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学观|张永振:做一个有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科学人

我的科学观|张永振:做一个有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科学人
2024年01月05日 08:38 澎湃新闻

·科学家的学识、认知、良心、公德,是从事科学研究最核心的问题。无论中西方政治,从历史的维度去看,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政治。

所谓科学观,我认为首先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什么是科学、如何做科学;二是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科学?这是真正核心的问题。

要回答上述问题,具体到我们每个科学工作者,那就是要努力做一个有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我们的科学工作对人类、对社会的意义何在?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考虑我们有没有能力做好这个事情。这不仅仅关涉自然科学本身,还涉及人文知识和人文关怀。

近现代以来的一些著名科学家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牛顿也好,爱因斯坦也好,他们到了一定的时候,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比如,就原子弹的研制和试验,爱因斯坦亲自给罗斯福总统写信,为国家建言:美国应发展原子弹。这被认为是“改变历史进程”的一封信,直接促成了后来美国的核武器研发计划,彻底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如何很好地解决上述两个核心问题,往往取决于科学家的格局和视野,而这离不开一个科学家的历练和悟性。

从我个人的经历和体会看,早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工作和环境锤炼了我的意志品质。我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精神等等,都是在这个期间得到锻炼的。

我1986年本科毕业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了六年,具体的工作部门是外资项目管理办公室。那时候的外资项目还很少,新疆那边主要就是世界银行的相关项目。

当时,在兵团工作的同志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上了中学的就算是高学历了,还有一些是之前参加战争后转过来的。但是回想起来,这些人都经过了特殊的环境,甚至是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他能走到那个位置,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当时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那时候的他们都有纯正的信仰和道德素养,一片公心,无私奉献。

比如,就整个工作氛围来说,大家思考的核心就是工作,可以争、可以吵、可以拍桌子,但是不会有个人的恩怨,没有个人争利益抢风头之类的情况,一切都是为了工作。

有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大概1990年左右,24岁的我在外资办工作,我们师里有一位总畜牧师,相当于副厅级领导。他是甘肃人,口音比较重,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一次,我跟着他去北京,去农业部汇报工作,在北京一路跟着他挤公交不算,到了农业部,他往边上一坐,我成了主要汇报人,还说:“小张,咱俩出差,遇到这些场合全你去讲,我就是拎包的。”原因当然是他认为自己口音重,他说话别人可能听不明白。回头看这说明什么?这才是以工作为重、不摆谱、不讲究官位等级、扶持培养年轻人,这样的官员作风令人敬重。

相比之下,现在的情形就不一样了,包括科学研究领域。就说我们这个领域,碰到一个应急事件,如疫情,不少人会立即一窝蜂去做,首先想到的是发高分文章,或蹭热点多发些文章,希望能够捷足先登,从而出人头地。为了个人利益,不少人往往选择独享资讯、不重合作,更听不进别人的反对意见。一些科学界前辈也在各种场合提到过当下的一些“怪现象”,不乏痛心疾首,但似乎也没有特别的办法。

本质上说,科学不但是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更是人们用来解决问题的,或者说找到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而方法永远是辅助性的,关键是要把握好价值和方向,这就要靠科学家的认知和判断。

数据是死的,科学是要解决背后的事实和真相,要找到自然世界的客观规律。比如人类疾病,一个病例,一系列病例,都是客观存在。如何从这些病例出发,透过现象,认识现象的本质,这就要靠经验和水平,靠人的认知,这是科学要做的事情。

我一直和学生讲中国“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先生当年的故事。一次做氢弹爆破试验,飞行员多次投弹失败,不得不面临一个两难:载弹返航,还是飞行员跳伞,将飞机与氢弹“丢”向安全投弹区域?载弹返航一旦发生意外爆炸,整个机场和实验基地将灰飞烟灭。怎么办?朱光亚最后拍板:载弹返航。

在如此重大的抉择面前,朱光亚做出这个判断,这是极大的考验,这背后是他作为一个科学家对全局的综合的认知能力水平。

由此看来,科学家的学识、认知、良心、公德,才是从事科学研究最大最核心的问题。这里涉及到社会学科、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交织在一起难分伯仲。

所以我们做生命科学、做病毒学的人,也要有人文社科方面的视野。你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你要考虑到背后的大局,如果没有这种“大局”,没有无私,没有把生命至上、“人命关天”放到最为突出的位置,那是做不好真正的科学研究的。

我们古代先贤把“大局”的问题比喻成鱼和水、鱼和舟的关系,实际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关于“大局”,我认为核心的问题是,无论中西方政治,从历史的维度去看,老百姓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政治。20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对mRNA疫苗的研发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位科学家,这就是“生命至上”大局观的再一次体现。

科学家需要有更大的胸襟和视野,且应该是超越国界的。中华民族走到今天,已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是我们不能只顾眼前,也不能只回头看我们有孔子、老子、庄子这样的先贤,更要看我们给这个世界贡献了什么样的科学观。

这里又涉及到两个大的命题,一是我们怎么看世界,怎么看世界的文明及其发展的历史;二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为这个世界贡献什么。

进而去思考: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家,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科学家。然后,我们再来审视,在每一个具体的重大事件关口,我们的科学家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必须遵循国家利益的原则,但科学没有国界,科学是站在全人类的维度去看问题的。当然,最佳的状态是做到两者的统一,站在国家的立场上把自己国家的事情做好,同时也符合全人类的利益。

现在我们国家倡导要有战略科学家。到底什么是战略科学家?战略科学家需要有很高的认知水平,要比别人早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考虑该做的事情是什么,而不仅仅只熟知某个领域。譬如说,人类传染病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实现预警、预报?我认为这不是对哪一个国家,也不是对哪一个民族,就是从科学的角度,这一定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难吗?肯定难,但这是一定要去做的事情。

兜兜转转说得有点多,我的这些观点,或许与我的人生经历有关。我上大学以后,开始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我想当科学家。但一开始也遇到诸多困难和挫折,也有懈怠的时候。我喜欢看人物传记,从他人的曲折经历中去“悟”、去琢磨、去反思。1986年我本科毕业想考研,结果那一年突然要考高等数学,考砸了,一时只能作罢。后来我硬着头皮啃数学,生生把数学专业的几本书“啃”下了。再回头看,数学不就是最好的逻辑训练吗?所以,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有的东西都不是白学的,关键是你悟到真正需要学的东西没有。

中国出去那么多留学生,不少人在国外的实验室能发出顶刊论文,回来成为PI(主要研究者)了反而发不出文章。为什么?如何从一个执行者变成一个设计者,这是一个质的飞跃。科学家要做一个设计者。idea first,这是科学的要义之所在,要去发现问题,不断地去找到大的科学问题。

当年读本科时,一位对我非常重要的老师要求我努力做到三点:

第一,一个概念,你一定要问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只有搞清楚这些之后,你的知识才能扎实,你才能真正理解通透。

第二,锻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当时的教材没有摘要,老师就叫我写摘要,即便是对没兴趣读的课程,老师也要求我写摘要。这不就是锻炼总结问题的能力么?

第三,锻炼正确的思维方法。老师给我“点”出来后,我马上买了一本《形式逻辑》,开始训练逻辑思维,补基础知识,我觉得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这些人就是从形式逻辑开始训练的。

这就是我的大学本科。这四年对我很重要,首先确定了我的人生目标;为了实现当科学家的梦想,我工作六年后又重新选择读研究生。读大学时,我有意把基础课学扎实。尽管我读的是农学院,但是不只读农学院的教材,而是去看综合性大学的教材,还重点突破了英语。本科三年级的时候,我已经看英文版的《遗传学》、《生殖生物学》等书籍了。那个时候我就想到了“克隆”的问题,当然我没那个实验条件。大学三年级我还干过一件事情,我做改变鸡性别的实验。现在想想,有几个本科生想干这事儿?

直到现在,发育生物学仍然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门科学。你就想,胚胎发育过程稍微差哪怕一点点,脚丫子会不会就长头上去了?为什么这个基因就必须在那个时间点活化表达?为什么还必须在这个细胞里表达,而不能在另一个部位的细胞里表达呢?这就是基因表达时空的准确性,真的非常神奇。

虽然我已经错过了做这方面研究的最佳时期,但生命科学很多大的东西都是相通的,做病毒学研究也会遇到类似的“神奇”。

确定人生目标,想好该怎么走这条路,怎么去踏踏实实地迈向目标,把基础知识打扎实固然非常重要,但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主客观条件。我在兵团工作的时候,还遇到一位好领导,对我帮助就很大。我跟了他六年,学到不少东西,最重要的是锻炼三个“力”:观察力、总结力、洞察力。也是他,在1987年我刚工作不久的时候对我说:“小张,你要记住,中国现在最缺的是战略性人才。”

这些都与科学观有关。我自己的科学观很简单,做科学不仅仅是要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上发文章,而是真正地有一种格局和视野,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考虑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做的科学可以对世界、对人类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作者张永振,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资深研究员、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Nature》等期刊审稿专家。研究方向为:病毒生物学与新发传染病。近年来,张永振带领研究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发现了5500余种新病毒,是全球发现全新病毒最多的实验室。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中,其团队于2020年1月5日率先解析出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1月11日率先向全球公布新冠病毒的全基因序列,被认为是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转折点。2020年入选《Nature》年度十大人物、美国《时代》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大学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15 盛景微 603375 --
  • 01-09 腾达科技 001379 --
  • 01-09 永兴股份 601033 --
  • 01-08 康农种业 837403 11.2
  • 01-05 贝隆精密 301567 21.4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