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12月12日讯(记者 郑炳巽) 岁末年终,A股市场突然冲出一匹“黑马”。百利天恒(688506.SH)在今早宣布旗下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物(ADC)“BL-B01D1”与百时美施贵宝(下称“BMS”)取得重磅合作后,集合竞价收获20cm涨停,今日一字涨停封至收盘,最终报131.11元/股,股价创下历史新高。
该项合作协议由百利天恒全资子公司SystImmune与BMS达成,协议生效后,BMS将向SystImmune支付8亿美元的首付款和最高5亿美元的或有近期付款,在后续达成各项里程碑后,SystImmune还将获得最高71亿美元的额外付款。
综合来看,此次合作的潜在交易总额,最高可达84亿美元。百利天恒的这一波涨停可谓实至名归,并带动包括石药集团(1093.HK)、科伦药业(002422.SZ)在内的多家已实现ADC药物出海的企业股价飘红。
然而,必须意识到,BL-B01D1达成授权合作仅仅是百利天恒创新药转型的一个阶段性成就,距离产品真正商业化乃至验证创新药战略的可持续性,仍然任重道远。
▌转型创新药赛道迎来“曙光”
在不久之前举行的业绩交流会上,百利天恒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官朱义在回答《科创板日报》记者提问时,曾坚定表示过,“创新生物药业务代表了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化药制剂与中成药制剂业务所带来的较为稳定现金流,支持和反哺着公司创新生物药的研发。”
如果说,彼时面对多年来不断扩大的亏损局面,以及高企不下的研发投入,百利天恒在创新药业务上的转型让外界有所担忧的话,那么今日与BMS的合作达成,无疑给企业及市场投下一束充满信心的“曙光”。
在CIC灼识咨询顾问李紫鹏看来,此次交易是百利天恒创新业务转型受到国际认可的重要转折点,百利天恒此前收入主要来源于化学制剂与中成药制剂业务板块,布局的创新生物药业务板块截至ADC出海事件之前尚未形成收入。
“此次出海交易,代表了MNC企业对百利天恒双抗研发能力的认可,将带动资本和国内外药企对百利天恒的其他在研创新管线的关注。”李紫鹏说道。
事实上,作为全球独家的一款靶向EGFR×HER3的双抗ADC药物,在此次合作之前,BL-B01D1已于今年7月宣布其临床试验申请获得FDA批准。回过头来看,此举或已为今天的出海埋下了“伏笔”。
当时,BL-B01D1单药已在国内开展了5个Ia/Ib期临床研究,覆盖16种肿瘤,而与SI-B003等多个药物的联用,也取得II期临床试验批件。如今,BL-B01D1正在开展全球多中心I期临床研究,以评估其在转移性或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百利天恒透露,早期的临床数据已经在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欧洲医学肿瘤学会年会(ESMO)等会议上公布,显示出,BL-B01D1在经标准治疗后疾病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患者中,表现出具有开发前景的抗肿瘤活性。
▌缔造两个“第一”与一个“创新”
纵观历次国产创新药出海纪录,本次BL-B01D1与BMS的合作,在出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若从国产ADC出海单笔交易金额来看,科伦药业在去年12月底一口气将7个ADC药物授予默沙东,创下94.75亿美元的交易金额,无疑是历年来最高。但是,若从单个产品出海金额来看,百利天恒BL-B01D1合计84亿美元的潜在合作款应是又一突破。
统计显示,自今年以来,我国已经累计有14个ADC项目(包含分子或平台技术)实现了出海。在李紫鹏看来,在这么多交易之中,BL-B01D1至少创造了中国ADC出海史上的两个“第一”和一项“交易结构创新”。
其中一个“第一”是“首付款金额第一大”,“百利天恒此次交易首付款高达8亿美元,是2023年公开披露的ADC出海交易首付款之和的两倍”,他透露,包括DB-1303、DB-1313、CMG901、YL202、GQ1010、SYS6002、LM-305在内等项目累计约3.8亿美元。
另一个“第一”是“ADC双抗出海第一单”,李紫鹏透露,此前的ADC出海交易皆围绕单抗ADC分子和平台技术,百利天恒的此次交易实现了ADC双抗出海零的突破。
而“交易结构创新”则是指,在本次交易中,百利天恒和BMS将共同分担BL-B01D1全球开发的费用,以及在美国市场的利润,“此前的ADC出海交易中,多由受让方独家承担ADC药物开发费用。”
其实,此事更加深远的意义在于,也给其他国产创新药企业带来重要的启发,在李紫鹏看来启发有三。
其一,创新药企业要坚定打破内卷化,实现差异化管线布局。就百利天恒而言,BL-B01D1是名副其实的First-in-class产品,其靶点为HER3 x EGFR双抗,是全球第三个且是中国首个进入临床研发阶段的双抗ADC分子,在激烈的肿瘤红海赛道中“杀出”一条差异化的赛道。
其二,要思考好临床适应症开发注册策略。“BL-B01D1研发定位为国际化的临床产品,从注册路径上来看,仅花费2年时间就已经实现了中美双报。在国内进行了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乳腺癌、鼻咽癌等多个适应症的开发,在美国的首个多中心I期研究也已启动,临床推进高效。”李紫鹏解释道。
其三,产品要回归到临床价值本身。“创新药商业化价值的最大化要靠其临床价值来兑现,因此创新药的开发要紧扣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去啃难啃的骨头。”在李紫鹏看来,BL-B01D1便是典型示例,它有潜力解决EGFR代分子耐药难题,其披露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可媲美第一三共的HER3 ADCU3-1402,在所有的实体瘤患者中ORR达到45.3%,在此前经过4线治疗EGFR阳性NSCLC患者中,ORR高达63.2%。
▌创新药开发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今天市场的热情高涨,显然已经给了百利天恒充分的肯定。但是,出海路上也有不少“半路折返”的案例在提醒所有人,BL-B01D1的出海,仅仅是百利天恒创新药转型路上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距离产品真正商业化乃至验证创新药战略的可持续性,依然是任重道远。
且不论在整个创新药出海的大背景下,“龙头大哥”百济神州今年以来已经接连遭遇诺华“退单”,单就ADC领域而言,最为吸睛的科伦药业,在今年10月23日也宣布,2款ADC产品遭遇默沙东“退货”。
虽然合作的终止,并不影响转让方已经从受让方处获得的相应付款,但是也把更多的可能性挡在门外。
《科创板日报》记者还发现,就在百利天恒宣布BL-B01D1与BMS达成合作的前一晚,还发布了一份公告,显示IPO募投项目之一“抗体药物产业化建设项目”已经结项,产线和设备已达预定可使用状态及转固时点。
但是,由于还未有产品上市获批,该项目目前只可进行创新生物药的临床样品生产,无法产生经济效益。
这意味着,不论是BL-B01D1的成功出海,还是有多少个其他创新药产品在临床推进之中,只有等有朝一日产品真正获批上市,百利天恒创新药驱动业绩增长的“马达”才能真正运转起来。
不过,不管是针对百利天恒还是其他创新药企业,李紫鹏都认为,资本市场和医药从业者都要有耐心,“创新药的开发是一场持久战,是长坡厚雪、厚积薄发的过程,要给予时间去推进临床研发,等待结果披露。”李紫鹏说道。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