口
中科院院士、脑科学领域专家段树民此前谈到阿尔茨海默疾病的应对时向第一财经记者指出:“一方面要做好政策方面的养老保障,另一方面也应该让公众正确地认识这个疾病,不忽视、不歧视,并建立一些针对老年痴呆疾病的专门医院,建设和扩大护理人员的队伍。”
《国际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2》显示,在确诊患者中有85%的人没有得到诊断后支持,54%的家属和照护者称,自己几乎“一直”或“经常”觉得压力很大。我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方面还存在巨大的缺口,“一人失智,全家失衡”的现象严重。
阿尔茨海默患者由于病情导致认知功能异常,照顾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就变得十分困难,同时照顾者得不到患者的情感回应和支持,内心往往承受着比患者更巨大的痛苦。相对于照护其他疾病的照护者,照护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无论是情绪、财力或是体能。
根据法国专业阿尔茨海默护理机构爱默智的调研,由于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还没有有效药物能够逆转或阻断AD病情进展,照护负担重、成本高,尤其是针对中重度AD患者的照护,在高龄、少子化的社会趋势下,一定会成为社会刚需。
中国老龄协会2021年发布的一份《认知症老年人照护服务现状与发展报告》指出,认知症老年人的照护服务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家庭和社会照护服务能力却明显不足。《报告》显示,2035年我国老年抚养比将超过50%,2050年将达到67.9%,认知症老年人家庭自身能够提供照护服务的人力资源日益减少。
数据还显示,在我国,90%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由亲属在家中照护,照顾认知症患者的家庭照护者平均寿命相比一般同龄人会减少三年。
华东医院老年放射科主任李铭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老年护理的特点是护理难度高、个性化,有些老年人基础病情复杂,照看的注意事项不一。虽然有许多新的技术可以应用,也需要护理人员不断学习跟进才能发挥作用。”
他建议,提升社会整体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能力,一方面是要从老年护理人员对教育和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是发挥老年人家庭成员的力量,提升家庭成员的照护水平,从而减轻护理机构的压力。“总之一个最重要的宗旨就是,老年人千万不能因为进了养老机构,就失去了人的社会性。”李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爱默智董事长、爱默智健康咨询(上海)公司创始人马克·塞永(Marc Saillo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早期筛查发现阿尔茨海默患者,并给予相应的护理与支持确实非常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正在与中国医院建立筛查以及日间护理计划(日托中心)。”
塞永表示,中国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专业照护机构非常少见,爱默智希望帮助中国相关各方探索有效的途径,从而使得延长家庭护理、减轻自然护理人员的负担成为可能。所谓自然护理人员,通常是指患者的家庭成员。
“居家养老在中国的需求尤其突出,但这同样也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训练有素的家庭成员以及日托机构。”他说道,“中国需要同时发展这两项专业服务,以应对阿尔茨海默病患数量的增加。”
另有相关数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费用相比其他疾病的护理费用可最多高出20%,但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行为难以管理,这会使得护理人员精疲力竭,并且有挫败感。
对此,塞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无论是公立的养老机构或是民营的养老机构,都渴望掌握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护理技术,尤其是对于公立的养老机构而言,他们寻求在机构中部署一种标准化的系统,从而获得更好的回报率。
责任编辑:王其霖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