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学习时报
北九州市是日本重要的工业城市,在历史上曾经汇聚了钢铁、电力、化学等高污染产业,可谓日本近代化与经济高速增长的领头羊。当时,北九州产业聚集区烟囱林立,天空中飘浮着七色烟尘,大气污染程度不断刷新日本纪录。从20世纪中叶开始,北九州市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数以千计的居民患上哮喘,近海鱼虾绝迹,连大肠杆菌都不能存活,北九州也被列为“公害聚集区”,成为日本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被称为“七色烟城”。
辉煌工业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
从幕府时代末期到明治时代,日本积极引进西方技术,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1895年日本议会批准了建设自己的钢铁厂的议案,次年批准了建厂预算,日本国营钢铁厂正式立项。此时,北九州市是整个九州地区的交通重镇。当地有影响力的人物都相信引进钢铁厂将为北九州带来无法估量的好处,于是开始了积极的招揽游说活动。由于有港有煤,交通便利,最终日本第一座钢铁厂决定选址北九州。
1901年在北九州建成投产的国营八幡制铁所,启用了引进德国技术建造的第一座近代化高炉,也成为新日本制铁的前身。八幡制铁所建成投产,开启了北九州近代工业发展的序幕。但是,北九州在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和繁荣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大气污染代价。1959年开始,北九州的降尘量连续高居日本首位,当时甚至流传着“北九州的麻雀都是黑的”。据北九州市官方资料记载,1963年,北九州市日平均降尘量为19.5kg/km
2,污染最严重的城山地区达到75kg/km2
,已经远超当时大气污染标准的最高值。1969年还曾拉响了烟雾警报,成为日本第一座发布烟雾警报的城市。
大气污染引发突出的社会问题
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不仅给北九州市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更是给当地居民生存带来严重灾难,使居民的健康生活面临严重威胁。调查显示,北九州地区的呼吸器官疾病患者人数明显增多,许多学校被迫迁移,许多学生也被迫转移。
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担心孩子健康的母亲们首先站了出来。1950年北九州地区的妇女协会对此进行了受害调查,不断向行政机构陈情,要求企业对污染排放进行治理,最终厂方被迫设置了集尘设施。1960年前后,在大学教授的指导下,她们再次进行了独立调查。最终,基于调查要求企业改善设备的提案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被企业接受。
母亲们发起的市民运动获得了公众的广泛支持。市民们自发组成众多的民间环保组织,以更加专业和更有效率的方式介入、监督和推动北九州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媒体也很快加入进来,对北九州市的大气污染事件进行大量报道,一时间北九州的大气污染事件震惊世界。当时市民运动此起彼伏,持续近20年之久,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北九州大气污染事件的深刻启示
日本北九州市工业化带来的大气污染事件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以北九州的大气污染为鉴,我们应该认真吸取这次事件的教训,采取积极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大气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协同降碳和调整能源结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4.1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因此,减少大气污染需要在降碳和能源结构调整上着重发力。一是推行煤炭洗选加工,限制高硫分、高灰分煤炭的开采。新建煤矿应当同步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使煤炭的硫分、灰分含量达到规定标准。同时,已建成的煤矿,应当限期完成对煤炭洗选设施的整改。二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以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能源速度,逐步减少对煤炭能源的依赖。三是加快各领域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可以加大新能源设备使用的政策补贴、扩建新增充(换)电站、完善清洁能源的储存设备建设和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最大程度地完成新能源储存,提高新能源使用效率。
做好大气污染的多源防控。源头防控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排放源的排放量,从而减少污染物的释放量。一是深化开展工业源治理。推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清洁能源,采用清洁生产工艺,配套建设除尘、脱硫、脱硝等装置,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采用智能监测技术,利用互联网智慧监测设备,对污染物排放及时筛查、监测、辨识、整改,有效提升企业的自动监测能力。二是抓好移动污染源管控。禁止生产、进口或者销售大气污染物排放超过标准的机动车船、非道路移动机械。一方面,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并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实现检验数据实时共享,对未登记备案机械、“冒黑烟”机械依法查处。另一方面,全面强化工地、道路、露天停车场扬尘管控,定期开展吸尘和冲洗工作,减少地面扬尘。三是聚焦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强化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实施重点行业错时轮产,并深化区域联防联控,联合行政执法和应急管理等部门进行常态化巡查,对工业、扬尘、煤炭等污染源头加大巡查频次。
动员全社会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更与社会公众利益息息相关,需要全社会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一是加强法律法规普及。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定期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民众的大气保护和污染监督意识。二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电视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推广“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行动,加强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公众大气保护的自觉性。三是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可以组织志愿者参与大气污染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强对城市环境的巡查监测。同时,完善以企业和社会捐赠方式参与大气保护的制度,成立大气保护绿色基金,发放大气防治“绿色彩票”,搭建企业和社会公益性捐赠的运行管理平台,不断拓宽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来源渠道。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