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势” | 这一年,A股上市公司都遇上哪些“雷”

二三“势” | 这一年,A股上市公司都遇上哪些“雷”
2023年12月25日 20:27 媒体滚动

回顾的意义在于未来。尽可能充分的预期能让人在决策时多怀一份敬畏之心,在风险爆发时多一些能够安然渡过的信念。

一只蝴蝶拍打翅膀,可以引起一场龙卷风。

在资本市场,一家房企的违约、一次反腐行动、一位关键人物遭遇变故,亦可以掀起风云变幻。

事实上,资本市场的风险事件往往通过层层传导,或让上市公司蒙受意料之外的损失,或为公司经营蒙上不确定的阴影,有的会带来股价的剧烈波动,甚至改变作为个体的公司高管的职业命运。

风雨之下,雷声阵阵。

回顾A股市场的2023年,类似的事也时常发生。

高收益信托理财频繁逾期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

今年8月4日,当咸亨国际(605056.SH)在晚公告称购买的部分信托产品逾期兑付时,市场一开始并未有太大的反应。

一周后的8月11日,关于多家头部信托公司停止兑付产品的传闻开始发酵,光大信托、五矿信托、中航信托随即发布了辟谣消息。但蹊跷的是,这其中,却不见中融信托的身影。

一个多月后的9月16日,谜底揭开。

彼时,中融信托在官网公告,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信托产品无法按期兑付。而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不仅中融信托的第一大股东经纬纺机罕见地主动申请了退市,曾购买中融信托理财产品的金博股份(688598.SH)南都物业(603506.SH)等近10家上市公司,也陆续公告遭遇逾期兑付,紧接着交易所一口气下发了多份监管工作函,质询相关情况。

一时间,山雨欲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0余家上市公司宣布购买的中融信托的产品逾期,其中不乏购买金额达到亿元级别的公司,如咸亨国际投入本金超1亿元、安旭生物(688075.SH)投入1亿元、微光股份(002801.SZ)投入超4亿元,从公告情况看,目前这些本金及部分收益或仍未有收回迹象。

仔细回顾不难发发现,A股上市公司们购买的这些中融信托爆雷的产品有一个共性,即高收益率。

据梳理,其中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可以超过7%,如金博股份购买的“中融-泽睿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7.2%,无锡晶海(836547.BJ)购买的“中融-融雅49号(P类)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预期年化收益率7.5%,即便是收益率较低的产品也有5.6%,如光云科技(688365.SH)购买的“中融-圆融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上述信托产品集中购买的今年5月到6月,有上市公司同期购买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半年期的固定收益类私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在3.45%到3.55%之间,部分自银行购买的四个月期的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约3.15%。

对此,浙商证券分析师指出,从行业情况来看,地产项目出现问题是中融信托产品违约的主要原因。分析师引用用益信托对2022年信托产品风险事件的统计数据指出,2022年四季度末中融信托地产敞口占信托资产10.7%,较行业平均高5%,不能排除中融本次逾期兑付与地产敞口较高有关。

虽说贪心必招祸,但“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落”,也是常有之事。

和上述20多家妄图坐收高收益率的公司相比,同样是踩雷信托理财产品,横店东磁(002056.SZ)英洛华(000795.SZ)则看起来更加“无辜”,不过,这两家公司对事件的处置和追责影响也更加广泛。

11月24日,在“杭州30亿量化跑路”传言发酵后的第10天,横店东磁和英洛华双双公告购买的信托理财产品可能出现无法按期兑付、无法全额兑付的消息。

据英洛华当时的公告,该公司认购“国通信托·天瑜四号单一资金信托”的金额为1.2亿元,期限12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5.35%。而横店东磁购买相关信托产品的金额则更大,达到了3亿元,但仅收回1375万元。

公开信息显示,以上这笔信托资金,主要投向了杭州瑜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瑜瑶”)作为管理人发行的瑜瑶私享5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然而,就在横店东磁和英洛华对外公布遭遇违约的消息的同一天,证监会宣布,对杭州瑜瑶、深圳汇盛等私募机构立案调查。

证监会表示,初步判断,相关人员控制杭州瑜瑶、深圳汇盛等多家机构,多层嵌套投资,存在虚假宣传、报送虚假信息、违规信披等情形,还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行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横店东磁和英洛华理财“踩雷”的一则后续影响是,两家公司的时任财务总监或双双因此被解聘,二人均有多年“横店系”任职经历。

对此,英洛华方面工作人员曾告诉银柿财经,解聘财务总监和此前购买理财有关事项的追责有关。

不过,比“踩雷”更可怕的,是内部“爆雷”

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尽管事发突然且影响广泛,但对上市公司个体而言,踩雷理财产品的损失尚可控,内部风险爆发往往是“致命一击”。

其中,实控人、董事长及公司高管常常成为最重要“风险点”之一。

同花顺iFinD数据,2023年至今,A股近180起被立案的调查的事件中,除了占比最多的因信披违规导致上市公司主体被立案外,有超70起案件被调查的对象涉及上市公司实控人或高管;另外经不完全统计,有近20家公司年内公告实控人或高管人员被留置、拘留或采取强制措施等

一旦实控人或高管疑似被卷入反腐案件,所在公司的股价就将难以避免地剧烈波动。

从去年持续到今年的烟草反腐,便是典型例子。

年初的1月29日,集友股份(603429.SH)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裁个人因涉嫌行贿而被留置并立案调查,该公司股价立即在消息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开盘即跌停;6月1日,烟标龙头劲嘉股份(维权)(002191.SZ)公告收到于都县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乔鲁予被立案调查并留置的通知书,当日开盘不久公司股票也旋即跌停。

数据显示,2023年年内还有万里石(002785.SZ)、川能动力(000155.SZ)等超20起实控人或高管被立案的调查人涉及监察委员会或纪委。消息发布后,这些公司的股价均立马跌停。

另外,实控人或高管个人的犯罪行为同样对股价冲击明显。

数据显示,年内有至少16起实控人或高管因内幕交易或短线交易被立案或拘留的事件。如近期发生的恒润股份(维权)董事长承立新因涉嫌内幕交易罪被常州市公安局直属分局刑事拘留,受传闻影响公司股价在正式公告前便提前跌停,消息发布后更是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跌停。

更早些时候的正元智慧(维权)多位高管“集体”被采取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或刑事强制措施,消息一出,正元智慧第二个交易日20cm跌停,据公司之后公告,相关高管涉嫌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

除了股价下挫之外,投资者对于实控人或高管卷入各类案件的反应也更为强烈。

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关键少数”对上市公司实际业务的广泛影响与掌握,另一方面也出于对公司日常经营或控制权稳定性的担忧。

更大范围内而言,在被立案调查之外,实控人及高管尤其是董事长在的“变故”对投资者都是重要风险点。

年初,杉杉股份(600884.SH)创始人、实控人郑永刚过世,引发后来继任董事长的郑永刚之子郑驹和郑永刚遗孀周婷的争端,在股东大会上,有杉杉股份的十年老股东曾向银柿财经直言:“希望家事不要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利益。”

6月份,电科院(300215.SZ)创始人、实控人之一的胡德霖过世,让此前本就陷入“父子之争”的上市公司平添更多变数,电科院的业绩在进入2023年以来也开始亏损,营业收入连续下滑。

电科院的例子折射出上市公司经营中的另一潜在风险,即大股东、治理层或管理层间的“内斗”。

事实上,2023年上市公司“内斗”的戏码,可谓层出不穷。

先是年初,中炬高新(600872.SH)派林生物(000403.SZ)大股东间的内斗公开化,各个利益方屡发公开声明陈情,中炬高新当时的大股东“宝能系”姚振华还一度被拒之上市公司门外。紧接着,毕得医药(688073.SH)实控人姐弟间的分歧也公开化,之后更是引发了公司管理层一系列的频繁变动。

更狗血的是,同济科技(600846.SH)两大股东的矛盾升级,导致股东大会上出现了17项提案均遭否决的尴尬场面。

除了以上这些微观层面风险外,宏观层面不确定的政治经济风险,在2023年,同样无法忽视。

例如,临近年末时爆发的红海危机,在航行成本增加、航运天数增多、运费可能提高的预期下,A股多只航运股上涨。然而,考虑到危机发生地系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在局势未能明朗之时,更多区域的贸易供应链是否可能受波及尚未可知,对公司个体及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显得更加不确定。

回顾的意义在于未来。

政治经济世界中,事物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而“黑天鹅”更是近年常在。虽然风险事件的发生可能无法避免,但尽可能充分的预期能让人在决策时多怀一份敬畏之心,在风险爆发时多一些能够安然渡过的信念。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但愿2024年的资本市场,你我能够“乱云飞渡仍从容”。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01-02 雪祺电气 001387 --
  • 01-02 西典新能 603312 --
  • 12-29 博隆技术 603325 --
  • 12-26 捷众科技 873690 9.34
  • 12-22 艾罗能源 688717 55.66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