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苏州机场叫什么名字?”
“苏州机场的名字叫苏州梅友机场。”
“请问苏州有几个机场?”
“苏州有三个机场,分别是梅友机场、相耀机场、赞吴机场。”
近年来,“苏州梅友机场”(谐音“苏州没有机场”),成为网络上的“热梗”。甚至有网友进一步延伸,称苏州还有两个机场——苏州相耀机场、苏州赞吴机场。“相耀”、“赞吴”分别为“想要”和“暂无”的谐音。
作为中国“经济十强城市”,GDP超两万亿元、人口超千万的苏州,在机场这件事上一直“意难平”。
不过,最新发布的相关交通建设实施方案,让人们再次看到苏州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机场的可能性。
日前,江苏省交通厅印发《关于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到,积极推动苏州规划建设运输机场。
2023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也提到,开展苏州、宿迁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深化研究。
那么,苏州距离实现自己的“机场梦”,还有多远?
苏州的“机场梦”
对拥有一座以自己城市命名的民用机场,苏州一直心存执念。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苏州就提出了建设运输机场的计划,选址位于苏州城东,即现在的苏州工业园区。如今,曾经机场选址地,已成为苏州最繁华的区域。
时间来到2004年,2月18日,无锡硕放机场正式开通民航业务。5天之后的2月23日,苏州市政府确定了当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在《苏州市2004年重点前期项目计划》文件中,苏州机场项目名列榜首。
但在同年4月,苏州方面又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苏州五年内不会建设机场”,直接打碎了苏州短期内拥有运输机场的梦想。
此后数年间,苏州机场一直杳无音信。直到2010年,苏州再次提出建设机场的提案,然而却没有了后续消息。不过,2011年,无锡硕放机场管理机构“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苏州占股近三成,硕放机场名义上成为苏州、无锡两城共用的机场。
但苏州的“机场梦”并未熄灭。国务院2016年批复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及《苏州市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苏州即将上马建设客运机场。相关规划出台后,引发讨论热潮,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不了了之。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苏州机场呼声不断高涨。201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苏州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苏州机场规划建设工作的议案》,该议案获四十多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签署。
同年4月,加强苏州机场规划研究被写入江苏省委文件;7月,苏州提出未来将纳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也是在这一年,时任苏州市长公开表示“恳请支持规划建设苏州机场,并尽早将其列入国家相关规划之中”。
2020年9月,交通运输部官网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江苏省开展品质工程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到:推动苏锡常通泰枢纽功能提质升级,加快推进苏州机场规划建设。
2023年3月,江苏省民航工作座谈会在镇江召开,备受关注的苏州机场项目也被列入全省民航工作重点。会议提到,江苏将支持对南京马鞍机场军民合用、苏州机场和宿迁机场等重大储备项目深化前期研究,积极争取将相关项目适时纳入国家规划。
2023年7月,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交通运输半年工作座谈会,再次提到了苏州机场。会议提到,当年上半年,全省交通运输发展有5个亮点——其中重点是苏州机场。
这次会议还提到,完成《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意见反馈,争取到了苏州机场等重大事项在国家规划中体现。
据了解,在江苏省下辖的13座地级市中,南京、无锡、常州、徐州、南通、扬州、泰州、连云港、盐城、淮安10座城市,均有以自己城市名冠名的大型民航运输机场(其中扬州、泰州共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
2023年7月,据《苏州日报》消息,《苏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提出“十四五”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利用周边机场更加便捷,深度参与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共建。
一个月后,国务院批复的《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让外界进一步看到了苏州拥有民航机场的可能性。《规划》提到,持续推动常州奔牛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机场、盐城南洋机场协调分工、特色发展,开展苏州、宿迁民用运输机场布局深化研究。
11月9日,江苏省交通厅印发《关于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到,积极推动苏州规划建设运输机场。
可以说,苏州一直在为能够拥有机场而不断努力,但一直停留在“积极推动”层面。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李晓津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每个现代化大都市都渴望拥有自己的机场,特别是类似北京首都、上海浦东这样的大型运输机场。
他说,机场可以放大城市产业禀赋,将城市的供给侧、需求侧优势延伸到全世界。国际民航组织在20年前就发布报告,提出民航与国民经济的投入产出比平均高达1∶8,在纽约,1/4的GDP、1/3的就业都与航空直接或间接相关。
“拥有自己的机场,不仅带来面子,而且带来效益。苏州作为中国经济排名第六的城市,自然希望拥有自己的机场。”他说。
尴尬局面何解?
以全国0.09%的土地创造了全国2%的GDP,城市GDP超两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36万亿元……苏州多年来一直被称为“全国最强地级市”。
早在2018年,就有机构测算,到2035年,苏州每年航空客运需求将达到5000万人次以上,航空货运量将达到200万吨以上。这一需求量,虽然无法与北上广深、成都、昆明、西安、重庆、杭州相比,但与郑州、厦门、武汉、长沙、青岛等城市不相上下。
然而,地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周边高速、高铁及机场密布,单论已建成的运输机场就有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南京禄口、杭州萧山、合肥新桥等23座,这直接造成了“环苏州机场城市群”的尴尬局面。
业内专家指出,作为一座超千万人口、经济总量排全国前十的城市,单从城市规模体量和经济体量,以及航空客运、货运需求来看,苏州具备建设一座机场的必要性。
不过,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机场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选址,要考虑占地、空域资源,要避开现有机场和军事禁区,还要考虑经济的带动,人口的分布,气象条件等诸多因素。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认为,苏州想要建机场,不能只从苏州的利弊去考虑,还要超越市域、省域思维,以长三角区域发展大格局来审慎规划。
中国航协特邀专家林智杰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以苏州的体量,当然需要也可以支撑一座大型机场,但从空域条件来说,苏州已经很难再布局一个大型的国际机场。
李晓津说,硕放机场距离苏州边界仅5公里,距离苏州市中心25公里,苏州距离上海虹桥、浦东机场距离也不远,市场腹地、空域资源和地域资源都很紧张。
“即使苏州建成自己的机场,但相比虹桥机场航班的密度、航线的丰富度以及机票的价格,很难有竞争力,不少旅客可能依旧选择虹桥机场。”资深民航专家綦琦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
相关统计显示,长三角机场两极分化,航空业务在主要城市高度集中,浦东机场、虹桥机场、萧山机场、禄口机场等主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8亿人次/年,占长三角总量80%,而其他机场客源少、航班少,仅宁波、合肥两个城市机场超过千万人次/年。
李晓津认为,苏州可以新建若干个小型通航机场,用于短途运输、空中游览、无人机、飞行器试飞等低空经济活动。“苏州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市场基础和人才基础,可以把低空经济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抓手。”他说。
2023年8月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民航协同发展战略规划》指出:到2025年,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体系基本建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共建共享共赢的民航协同发展格局。
綦琦表示,长三角一体化一再强调重大基础设施共享,未来长三角各个城市之间,都要考虑民航领域的深度合作,“不一定要拥有自己的机场”。在綦琦看来,现阶段加强城际间的互联互通,可能要比只是聚焦新建机场这一个方向要好得多。因为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能够解决更大范围人员、货物便捷流动的需求。“如果把交通便利解决了,旅客到其他城市坐飞机更方便的话,为什么还一定要自己拥有机场?”他说。
另外,即便建成机场,真正发挥其功能和便利性,还要和它的航班数量、航线网络等相关联。“新机场的建设,特别是在航线网络方面,其实有很大的后发劣势。”綦琦说。
林智杰表示,现在再新建苏州机场难度比较大,时间也会比较久,“短期内要发展苏州的航空业,比较现实的路径就是和无锡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把硕放机场真正作为两个城市共建的机场来支持发展,进而支撑两座城市的经济发展。”
在李晓津看来,即便暂时没有机场,苏州深度参与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共建仍大有可为。
据了解,苏州目前虽然没有自己的机场,却已经拥有属于自己的航站楼。位于苏州市区核心位置的苏州城市航站楼,以及苏州高新区城市航站楼均已启用,具备购票、值机、行李预安检、行李托运等功能,可乘坐大巴直达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和硕放机场。
稍早前,苏州官方“苏州发布”还披露:据苏州轨道交通规划,苏州地铁3号线西延将和无锡地铁3号线衔接,届时苏州人坐3号线可直达硕放机场。另外,苏州地铁10号线张家港的金港站,也预留了与无锡江阴的对接条件。
李晓津认为,应该加快放大和优化硕放机场、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对苏州的经济社会贡献。他说,按照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发展研究所(AIR)的测算,与国内同级别的重庆、广州、成都、杭州等相比,民航业对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因此,李晓津建议,应深入研究如何放大周边主要机场对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发展,从航空客运、货运以及低空经济等方面确定制约因素和发展优势;完善苏州支持民航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硕放、虹桥和浦东机场的基地航空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明确当前和未来市场需求,精准发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9月,苏州正式跻身特大城市行列。陈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成为特大城市之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都会有相应的变化,按照特大城市的规模去进行,这样对其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档次,对其一些项目上的报批“会是有利的”,其中也包括机场的建设。
但苏州要想实现自己的“机场梦”,可能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