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简介:
苏金伞(1906年-1997年),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他从1925年就开始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新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喜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
夜 巷
小巷的记忆力最坏,
虽有纸糊灯刚走过,
马上又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
一只壁油灯,
抛下的黑影比光还多,
而且还有着消化不良症:
一辆豪华的马车驶入,
像细蛇吞下一头青蛙,
在肚里翻不过身来。
至于失眠倒是不会的。
也有足以炫耀的地方:星子多,
因为大街上的,
都被明灯赶到这里了;
就像:鱼被渔火赶入河湾。
诗歌赏析:
诗人笔下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都市的“夜巷”,是拟人化了的:“小巷的记忆力最坏”,小巷“有着消化不良症”。诗人对小巷的感受给人一种新鲜感。全诗三节,第一节和第二节紧紧扣住“夜巷”的“夜”字展开描述,如写走过小巷的“纸糊灯”,写挂在小巷的“壁油灯”,写小巷上空的“星子”等,它们显现了黑夜里的小巷的特征。第三节似有点与小巷之“夜”脱节,去写驶入小巷的“一辆豪华的马车”,这也可能发生在白天,并不仅仅是属于“夜”的“专利”,诗人似乎意识到这一点,最后一句来了个煞尾,回复到“夜”、“至于失眠倒是不会的”——多少弥补了游移了诗题的缺陷。
一条都市的夜巷,诗人对它的感受全然用形象的语言道出,一个形象是一幅画面。这画面,除写小巷的一只壁油灯“抛下的黑影比光还多”是用白描以外,其余几幅则都以比喻出之,如写刚走过纸糊灯的小巷,“马上又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写马车驶入小巷,“像细蛇吞一头青蛙,在肚子里翻不过身”:它们似乎与夜巷的实景风马牛不相及,但却是以形写神,读来使人过目难忘。尤其是诗的最后一节,闪烁在小巷狭长的夜空的繁星,诗人假想是被大街上的明灯赶到这里了(这假想的基础是:暗处最能看清明处——所以星子们在明灯闪耀的大街的上空并不显其亮,而在黑灯暗火的深巷却倍放光明),于是,有了这样的借喻(鱼代星子,渔火代明灯,河湾代夜巷),产生了这样美妙的画面:“鱼被渔火赶入河湾”这个全诗的结尾为在“夜巷”里的浓重的黯淡抹上了一层亮色。
这首诗虽写都市的一条“夜巷”,用的意象却大多沾满乡村气息,或者可以说是诗人直接从乡村采撷来的,如“拢了藕的塘泥”“细蛇”“青蛙”“鱼”“渔火”“河湾”等。看来是童年的农村生活经历给诗人的诗创作注入了源头活水。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